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很多人必须每天服药以防抑郁症迫使他们丧失生活能力甚至自杀。由于美国对抗抑郁药物的控制非常严格(医生一个月给病人开处方一次,每次30片),一旦病人的药断顿了,一家人就好像如临大敌。至于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双向情感障碍症、焦虑症以及精神分裂症也很常见。我以为这类精神疾患是由于美国人生活比较封闭造成的。所以,几年前我曾与美国德克萨斯南部的某精神病院的副院长玛汀内蒂博士有过一次关于精神病的争论。我认为中国人注重大家庭生活,爱热闹,社交活动频繁。所以没时间感到孤独,因而也就很少人患抑郁症和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但是,玛汀内蒂博士坚决不同意我的观点。她说任何民族任何种族的人患精神病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发病率都是千分之一。当她在中国访问的头三天里目睹了国人在饭桌上高朋满座、其乐融融的繁忙社交景象之后,她几乎动摇了自己的“中国人的精神病发病率和美国人一样高”的说法。后来当我带她去某中医院参观针灸治病时,一连看到几个中学生在做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症,她立刻又变得得意起来,经验丰富的她甚至诊断出一个被当作焦虑症治疗的十七岁女高中生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正是这偶然的发现使我开始关注国内校园里的精神疾患。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
案例一:从某著名师范学院毕业五年的王老师是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她有很强的责任心,总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她带的班通常都是全校高考成绩最好的。然而有一次,她竞在全校的评比大会上突然昏厥被送到医院抢救。以后每当校长召集全校老师开会,她都会觉得呼吸不畅,浑身紧张冒汗,焦躁不安。她告诉笔者,由于长年累月周而复始的考试、评比和检查让她喘不过气来,她感觉精神非常疲惫。此外,她的学生前几年始终保持全校最好的导致几门考试都出现重大失误而名落孙山。由于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的梦想是考入清华大学学建筑。可是没有想到,前所未有的惨不忍睹的分数竟使自己不得不复读。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在复读时心情急躁烦闷,每逢考试总是手心出汗,精神高度紧张。他经常在晚上彻夜不眠,白天周身乏力,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考试前,他竟然从家里偷父亲的茅台酒到班上喝,酩酊大醉之后倒在课堂上。无奈的老师只好打电话叫来了他的爸爸送他去医院。后来被诊断为焦虑症,目前需要天天吃药才能维持正常学习。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美国,大约有四千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患有焦虑症。在我国,虽然很难找到与此相关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为生活和工作而焦虑。不过,像王老师和黄大山这样被焦虑折磨到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地步,就是比较典型的焦虑症。这些年来,老师所承受的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既没时间也没地方找人诉说,心理问题越积越多。而现在的学生除了整天在题海和考试的漩涡中挣扎,还不得不忍受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苛求。而正是这种苛求,对学生们本已焦虑不堪的心理推波助澜,在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强加给他们太多的不应有的压力。他们两人都是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过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心焦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无法自制的紧张和急躁,特别是严重的激动不安和焦虑使他们的睡眠出现难以克服的障碍,精力明显不足,思维也陷于混乱。如果不及时治疗,他们的社会能力(包括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将日益受损而最终缺失。
抑郁症(DepressIon)
十五岁的张小柱成绩平平。他在初二的第二个学期给同班的一个漂亮女孩写了一封情书,可是那个女孩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了他。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不屑的眼光使他变得敏感多疑,他怀疑自己落后的学习成绩和女里女气的说话声音是那个女孩看不起自己的原因。于是更加不爱与人说话,经常处在应激状态,常常在心里纠缠一些无谓的小事情。进入初三后,他又沉溺于网络游戏,当父亲的干涉令他无法忍受时,身材瘦瘦小小的他竟然从学校的教学楼四层跳下,致使胳膊、大腿以及脊椎骨摔断而瘫痪在家。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笔者与张小柱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小时候曾因向同学乞求友谊而屈从对方的一个屈辱性要求,吃了地上的一块糖。后来心里一直为此懊恼而自责不已,对自己也变得极其缺乏信心。任何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感觉到,有一种压抑、紧张的情绪弥漫在他的身上。正是这些心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对前途的无望导致了他的自杀行为。
抑郁症是很常见的心理病症,它在所有年龄段和所有生活背景的人群中都有发生,并且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当。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1.21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是世界上主要的可以使人丧失生活能力的原因之一。抑郁症是可以被准确地诊断出来并作治疗的。抗抑郁症药物结合心理疏导对60~80%的抑郁症患者有疗效,但是只有不足25%抑郁症患者得到此类治疗。
精神分裂症(Schjzophrenla)
今年四月初,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一向成绩拔尖的孙亮亮表现出了惊人的怪异行为。一天他在上厕所后,竟然没把裤子提起来就从厕所跑了出来,吓得女生慌作一团。当他的父母送他到精神病院作检查时,虽然他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他仍然笑着声称自己感觉很好。经验丰富的精神病科专家还是从与孙亮亮的交谈中发现了他的问题。他的注意力涣散,情感淡漠,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不一致。基本上无法交流。当医生告诉他“你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时,他急切地问:“还有两个月我就要高考了。你能不能用一个月治好我的病,让我用另一个月来准备高考?”
