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结构互动式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性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互动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本文根据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将互动式教学应用在轴类结构实验教学中,探讨互动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应用方法及其效果,讨论轴类结构互动式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互动式 实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55-01
  
  1 概述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双向交流为手段、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互动式实验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我们在完成经典性基本操作实验内容外,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不用单独时间讲述理论知识,而是将基本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验内容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轴系结构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了解轴的加工工艺和轴上零件的装配工艺,加深对轴系结构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后面的综合课程设计训练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实验目的
  
  由于轴系结构设计涉及的加工工艺,装配工业方面的问题较多,实践性较强,而学生在进入机械设计课程学习阶段还没有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论述轴系结构设计过程,类似纸上谈兵。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轴系,教师可以按图逐段讲解轴系结构的设计过程,但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结构意义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在后面综合课程设计训练中,仍然不会确定阶梯轴的各阶段直径和长度尺寸,甚至出现运动件与固定件相互干涉的现象。轴系结构是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这部分内容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应加以重视。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动手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设计出轴系结构的方案,画出结构图,实验过程中,加以修改,不断完善。实验后进行研讨、评讲,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实践证明; 互动式实验是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应该不断加强。
  
  3 实施过程
  
  传统讲授式理论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动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抱着应考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轴系结构互动式实验教学中,首先,强调的是学生在轴系结构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验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其次,强调实验中的互动性,适当采用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轴系部件结构组合设计实验,该实验中涉及6种轴系,它们是:直齿轮轴系、斜齿轮轴系、锥齿轮轴系、蜗杆轴系、蜗轮轴系、卷筒轮轴系。学生可组装设计出十多种不同组件形式的轴系。实验时,学生参考指导书给定的轴系部件结构装配简图,实验中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传动件的周向和轴向固定,轴的支承、固定,轴承类型如何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轴承如何装配,间隙如何调整等问题,这些训练是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互动式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包括:
  学生自学熟悉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轴类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组成,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学生自行拟定轴系结构方案。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拟定轴系结构方案。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检验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公开举行答辩,由任课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由学生做实验总结报告。
  答辩小组现场对学生的实验总结报告进行讲评、总结,给出评分。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学生普遍反映互动式实验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首次尝试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收获。
  
  4 几点体会
  
  4.1 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是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的前提
  实验准备是否充分是互动式实验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互动式实验方法与传统实验模式一样,其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认真做好实验前准备。教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前应精心挑选实验内容,对具有交互性的内容拟定详细的提纲,设置难易适度的提问、讨论、启发的问题,计划地安排好教学时间等。
  4.2 学生是互动式实验教学的主体
  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从实验前准备到课堂“授课”都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及课堂“授课”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信息流动由传统方式下的教师至学生,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同时也大缩短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时间,并使信息的反馈更为及时、准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也是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的成功保证。
  4.3 教师的引导是互动式实验教学实施的关键
  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问、引导、启发,并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地更正他们的错误和补充他们的不足。及时对“小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总结,确保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有机会发言、参与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师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与优势,培养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4.4 提高学习质量是互动式实验教学实施的目的
  学生通过分享控制课堂讲授内容及教学进程的责任,即时掌握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又体现了自我价值,这会从整体上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在提问过程中,同学的语言也许变得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借鉴意义。
  4.5 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互动式实验教学如实施得好,可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时课前准备不足,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预见性,不能很好地驾驭课程,甚至“下不了台”;学生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不能以“准教师”的身份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不能真正达到教学互动等等,这些教师在实施互动式实验教学时都应尽量避免,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小结
  
  机械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中轴类结构互动式实验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轴类结构互动式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轴类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秀云.“互动式”教学模式探析.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1).22-25.
  [2] 麦穗,王红等.互动教学在牙体牙髓病学综合实验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1).188-189.
  [3] 张晓桂,李航.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3S(1).38-39.
  [4] 谢美云.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探讨.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5).22-23
  [5] 樊德玲.实践性互动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526(30).146-148.
其他文献
基质是耐火浇注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着浇注料的流变性、作业性和强度,并直接影响耐火浇注料的使用性能.优化基质中的煅烧和活性氧化铝,铝酸钙水泥,外加剂以及板状刚
会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市政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尽管我国的市政建设不断取得进步,但仍然难以满足人们对市政交通的需求。
【摘要】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能力,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进行使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对课堂实验进行大量改进,给学生以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利用课堂小实验,开展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比赛,教具作比赛等等。   【关键词】实验兴趣 培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
本文探讨了高炉出铁沟用AlO-SiC-C质免烘烤捣打料的研制思路,原料与具体方案,测试该捣打料的性能,试用结果表明该捣打料施工性好、有良好的耐渣铁侵蚀性等优良性能.
本文调查了首钢2高炉顶燃式热风炉的损坏原因,据此提出热风炉燃烧口用自流浇注料的技术要求,同时介绍了专为该热风炉燃烧口研制的自流浇注料的各项性能施工及应用情况.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总结,主要阐述了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及特点,从中针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以供大
山地具有坡度陡峻及地形起伏大等特点,在山地环境中建造建筑工程需要解决多种问题,且必须认真研究山地地形地貌可能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以便保证建筑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一旦山
作者研制的化铁炉浇注料施工性能好、烘烤时不开裂、并且高温强度高和抗渣铁侵蚀性好,一次性寿命可达3个月以上,本文对此做了探讨.
耐火压入料是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一种,采用压入灌浆的施工方法,对炉壳与炉衬之间,炉壳与冷却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从而增强了内衬的整体结构强度与密封性.我们成功地研究出
会议
本文介绍了优化主沟的浇注料性能和开发喷补料过程以及在实际使用中对提高通铁量和降低耐火材料单耗产生的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