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方石榴种质资源调查及果实经济性状差异性评价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调查安徽省现有地方石榴种质资源,2012~2015年在全省境内进行了石榴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果实经济性状差异性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安徽省有些文献记载的部分地方石榴品种资源已经很难找到,有些正在消失。调查收集到的27个地方石榴品种中,白玉石籽、红玉石籽、玛瑙籽、红玛瑙、青皮甜和淮北软籽等品种鲜食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产区内推广发展;青皮酸因口感酸甜,风味浓,可适当发展;红皮酸等含酸量较高品种,可结合加工或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观赏和鲜食兼用的皖黑1号品种,可作为盆景资源适度推广发展。
  关键词石榴;种质资源;调查评价;安徽
  中图分类号S6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380-04
  石榴原产于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传入我国后遍及我国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20多个省区。安徽省是我国六大石榴主产区之一。据古籍记载,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石榴,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安徽省石榴主要分布在怀远、淮北、濉溪、萧县和巢湖等地,尤其怀远、淮北两地出产的石榴闻名遐迩,是安徽石榴两大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石榴栽培面积的90%以上,石榴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和特色产业[1]。安徽省石榴种质资源极为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对石榴种质资源评价,尤其是果实品质的评价非常重要[2~4],项目组以资源调查为基础,搜集整理的27个石榴种质材料为试材,对其资源分布情况、果实重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和评价,旨在为安徽省石榴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种质资源调查
  在查阅历史文献记录、走访石榴产区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农户和产区乡村干部,了解安徽省石榴种质资源分布和种类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对不同品种的植物学信息和生境信息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对部分品种外观特性进行测定或描述。
  1.2石榴果实经济性状测定
  果实的单果重与百粒重用电子天平测定;果皮厚度用游标卡尺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测定参照陈毓荃的酸碱滴定法[5];以数显糖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1.3数据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安徽省石榴种质资源分布现状
  安徽省境内从南到北均有石榴栽培,现有石榴栽培面积0.67万hm2(1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淮北市和怀远县等地,蚌埠市、萧县和巢湖市等地石榴面积近年有所萎缩,合肥、阜阳和宣城等地石榴面积有所增加。淮北市石榴种植面积0.5万hm2(7.5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烈山和相山,年产量5.4多万吨。怀远县石榴种植面积0.167万hm2(2.5万亩)左右(包括冷水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内的荆山、涂山周边,年产量1.5多万吨。
  安徽省有记载的石榴品种有40多个[6-7],其中食用品种30余个,包括原有地方品种和新选育品种[1]。此次调查到27个品种(表1),文献记载的部分地方品种已很难找到,现有的部分地方品种也正遭到淘汰,如地方品种火葫芦、千层石榴、铜壳石榴和红皮糙等品种仅剩几株;红皮酸、青皮酸和萧县红石榴等酸石榴品种,因口感酸,栽培面积极小。而新选育品种因推广力度不够,发展面积不大,如怀远目前种植品种中青皮、大笨籽和二笨籽占80%以上,优良品种玛瑙籽、红玉石籽、白玉石籽等只占15%左右。
  2.2石榴果实经济性状分析
  2.2.1不同石榴品种的平均单果重。
  平均单果重是衡量果实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石榴果实大小的分级标准[8]计算:单果重≥400 g为特大果型;单果重300~400 g为大果型;单果重150~300 g为中果型;单果重≤150 g为小果型。安徽省不同石榴品种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情况如图1所示。其单果重变化范围在144~450 g之内,不同种质资源间的差异较大。其中,特大果型品种1个、大果型品种9个、中果型品种15个、而小果型品种2个,主要以大果型和中果型为主;其中白玉石籽为特大果型,其平均单果重为450 g,皖黑1号石榴的平均单果重最小,仅有144 g。
  2.2.2不同石榴品种的百粒重
  根据沈进等对石榴籽粒大小分级分类标准[9]计算:百粒重 ≥50 g为大籽粒;百粒重在30~50 g之间为中等籽粒;百粒重≤30 g为小籽粒。由图2可知,安徽省不同品种石榴籽粒百粒重的变化范围为29.58~73.86 g。大籽粒的石榴种质资源8个,分别是红玉石籽、大笨子、粉皮玉石籽、红玛瑙、玉石籽、玛瑙籽、白玉石籽、玛瑙红。其中玉石籽和玛瑙籽为当地主栽品种;而红玉石籽、粉皮玉石籽为玉石籽营养系变异;红玛瑙、玛瑙红为玛瑙籽营养系变异。多数石榴种质属于中等籽粒类型,占所有种质资源的2/3;小籽粒种质只有皖黑1号,而此品种为观赏和食用兼用品种。