实际上,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治疗,孙亮亮就出院重新返回了学校。五一前夕,他打电话给那个为他作治疗的医生说“我一不小心又考了一个第一”。
案例分析与说明:
虽然全世界的心理学家至今还没有找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但是中国的俗语说,绷紧的弦容易断,拉紧的弓容易折。现在的学校课业负担本已足够沉重,但是好学生还要对自己额外加码。在无法找出导致孙亮亮发病的直接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正是这些成绩好的学生由于把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才导致了他们的精神分裂。孙亮亮虽然只是偶尔表现出反常,但他的心理和行为还是表现出与正常人的行为相异的脱节和分裂,属于早期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目前全球有二千四百万人,大约千分之七的成年人(大多为15至35岁)遭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早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就医越早,越容易治疗。例如孙亮亮就比较幸运,他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早期就 被送到医院及时治疗,所以他很快就得以重返学堂。
厌食症(Eating Disorders)
李华华是邻省的借读生,她在高三的下学期要回到原籍去准备高考。在她离开学校之前的高三上学期的后半部分,同宿舍的同学经常发现她故意用手指抠喉咙使刚吃下去的饭人为地吐出来。她把皮带也勒得特别紧,以致于任何人看到她系皮带的样子都会觉得很痛苦。久而久之,她患上了厌食症。一吃饭,马上就会吐,人也变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与李华华本人的电话交谈里笔者得知,她在原籍读初中时较为肥胖,经常被同学在背后讥笑为“肥猪”。因此,在重返家乡的前夕,她想有个新的形象,所以就拼命节食,力求快速减肥。没有想到最后竟然得了厌食症。
通常患厌食症的女性多于男性,只有5%至15%的厌食症患者是男性。厌食症的死亡率是每年0.56%。对于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的女性。厌食症导致的死亡率是其他原因致死的12倍。
自闭症(Autism)
蔡典典是个9岁的小男孩。不爱说话不爱笑。他几乎从不主动跟父母说话,即使偶尔说几个字,脸上也从没有笑容,缺乏对父母的依恋。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父母跟他讲话他从来都是沉默不作声,漠然以对。如果父母跟他多说几句话,他会大发雷霆,用头去撞墙,撞桌子。让他吃东西简直就是一场战斗。要父母左哄右骗才能勉强吃一点。此外,他还不容许任何人触摸他的头和身体。一旦有人偶尔摸了他的肩膀,他会高声尖叫。虽然他已经9岁了,个头还是很小,明显营养不良。乖戾的脾气也使他无法上学,只能终日像个犯人一样把自己囚禁在家里。
案例分析与说明:
蔡典典患的是自闭症。自闭症是儿童成长发展紊乱症,多发于3岁至10岁的儿童,通常每1000个儿童有3.4个人会患此症。由于患儿情绪极度孤独,对自己家庭的亲人以及周围人群均缺乏情感联系,所以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自闭症在男童身上的发病率是女童的4倍,但是一旦女童患有此症,其症状要比男童严重得多,而且其认知障碍更为严重。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Mtv Disorder简作ADHD)
案例一:柳沙沙是11岁的四年级学生。她爱说爱笑,活泼得像只百灵鸟。她从小就喜欢跑动喜欢玩,并且不知疲倦,常常眼睛一睁,玩到熄灯,精力异常旺盛。即使到了小学四年级,她也是好动无比。经常无故从自己的座位跑开,不专心听课。老师和家长天天为此而批评她,但总是无济于事,她依然如故。
案例二:8岁的田小强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就好动,喂他吃饭都特别困难,爷爷奶奶往往要花几个小时追着他满屋跑才能把一碗饭喂完。上学后他从不专心听讲,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总是开小差。做作业时,一只手写字,另一只手同时在玩玩具。虽然老师经常为他的课堂纪律问题来找家长,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挺好。
案例分析与说明:
柳沙沙和田小强都是典型的多动症患儿。他们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动症是由于大脑里的“化学使者”——神经传递素的不平衡而导致的结果。女孩和男孩一样可能患多动症,性别不会造成任何症状上的差异。但是,由于人们常常误以为只有男孩才会得多动症,而且这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地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以致于男孩比女孩更可能被诊断为多动症。70%的童年时有多动症的人在青少年时代继续有多动症的症状,而超过一半的人在成年后仍然有多动症。有典型多动症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遭遇很多困难,包括缺乏时间观念和妥善安排生活的技巧。但是患多动症的人的智力往往超出常人的平均水平,在历史上许多作出伟大成就的杰出人士都有多动症,比如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莫扎特(Mozart),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音乐家、哲学家本杰明·弗兰克林,解放黑奴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著名印象派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等都是多动症患者。另外,在当今世界的商业界,有许多成功人士也是多动症患者,例如JetBlue航空公司的奠基人兼总裁戴维·尼楼曼就是出名的多动症患者。
专家的话
