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成就旗珍艺宝

来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旗袍见证了中国女性服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尤其是在西方设计和技术影响下,理念的更新,材质的丰富,技术的创新,使得旗袍在20世纪30~40年代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中西合璧成为了最大的特色。
  关键词:旗袍;工艺;中西合璧
  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8)01-0022-04
  旗袍线条流畅,在显扬和遮蔽之间彰显了中国女性婉约含蓄的古典美,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正是旗袍的工艺成就了这种服饰美学。说到“工艺”,常常因为和技术挂钩,看似缺少了温度和情怀,其实每一块被裁剪成旗袍的面料,每一个量身定制的造型,每一条边,每一粒扣,都是在特定背景下,经由裁缝师傅的妙手,幻化出千般媚型,更是在旗袍主人个性化搭配中,展现出绝世风华。
  1 选材之美
  旗袍常给人以传统与时尚、东方与西方融合的美感,一大原因就是旗袍面料在质地和纹样上的选择是空前自由的。
  生活在东方丝国,旗袍的首选面料是丝织品。从留存至今的实物看,20世纪20年代的旗袍面料大部分是丝织提花织物,如华丝葛、花缎、花绉等,其中华丝葛是当时的新型丝绸产品,大约在1916年为浙江湖州首创。当时,日本的丝绸产品“野鸡葛”在湖州倾销,传统湖绉的销售遭到重击。为此,湖州咸章永绸庄购置了两台日本提花拉机,试织新品种华丝葛。华丝葛一炮打响,广受欢迎,不久就出现了不提花的素葛、山葛、美丽葛、爱华葛、巴黎葛等产品,葛就此成为了丝绸产品的一大门类。
  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的成熟完善期,最经典的中国旗袍纷纷亮相,旗袍面料的花色品種也打破传统,各类产品推陈出新,绸、缎、纱、罗、绉、绒、蕾丝、花呢、棉布等品种齐全,提花、印花、染色、色织等类型均有。当时上海最大的丝绸生产商――美亚织绸厂千方百计在品种创新上抢占先机,使得旗袍面料更加新颖别致。该厂甚至打出一周一品的广告,广告语为“用美亚织绸厂各种绸缎制为新装最为富丽”。阴丹士林布是上世纪30年代旗袍面料的一大特色,老一辈人对“阴丹士林”、“士林蓝”、“士林布”等名称耳熟能详。阴丹士林,德文Indanthrene的音译,是一种还原染料名称,在布边印有“晴雨”商标,其意即日晒雨淋也不褪色[1]。它以文静、素雅的色彩,耐穿、不易褪色的特性,深受广大女学生的喜爱。汪曾祺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写道:“那时西南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2]
  除了材质的不断革新,旗袍的花色也令人眼前一亮。中国传统织物的纹样以寓意纹样占主流,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比如“福禄寿喜”、“龙凤双喜”、“万古长春”等,每种图案都对应一种题材的组合,合起来就是一句吉祥祝语。但日常衣着也这样讨口彩,反而失去了单纯的审美意境。[3]民国旗袍面料上的纹样,虽然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但更多地偏向纯粹的审美:图案花型有大有小;有清地大朵花,也有满地小碎花;有传统的亭台楼阁,也有日常所见的阳伞与棕榈树(图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对于几何纹的运用,灵活多样(图2),条格、原点、菱纹、弧线等几何形抽象纹样大行其道,这与工业时代追求简洁明快的风尚有关,同时也意味着现代设计元素的流行。
  2 造型之媚
  20世纪上海滩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这首歌谣应用到旗袍造型的变化是再合适不过了,它的领子、袖子、衩高、下摆高低,日新月异,千变万化。旗袍领子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20世纪30年代中期领子直抵腭下,然后又继续攀高到耳垂。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为了保证旗袍的领型硬挺,裁缝师傅用浆糊将白布浆硬,放入领内,有些高级面料制成的旗袍,在低于领口处,手工缝上一条刮浆白棉布,便于拆洗。张爱玲认为这是因为对当时政局感到紧张和无助,惟有用衣服紧箍住自己。后来,渐渐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到了30年代末又降至无领,配着短袖或者无袖的袍子显得非常惹眼。
