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的意义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可见,动手操作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这就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一、在实践中感受知识
  “秒”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且未必真正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动作,感受一下1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拍一下手就是一秒、 眨一下眼就是一秒、跺下脚就是一秒、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在10秒内最多能写多少数字,能背多少个乘法口诀;在30秒内口算、写生字、读课文、跳绳、踢毽子等。在对“秒”有一定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估算横穿教室大约需要多少秒,擦黑板大约需要多少秒,体会一秒钟的价值。
  二、在实践中探索规律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几何知识部分,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分析、归纳,从而得出规律。例如在教“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几组三角形纸片、剪刀等材料和工具。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来,人人都动手,剪的剪、拼的拼……每位学生在充分操作后发现,要有两个三角形通过重叠——旋转——平移,才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可以归纳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忆拼摆过程,观察思考: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学生观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种学习过程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不但在实践中发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还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并且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理解题意是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首要条件。小学生生活经验尚不丰富,理解应用题能力较弱,而亲自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练习课中有一道题:把一个长是0.5米,宽是0.4米,高是0.3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切割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不管教师怎样讲解,即使把示意图画在黑板上,还是有部分同学弄不明白。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想不出切割完后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的部分在哪儿?二是到底该怎样切割?有几种切割法?在这语言难以解释清楚的时候,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的橡皮擦,由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切割法,其他学生说说他是怎样切割的,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沿着长切割,沿着宽切割,沿着高切割。让学生分析每种切割方法增加的面是哪些?怎样算?那些有疑问的学生顿时感觉豁然开朗。这种实践操作活动开发了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实践中求异创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只有当学生动手操作时,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例如,在教授完“角的度量”后,在练习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120°的角,学生迅速地利用量角器把角画了出来。接着继续要求学生再画一个120°的角,学生感觉很纳闷。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没有量角器,只有三角尺,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动手实践、探求规律之中。他们拿出一副三角尺进行拼摆,很快就有一位学生发现了两种画法:将三角尺的直角90°和30°的角拼起来,得到120°角;将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也可以得到120°角。这位学生的方法不断地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同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继续提问。结果又发现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先画180°平角,再减去一个60°角就得到了120°角。教师又接着问:“120°角会画了,那15°角该怎样画呢?”学生在刚才成功的喜悦中继续投入探索中,一位学生发现用一个三角尺60°角和一个三角尺45°角加起来再减去三角尺的90°直角就可以画出15°角,还有一学生有更简单的方法,用三角尺45°角减去一个30°角就是15°角了,或者用三角尺60°角减去45°角。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继续画75°、135°……学生的学习热情此起彼伏,创新方法不断涌现。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铜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林
其他文献
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材积累不足,再加上受传统文化教学的局限,写话教学课堂常常让低年级的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既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多媒体是当今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为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其优势,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多感官的刺激,活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以提高写话教学的效果。  一、
论述了钢中白点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为白点的正确判定提供了依据,提出了生产中预防白点产生的控制措施.
信息时代的到来,顾客已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全过程,企业只有更好得满足顾客各种不同的需求,创新生产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虚拟企业和虚拟管理作为一种
石材饰面干挂法施工工艺是采用镀锌螺栓和耐腐饰的柔性连接件,将板状石材干挂在建筑结构的外表面,板状石材内表面与结构外表面之间间距一般为8~10cm的空隙.其优点是加快了施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我按着教学设计流程,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在梳理公式时很顺利的,紧接着向学生提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我用补充的题目来引出,没想到却引发了一段有意思的探究过程。  题目是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先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再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5×3÷2=7.5(cm),另一种是4×3÷2=6(cm),还有一种是5×4
根据新课程大纲的要求,在第一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点、难点。面对这么重的教学任务,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并巩固提高识字效果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识字教学一般是从6—7岁的儿童开始,他们这一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有:好奇心强,却不能专注;学得快,记不牢;喜欢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他们认识汉字的过
一、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做到导入新颖、有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法:一是诗词导入法,是一种借古诗词名句的导入法,在教授《鸿门宴》一文时,学生齐声朗读后,我再对以上两首诗稍作解释与分
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应当引领学生积极探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说几点看法,期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帮助。  一、创设探究式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时,教
汽车上广泛采用活塞式内燃机其扭矩和转速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中设置变速器.变速器作为传
以沈阳地区为例,定义了城乡居民点关系指数(URSRI)来反映两者总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农村建设用地浪费严重问题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