以上列举的案例只是几种主要的比较严重的精神病症的特例。实际上,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程度不同的显形或隐形的精神方面的疾患。精神病以及与心理有关的疾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当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网页上所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总共有大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地球上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全球每年共有873000人自杀。每四个去门诊看病的人就有一个人患有至少一项精神方面(包括心理上的,或神经学上的,或者行为上的)的疾病,而且大多数的此类疾病没有被认真治疗。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按照美国的《心理病态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定义,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思维、认知、情感、行为异常为特点的常见疾病,包括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又称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焦虑症、强迫症、自闭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厌食症)等。精神疾患与身体上的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艾滋病,心脏病、肝硬化、肺结核等一样,都是一种疾病。所不同的是,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由于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人的精神活动异常,如情感失常、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十七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割裂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但是二十世纪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共同证明心灵与肉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来说,保持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同等重要。美国前任卫生部长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的健康甚至比肌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体上生病,他或她还可以继续履行和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可是一旦其精神出了问题,不光病人本身,连带病人的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都将陷于灾难之中。”的确,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灵痛苦的精神疾病除了导致患者无法为社会创造财富外,家庭和社会双方往往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病人进行医疗看护并耗费无法估量的社会资源。在我国,据卫生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按伤残所调整的生命年限指标评价各类疾病在我国疾病社会负担中所占的比例,精神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此外,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还给其亲属带来羞耻感和社会歧视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现有社会结构所特有的两代独生子女家庭,如果小孩出现了精神障碍,一家六口人都将受到影响。
心理健康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智功能表现出来的成功状态,它来自于大量富有生产性的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心情、以及适应变化和应付逆境的能力。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健康是我们培养和发展生存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学习能力,情感发育,适应性和自尊心)的纽带和桥梁。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精神健康的忽视,我们往往是到了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我们建议:
1.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毛病跟肌体上的毛病一样,需要及早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否则小病将酿成大患,后果无可挽回。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像美国人那样,无论什么毛病动辄吃药。对焦虑症、抑郁症和多动症等对学生的社会功能还没有毁灭性影响时,要尽可能选择心理矫治,以防药物的副作用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侵害。
2.及早在师范院校设置学生行为及心理咨询的专业,吸收国外先进的心理科学理论,借鉴他们的已经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实践,培养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来解决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一些问题,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的每所学校都能配备至少一名心理辅导老师。这样,当这些老师充实到每个学校后,就能及时把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何 妍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