  2.2.3不同石榴品种的果皮厚度。
  石榴果皮厚度对石榴的可食率、采后贮藏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影响制汁品种的品质,果皮厚度可作为衡量石榴果实品质的指标。由图3可知,安徽省不同品种石榴果皮的变化范围为1.48~5.07 mm。其中果皮厚度<2.0 mm的包括玉石籽和玛瑙籽2个品种;果皮厚度2.0~4.0 mm的有21个品种;果皮厚度>4.0 mm的有4个品种,果皮最厚的为红皮酸。总体来看,安徽省大部分石榴品种果皮较薄。
  2.2.4不同石榴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果实品质的好坏。由图4可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的为塔仙红(仅为13.2%),最高的为粉皮和淮北软籽3号(达到17.2%)。根据曹尚银制定的石榴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标准[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4%以上的为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安徽省石榴种质中除塔仙红外,其他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达到了优良品种的含量标准。   2.2.5不同石榴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石榴浆果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是评判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对加工果汁的品种尤为重要。以0.5%的有机酸含量作为果实酸甜的分类线,高于0.5%的为酸石榴品种,主要包括红石榴、铜壳石榴、红皮糙、千层石榴、青皮酸、萧县红石榴和红皮酸等7个品种,其中可滴定酸含量超过1.0%的青皮酸(1.03%)、萧县红石榴(1.12%)和红皮酸(1.46%),最高的品种是红皮酸。其余品种的酸含量均低于0.5%,为甜石榴品种;低于0.3%的为淮北软籽3号(0.22%)、玛瑙籽(0.27%)、红玛瑙(0.28%)和淮北软籽1号(0.29%),最低的为淮北软籽3号。在酸石榴品种中,青皮酸和铜壳石榴的口感为酸甜口味,品质中上,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仅以可滴定酸含量判定石榴的酸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糖酸比值进行划分。
  3结论与讨论
  (1)安徽省石榴资源极其丰富多彩,花瓣颜色有红花和白花,果皮颜色有白皮、青皮、粉皮和红皮,果实籽粒风味有甜有酸,籽粒核有软有硬,还有一些特异的种质资源,这些都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育种材料。
  (2)通过对不同石榴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研究和对果实品质综合评定分析,结合安徽省石榴品种资源的性状特点,安徽省发展鲜食石榴宜选用中果型或大果型、籽粒大、内在品质好的品种,如地方品种中的玉石籽、玛瑙籽、红玉石籽、红玛瑙、白玉石籽、青皮甜和淮北软籽等品种;酸石榴中的青皮酸因口感酸甜,可适当发展;含酸量较高的红皮酸等品种,可结合加工或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观赏和鲜食兼用的皖黑1号品种,可作为盆景资源适度发展。
  (3)石榴属于小杂果,一直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才开展石榴种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等,一些品种资源已经很难找到,如满园香、铜皮糙等。建议建立安徽地方石榴品种资源圃,加大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
  (4)安徽省石榴资源利用还局限在优选上,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较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速度慢。一些综合性状较差,但某个方面有特性的品种没有得到保护和利用。如烈山摇头酸虽然果实小、籽粒小,品质差,但含酸量高(163%)[11],其极抗病虫、丰产稳产,适合加工和作育种材料。
  (5)此次调查中,发现安徽省石榴市场上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严重,对石榴的引种栽培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石榴种质资源之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6)安徽省在石榴抗病虫、抗逆性等特异种质性状的鉴定、评价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有待于在现有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开展更为深入的评价和利用研究,改良部分品种抗逆性和果实经济性状,以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良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孙其宝,俞飞飞,孙俊,等.安徽石榴生产、科研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C]/曹尚银.中国石榴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巩雪梅,张水明,宋丰顺,等.中国石榴品种资源经济性状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1):17-21.
