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er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息化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共享与运用,企业管理信息化和改造传统施工方式及施工技术等有重要作用。同时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集成化不够,子系统有待完善,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提升的诸多问题。集成化将成为未来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选择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我国 21 世纪头 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提高,但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相当落后,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管理的业务范围之中去,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严重制约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与发展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的获得相应的信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调查分析信息要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开发应用适合本企业的软件系统。建筑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单项业务应用 
  上世纪 70—80 年代,由施工图预算,工程进度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等单项程序的应用,逐步扩展到工程造价计算、钢筋计算、物资台账管理、建筑CAD 设计、区域规划等,以及企业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招投标、施工技术、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程序系统的应用。 
  1.2自动控制技术 
  上世纪 90 年代,又扩展到在产品生产及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自动控制技术,如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养护、深基坑工程监测与控制、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钢结构安装施工等。 
  1.3基于网络平台的工程管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特别是 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网上虚拟协同施工、部分业务采用电子商务提供了条件。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基础编码体系以及标准化建设、电子商务三个方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高级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 
  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很多企业的信息部门只有几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职工也许对计算机软硬件本身比较熟悉,能够承担起维护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任务,但他们往往对管理知识比较欠缺,不能协助企业深人分析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系统来解决企亚管理问题。而我国近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很少,实践经验匾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该领域的高级人才应该是深人掌握管理理论,同时深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模型,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帮助企业分析与设计适合特定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型。 
   2、计算机在重复计算、机械记忆、快速通讯、标准化过程控制等方面有着人脑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非标准化过程控制, 模糊判断, 自然语言处理及含有文化、艺术成分的管理问题,计算机还不是理想的工具。市场上有些行业如金融、电讯、运输等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数字化、紧耦合的特点,这些行业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纯技术、纯逻辑层面,很少夹杂非技术因素,在核心业务与计算机结合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筑施工行业难以与其相提并论,更不能盲目照搬这类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3、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要成功的建立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软件安装,然后学习使用这么简单的过程。首先信息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企业很多部门、人员的工作,甚至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企业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身就蕴涵一定的风险。另外,信息系统的建立周期长,短则数月,大的系统往往长达数年.企业管理层不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容易贸然实施而导致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全面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各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只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引进并消化吸收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大家形成广泛的共识,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2、领导重视,全面做好各种资源投入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需要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和业务流程,而且这种投入和协调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完善,不可能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合適的资源,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促进高层次之间的协调,将问题减至最少。
  3、统一规划,严格按目标逐项落实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该确立一个明确、适中、而且可行的企业信息目标,对规划进行反复优化和全面评价,将其分解成年度计划来分步实施;其次,认真做好实施的过程控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求更高效地取得期望的结果。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可以按以下四个方面逐步落实实施。①推广普及工具类技术普及单机版应用软件。通过广泛采用单机版工具软件和计算软件,解决工程施工工艺等具体问题。譬如:钢筋优化下料、模板及脚手架 CAD 设计、依据工程量清单快速报价等。运用生产控制系统。通过采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施工生产活动。譬如: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控制、建筑材料试验检测数据采集统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总量控制等。②建立健全的管理信息化技术项目级管理信息化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项目管理全部管理单元。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根据法人管理项目的管理模式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以及配套的编码和制度。该系统侧重于公司相关业务的处理以及所属项目的管理监控、审批审核、指令下达作业指导和工作协调等。③着力推进信息化标准技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分类编码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工作、组织、资源条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立编码系统。统一的编码系统是企业内、外部进行交流的基础,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④全面构建商务层面的互联网系统电子商务是工程项目协同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子商务可连结到建筑部件、产品、材料的供应商,实现网络集中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材料质量。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把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进步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玉胜,李涛。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J]. 中华民居. 2011(06) 
  [2] 李良松。 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3] 续安平。 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4] 李其海。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业文化. 2011(08)
其他文献
EJB技术是Sun公司近几年提出的建立在J2EE平台上的分布式系统的标准,它实现了跨平台,为构造工业分布式控制系统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先介绍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模型和工作原理以
【摘 要】本质安全型煤矿一直是煤矿工作者努力实现的,它包含了很多个方面。本文笔者就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几个方面浅析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How to strengthen the essence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Abstract】 intrinsi
期刊
摘要:工程建成以后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每个业主非常关心的问题。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所以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为有效的手段。本文分析高层建筑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高层建筑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造价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高层建筑施工造价造价
期刊
2005年5月9日,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位国家领导人聚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承载了全世界人民珍惜和平美好愿望的纪念活动进行了现场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高科技的进步,对会计行业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会计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学科和职业,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理论和工作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无疑也将会被社会淘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的步伐,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营造了极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