案例一:从某著名师范学院毕业五年的王老师是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她有很强的责任心,总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她带的班通常都是全校高考成绩最好的。然而有一次,她竞在全校的评比大会上突然昏厥被送到医院抢救。以后每当校长召集全校老师开会,她都会觉得呼吸不畅,浑身紧张冒汗,焦躁不安。她告诉笔者,由于长年累月周而复始的考试、评比和检查让她喘不过气来,她感觉精神非常疲惫。此外,她的学生前几年始终保持全校最好的导致几门考试都出现重大失误而名落孙山。由于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他的梦想是考入清华大学学建筑。可是没有想到,前所未有的惨不忍睹的分数竟使自己不得不复读。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在复读时心情急躁烦闷,每逢考试总是手心出汗,精神高度紧张。他经常在晚上彻夜不眠,白天周身乏力,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考试前,他竟然从家里偷父亲的茅台酒到班上喝,酩酊大醉之后倒在课堂上。无奈的老师只好打电话叫来了他的爸爸送他去医院。后来被诊断为焦虑症,目前需要天天吃药才能维持正常学习。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美国,大约有四千万人(占总人口的18.1%)患有焦虑症。在我国,虽然很难找到与此相关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为生活和工作而焦虑。不过,像王老师和黄大山这样被焦虑折磨到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地步,就是比较典型的焦虑症。这些年来,老师所承受的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既没时间也没地方找人诉说,心理问题越积越多。而现在的学生除了整天在题海和考试的漩涡中挣扎,还不得不忍受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苛求。而正是这种苛求,对学生们本已焦虑不堪的心理推波助澜,在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强加给他们太多的不应有的压力。他们两人都是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过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心焦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无法自制的紧张和急躁,特别是严重的激动不安和焦虑使他们的睡眠出现难以克服的障碍,精力明显不足,思维也陷于混乱。如果不及时治疗,他们的社会能力(包括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将日益受损而最终缺失。
抑郁症(DepressIon)
十五岁的张小柱成绩平平。他在初二的第二个学期给同班的一个漂亮女孩写了一封情书,可是那个女孩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了他。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不屑的眼光使他变得敏感多疑,他怀疑自己落后的学习成绩和女里女气的说话声音是那个女孩看不起自己的原因。于是更加不爱与人说话,经常处在应激状态,常常在心里纠缠一些无谓的小事情。进入初三后,他又沉溺于网络游戏,当父亲的干涉令他无法忍受时,身材瘦瘦小小的他竟然从学校的教学楼四层跳下,致使胳膊、大腿以及脊椎骨摔断而瘫痪在家。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笔者与张小柱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小时候曾因向同学乞求友谊而屈从对方的一个屈辱性要求,吃了地上的一块糖。后来心里一直为此懊恼而自责不已,对自己也变得极其缺乏信心。任何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感觉到,有一种压抑、紧张的情绪弥漫在他的身上。正是这些心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对前途的无望导致了他的自杀行为。
抑郁症是很常见的心理病症,它在所有年龄段和所有生活背景的人群中都有发生,并且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率基本相当。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1.21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是世界上主要的可以使人丧失生活能力的原因之一。抑郁症是可以被准确地诊断出来并作治疗的。抗抑郁症药物结合心理疏导对60~80%的抑郁症患者有疗效,但是只有不足25%抑郁症患者得到此类治疗。
精神分裂症(Schjzophrenla)
今年四月初,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时,一向成绩拔尖的孙亮亮表现出了惊人的怪异行为。一天他在上厕所后,竟然没把裤子提起来就从厕所跑了出来,吓得女生慌作一团。当他的父母送他到精神病院作检查时,虽然他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他仍然笑着声称自己感觉很好。经验丰富的精神病科专家还是从与孙亮亮的交谈中发现了他的问题。他的注意力涣散,情感淡漠,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不一致。基本上无法交流。当医生告诉他“你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时,他急切地问:“还有两个月我就要高考了。你能不能用一个月治好我的病,让我用另一个月来准备高考?”