  [3] 陈黎虹,袁贵华,李品兰,等.宾川石榴品种资源调查及其果实主要品质的比较分析[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2 (12):2549-2553.
  [4] 赵登超,孙蕾,王小芳,等.枣庄石榴种质资源果实经济性状分析与评价[J].经济林研究,2013,31(4):148-151.
  [5] 陈毓荃.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吕锁贵,张良富.安徽怀远、濉溪两县石榴种质资源调查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1986,28(2):85-87.
  [7] 徐凯,钟家煌,杨军.安徽省石榴优良品种资源[J].作物品种资源,1997(3):48-50.
  [8] 汪小飞.石榴品种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9] 沈进,朱立武,张水明,等.中国石榴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J].中国农学通报,2008,167(5):265-271.
  [10] 曹尚银,杨福兰.石榴、无花果良种引种指导[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35.
  [11] 曹尚银,候乐峰.中国果树志:石榴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32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宁盾”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微生物肥“宁盾”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番茄的促生增产作用。[结果]微生物肥“宁盾”对“特丽娜”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高达98.27%;移栽后40 d处理组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达到98.62 cm、10.70 mm和14.60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微生物肥“宁盾”为农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了探明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对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将不同浓度梯度的茶皂素溶液加入镉污染土壤中,研究苎麻生理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状况。[结果] 0.1 mmol/L茶皂素会加剧重金属Cd对苎麻的毒害作用,苎麻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a都明显低于对照。当茶皂素浓度为2.5 mmol/L时,苎麻的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以及叶绿素a均显著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废弃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性能。[方法]在不同添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的磷溶液初始浓度和不同溶液pH 的条件下,探讨蛋壳粉对富营养化水中磷的吸附效果,考察其吸附磷的动力学行为。[结果]在含有30 μg/ml 的富营养化水磷溶液中,蛋壳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 μg/ml;蛋壳粉对磷的单位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蛋壳粉在pH 为5 时对磷的
期刊
摘要  依据北京市蔬菜生产实际情况,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将防控策略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特别要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措施的应用;指导菜农正确掌握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特别是生物防控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设施蔬菜生物防控技术水平。  关键词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噻呋酰胺对花生白娟病的田间控制效果。[方法]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不同时期喷施对花生白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在花生开花期、结荚初期2次分别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450 ml/hm2对水喷雾,对花生白娟病的防治效果为49.90%~69.80%,初期效果与常规对照25%粉锈灵1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利用固相萃取富集浓缩、高效液相色谱柱实现分离、紫外检测器定量检测的方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1~10.0 mg/L浓度范围内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 9和0.999 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0.5%和1.0%~3.7%,检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在10% V8培养液中的游动孢子囊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与游动孢子囊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r=0.165,R2=0.02
期刊
摘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草豆蔻、红豆蔻、云南草蔻、长柄山姜的红外光谱图,分析比较其图谱的差异,再结合原始红外光谱,根据各种化学键和官能团振动所引起的吸收峰形状和强度对山姜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进行分析,由此进一步探讨山姜属植物的功效。结果表明,4种姜科植物的红外图谱峰形、峰位大体相似,化学物质大体相同,均有挥发油、强心苷、β-谷甾醇、二苯基庚烷、黄酮、鞣质、多糖、氨基酸等;
期刊
摘要 [目的]获取不同品种、系统后备绵羊在零死亡率模式下的效益评价,为养殖种羊的出售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择平均初生重接近的母羔,春羔考力代43只(A)及罗姆尼24只(B对照)各1群与冬羔考力代37只(C)母羔1群,共104只。记录断奶重、月末体重、计算死亡率。到次年4月份,剔除死亡羔羊后分析7月至次年4月经济效益。[结果]A、B、C组死亡率分别为4.65%、12.5%、16.0%。罗姆尼B组与
期刊
摘要  将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实践和园区规划建设中,为畜牧业长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以温州泰顺一鸣生态农庄规划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设计、循环模式,探讨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参数,并分析园区规划建设后主要的生态效益,最后对农牧结合循环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