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二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三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35-03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本文试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作一粗浅分析。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坚定性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它也必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它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
第二,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内容。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具有广泛性又有具有包容性。它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统一社会意志、集中社会智慧、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保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不仅从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而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1]时代精神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在划时代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内在需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立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自觉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自觉形成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把个人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在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人生价值。
第四,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付诸实践,把个人德性修养与社会伦理诉求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不断彰显其公民人格。
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动力机制。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境界,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高度自觉。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4]。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以及怎样构成有机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此外,还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深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第一,探索三个转化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首要任务是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体系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建构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教材依托;其次,着力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结构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学习、教学手段与教学设施等)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的实现;最后,着力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二,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前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教学过程之外,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另一方面,正确处理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赢得大学生信任、崇敬和亲近所必须的品质。给大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力求做到“身教印证言教”、“身教胜于言教”,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理论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者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注重一个结合,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教学方法是关键。为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退回到简单、生硬、枯燥、一味灌输的老方法上去,努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注重理论讲授。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新颖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及内在逻辑结构等基本理论问题,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建立在理性的认知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切身的社会体验来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2-19(1).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3]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J].党建,2007(1):6-7.
[4]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7.
[5]杨淑珍.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个性化发展研究[J]. 理论探讨,2007(5):140-142.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35-03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本文试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作一粗浅分析。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坚定性
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它也必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它进一步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
第二,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内容。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具有广泛性又有具有包容性。它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统一社会意志、集中社会智慧、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保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共同理想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不仅从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从而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1]时代精神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在划时代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内在需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立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使学生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自觉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自觉培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自觉形成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把个人发展寓于民族复兴之中,在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和提升人生价值。
第四,它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付诸实践,把个人德性修养与社会伦理诉求有机统一起来,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不断彰显其公民人格。
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动力机制。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境界,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高度自觉。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理论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四个方面的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4]。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四方面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以及怎样构成有机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此外,还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深入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第一,探索三个转化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首要任务是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体系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建构合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教材依托;其次,着力探索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结构体系,通过科学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学习、教学手段与教学设施等)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的实现;最后,着力探索教学体系转化为素质体系的规律性,即探索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二,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前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说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教学过程之外,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另一方面,正确处理身教与言教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基础。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赢得大学生信任、崇敬和亲近所必须的品质。给大学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真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力求做到“身教印证言教”、“身教胜于言教”,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理论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者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注重一个结合,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教育。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教学方法是关键。为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退回到简单、生硬、枯燥、一味灌输的老方法上去,努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注重理论讲授。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新颖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及内在逻辑结构等基本理论问题,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建立在理性的认知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切身的社会体验来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提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2-19(1).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3]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J].党建,2007(1):6-7.
[4]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7.
[5]杨淑珍.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个性化发展研究[J]. 理论探讨,2007(5):140-142.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