实际上,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治疗,孙亮亮就出院重新返回了学校。五一前夕,他打电话给那个为他作治疗的医生说“我一不小心又考了一个第一”。
案例分析与说明:
虽然全世界的心理学家至今还没有找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但是中国的俗语说,绷紧的弦容易断,拉紧的弓容易折。现在的学校课业负担本已足够沉重,但是好学生还要对自己额外加码。在无法找出导致孙亮亮发病的直接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胆推断正是这些成绩好的学生由于把自己的神经绷得太紧,才导致了他们的精神分裂。孙亮亮虽然只是偶尔表现出反常,但他的心理和行为还是表现出与正常人的行为相异的脱节和分裂,属于早期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目前全球有二千四百万人,大约千分之七的成年人(大多为15至35岁)遭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早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就医越早,越容易治疗。例如孙亮亮就比较幸运,他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早期就 被送到医院及时治疗,所以他很快就得以重返学堂。
厌食症(Eating Disorders)
李华华是邻省的借读生,她在高三的下学期要回到原籍去准备高考。在她离开学校之前的高三上学期的后半部分,同宿舍的同学经常发现她故意用手指抠喉咙使刚吃下去的饭人为地吐出来。她把皮带也勒得特别紧,以致于任何人看到她系皮带的样子都会觉得很痛苦。久而久之,她患上了厌食症。一吃饭,马上就会吐,人也变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
案例分析与说明:
在与李华华本人的电话交谈里笔者得知,她在原籍读初中时较为肥胖,经常被同学在背后讥笑为“肥猪”。因此,在重返家乡的前夕,她想有个新的形象,所以就拼命节食,力求快速减肥。没有想到最后竟然得了厌食症。
通常患厌食症的女性多于男性,只有5%至15%的厌食症患者是男性。厌食症的死亡率是每年0.56%。对于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的女性。厌食症导致的死亡率是其他原因致死的12倍。
自闭症(Autism)
蔡典典是个9岁的小男孩。不爱说话不爱笑。他几乎从不主动跟父母说话,即使偶尔说几个字,脸上也从没有笑容,缺乏对父母的依恋。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父母跟他讲话他从来都是沉默不作声,漠然以对。如果父母跟他多说几句话,他会大发雷霆,用头去撞墙,撞桌子。让他吃东西简直就是一场战斗。要父母左哄右骗才能勉强吃一点。此外,他还不容许任何人触摸他的头和身体。一旦有人偶尔摸了他的肩膀,他会高声尖叫。虽然他已经9岁了,个头还是很小,明显营养不良。乖戾的脾气也使他无法上学,只能终日像个犯人一样把自己囚禁在家里。
案例分析与说明:
蔡典典患的是自闭症。自闭症是儿童成长发展紊乱症,多发于3岁至10岁的儿童,通常每1000个儿童有3.4个人会患此症。由于患儿情绪极度孤独,对自己家庭的亲人以及周围人群均缺乏情感联系,所以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自闭症在男童身上的发病率是女童的4倍,但是一旦女童患有此症,其症状要比男童严重得多,而且其认知障碍更为严重。
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Mtv Disorder简作ADHD)
案例一:柳沙沙是11岁的四年级学生。她爱说爱笑,活泼得像只百灵鸟。她从小就喜欢跑动喜欢玩,并且不知疲倦,常常眼睛一睁,玩到熄灯,精力异常旺盛。即使到了小学四年级,她也是好动无比。经常无故从自己的座位跑开,不专心听课。老师和家长天天为此而批评她,但总是无济于事,她依然如故。
案例二:8岁的田小强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从小就好动,喂他吃饭都特别困难,爷爷奶奶往往要花几个小时追着他满屋跑才能把一碗饭喂完。上学后他从不专心听讲,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总是开小差。做作业时,一只手写字,另一只手同时在玩玩具。虽然老师经常为他的课堂纪律问题来找家长,但他的学习成绩还挺好。
案例分析与说明:
柳沙沙和田小强都是典型的多动症患儿。他们好动,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动症是由于大脑里的“化学使者”——神经传递素的不平衡而导致的结果。女孩和男孩一样可能患多动症,性别不会造成任何症状上的差异。但是,由于人们常常误以为只有男孩才会得多动症,而且这个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地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以致于男孩比女孩更可能被诊断为多动症。70%的童年时有多动症的人在青少年时代继续有多动症的症状,而超过一半的人在成年后仍然有多动症。有典型多动症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遭遇很多困难,包括缺乏时间观念和妥善安排生活的技巧。但是患多动症的人的智力往往超出常人的平均水平,在历史上许多作出伟大成就的杰出人士都有多动症,比如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莫扎特(Mozart),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音乐家、哲学家本杰明·弗兰克林,解放黑奴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著名印象派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等都是多动症患者。另外,在当今世界的商业界,有许多成功人士也是多动症患者,例如JetBlue航空公司的奠基人兼总裁戴维·尼楼曼就是出名的多动症患者。
专家的话
