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情感:意蕴价值、弱化表征与培育策略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师教学情感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具有的态度体验,它主要表现为事业感、师爱感、敬业感与责任感,通过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与体态表情等予以呈现。教师教学情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认知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但目前高校的一些教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情感熏陶,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情感波动大、调控力度弱,情感表达差、传递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培育教师教学情感,要遵循自然适度、协调一致、整体配合的原则,通过强化事业情感、提高情感修养、培养爱生情感、挖掘教材情感、加强情感沟通
其他文献
我国立法对确认债务不存在诉讼未予明确规定,学界对该类诉讼的研究也十分鲜少,其受理审查要件仅能依据起诉的一般规定,由此导致法院在是否受理、如何审查该类案件时操作不一而造成混乱。故应对确认债务不存在诉讼的受理审查要件予以完善,即法院受理时除对一般的起诉条件进行审查外,还应着重对积极要件即诉的利益进行审查,具体应从被告是否存在不当行为、造成原告法律地位或权利的不安危险以及确认之诉是否妥当必要方面进行判断;其次应对消极要件即重复起诉区分前后诉的类型进行审查。
双主体悟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两个平等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导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悟学”活动的主体,两者互为条件、和谐共生,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自觉发展。其实质为在该课堂教学模式中要充分实现两个平等主体的课堂主体自觉,其基本特征为双主体的情境共在性、发展互促性和目标协同性。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需求、唤醒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意识、提升大学生主体的课堂悟学自觉能力、促进大学生主体的自觉人格培育。
结合《城市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2020)》,对广州智慧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评估,重点展示广州智慧教育发展现状,指出广州现阶段智慧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总结国内其他可资借鉴的城
高校要做好实践教学,提高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关键是要抓好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指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的一项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精心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的校内外方案,构建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的协同机制,健全和完善专业实践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深层次变革的需求,才能使中国在未来世界的竞争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等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整体不高有其主客观影响因素。必须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路径,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和更强大的发展动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教育者根据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立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自觉建构的为思想互动、价值引导提供支撑的精神性交往情境,具有自觉性、情境性与互动性。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建构中存在形式化落实政策文件要求、重符号植入轻意义建构、对外部挑战应对迟缓以及对大学生精神需求把握不精准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环境建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以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为契机,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以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为内源性动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升级。
基于当前幼儿园晨间锻炼活动的现状,教师尝试开展晨间活动的混龄区体育活动,从区域规划、方案设计、游戏条件准备、教师指导、调整推进等方面探讨了活动的可行性,探索的实施路径包括:科学创设运动区、设计适宜的运动区游戏方案;合理准备运动区材料、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组织分享交流会进行讨论与调整等,以更好地推进活动的后续开展。
数字经济时代,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相对较高,灵活就业的形式与其工作内容呈现出艺术类专业的明显特点,灵活就业的专业性和自主性较强,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发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完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偏差、职业发展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此种背景下,艺术院校须加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引导毕业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塑造,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计分制是选科制推进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计分制度改革并非新兴课题,20世纪末多省份关于选科考试的尝试就曾引入标准分报告考试成绩,然而在实践中标准分遭遇困境,选科制难以为继,退回固定科目考试。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实施自由选科再次将计分方式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新的计分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理论与现实、技术与观念的多重拷问。未来计分制改革可能打开制度黑箱,从静态走向动态赋分;走出麻烦治理,从“经验先行”转向“系统有序”;探索招考分离,从关注计分方式到关注计分结果的使用。这些改革走向对提升新高考计分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文章基于胜任力理论提出涵盖政治品格、家国情怀、理论功底、能力素质、道德品行五个维度的高校青年政治骨干人才20项胜任力要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出高校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胜任力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并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而对相关胜任力要素的内涵和获取路径进行探讨,尝试为高校青年政治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评价提供借鉴。文章认为,高校青年政治骨干人才的胜任力要素是高度概括的抽象表达,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进一步明确相关要素的内涵和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