以上列举的案例只是几种主要的比较严重的精神病症的特例。实际上,在我们的校园里还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程度不同的显形或隐形的精神方面的疾患。精神病以及与心理有关的疾病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当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我们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网页上所公布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总共有大约4.5亿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患者。地球上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全球每年共有873000人自杀。每四个去门诊看病的人就有一个人患有至少一项精神方面(包括心理上的,或神经学上的,或者行为上的)的疾病,而且大多数的此类疾病没有被认真治疗。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
按照美国的《心理病态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定义,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思维、认知、情感、行为异常为特点的常见疾病,包括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又称双向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焦虑症、强迫症、自闭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厌食症)等。精神疾患与身体上的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艾滋病,心脏病、肝硬化、肺结核等一样,都是一种疾病。所不同的是,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在由于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人的精神活动异常,如情感失常、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十七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割裂精神和肉体的关系,但是二十世纪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共同证明心灵与肉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来说,保持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同等重要。美国前任卫生部长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的健康甚至比肌体的健康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体上生病,他或她还可以继续履行和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可是一旦其精神出了问题,不光病人本身,连带病人的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都将陷于灾难之中。”的确,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灵痛苦的精神疾病除了导致患者无法为社会创造财富外,家庭和社会双方往往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病人进行医疗看护并耗费无法估量的社会资源。在我国,据卫生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按伤残所调整的生命年限指标评价各类疾病在我国疾病社会负担中所占的比例,精神疾患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此外,精神疾病不仅给患者本人,还给其亲属带来羞耻感和社会歧视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我们现有社会结构所特有的两代独生子女家庭,如果小孩出现了精神障碍,一家六口人都将受到影响。
心理健康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智功能表现出来的成功状态,它来自于大量富有生产性的活动、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心情、以及适应变化和应付逆境的能力。从出生到死亡,心理健康是我们培养和发展生存能力(包括思维能力,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学习能力,情感发育,适应性和自尊心)的纽带和桥梁。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精神健康的忽视,我们往往是到了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我们建议:
1.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毛病跟肌体上的毛病一样,需要及早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否则小病将酿成大患,后果无可挽回。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像美国人那样,无论什么毛病动辄吃药。对焦虑症、抑郁症和多动症等对学生的社会功能还没有毁灭性影响时,要尽可能选择心理矫治,以防药物的副作用对孩子的大脑产生侵害。
2.及早在师范院校设置学生行为及心理咨询的专业,吸收国外先进的心理科学理论,借鉴他们的已经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实践,培养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来解决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一些问题,以便在全国范围内的每所学校都能配备至少一名心理辅导老师。这样,当这些老师充实到每个学校后,就能及时把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