  民国早期的新旗袍,来源于长马甲与短袄的合并,这种旗袍袍身平直宽松,下摆长到小腿中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呈喇叭状的倒大袖(图3)[4]。图3为民国初期的旗袍马甲(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品),这是旗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件实物,展示了倒大袖袄已与长马甲合二为一的最初形态,是现代旗袍形成的前奏。正如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所描述的,“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5]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6]20世纪20年代末,正值大革命时期,妇女在解放潮流中走出家庭,受社会之风以及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旗袍开始收腰,袍身逐渐变得合体,倒大袖的袖口也在收小。到后来,袖子完全仿照西式服装,袖口装上西式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喇叭状的袖子,先改为纤细合体,再经过先短后长再短的历程,最后到无袖。当时戏剧理论家刘豁公在《上海竹枝词》中对此半是感慨半是欣赏:“春江女子感文明,装束无端又变更。高底皮鞋长筒袜,袒胸露背若为情。”
  在旗袍发展的黄金期,旗袍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新风貌,出现了一种“改良旗袍”。旗袍更加西化,采用了西式服装上的胸省和腰省,使用肩缝和装袖,甚至出现了垫肩,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旗袍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除了两边开衩,前后也可开衩,还出现了左右开襟的双襟旗袍(图4)。图4浅灰地毛料织带饰边长袖旗袍,为20世纪40~60年代的旗袍款式,由中华服饰文化中心藏。此款为宋美玲穿过的旗袍,立领、双开襟、长袖、一字盘扣。旗袍的开衩在30年代为最高,开到臀部,后来又慢慢降低。1933年7月29日的《北洋画报》上有段文字:“日前劝业场门前,有一白衣女郎,肌肉丰满,不着袜子,衣衩开至大腿间,露出血红绸制紧窄小裤衩一段,一时万目交集,行人莫不叹为得未曾见之奇观。”旗袍在式样上争奇斗艳,标新立异。然而,在新旧冲突中,也有不少故事发生。长篇小说《子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衩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旗袍的摆线高低来回更迭,稍不留神便会落伍。早期的旗袍下摆高度还比较适中,到后来,为了适应女学生的要求,旗袍的下摆又提高了1寸,露出女子秀丽而健美的小腿,这样可以跑跳自如。正如包铭新教授所描述的那样:“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而健美的小腿,充满时代气息。”[7]而后又流行长旗袍。图5为溥仪与婉容的合影,末代皇后婉容,对西方的时尚很是追求,照片中的婉容烫着波浪纹的现代发型,佩戴耳坠长及肩膀的珍珠耳环,脚蹬高跟鞋,她所穿的旗袍面料讲究,袖长及臂,裁剪贴身,长及脚踝,这种旗袍当时被称作“扫地旗袍”。或走另一个极端,袍长短至膝上7~8厘米,1934年的《妇人画报》第19期,《关于裸腿的出现》中写道:“几年以前,短裙运动风靡了全世界。中国女装的旗袍也截短到膝盖以上。”社会卫道者显得紧张,认为裸露双腿与裸露整个躯体无异。1933年著名艳星徐来(1909~1973)就差点闯祸:明星影片公司摄影队到山东曲阜去拍戏时,标准美人徐来把那双原装的裸腿出现在孔庙里,一时大遭夫子的七十几代孙圣裔的反对,险些闹了乱子。虽然女子穿袜与否,事实上是无关宏旨。可在中国的许多场合,这区区一袜之微,却往往是全社会礼教的屏藩。[8]
  3 镶滚边饰
  中国传统服饰历来注重平面装饰,例如衣襟、袖、领、扣、边、褶等。镶滚边饰在清代非常流行,镶边少则3道,多则五六道,当时有人以“十八镶”来形容晚晴服饰镶边之繁多。旧式旗袍平直的廓形极尽装饰之能事,镶、嵌、滚、绣、宕、贴、盘、钉无所不用。据说清末名妓赛金花的一件旗袍,竟有三四百个如意头,可谓极一时之盛。
  民国时期的旗袍不再如清装般满身镶滚,装饰变少,廓形成为审美的重点,尽管如此,在细节上也出现了不少别致的设计。当时女子十分喜欢在衣摆两侧做一些文章,从不对称剪裁到风琴褶,信手拈来,效果不凡。有时在下摆和衣袖处裁剪成波浪边,或在波浪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花卉设计,下半身花卉呈现出渐变效果,这些设计明显受到欧洲20世纪20年代时尚的影响。亦或是在衣摆与袖口开衩,或装饰如意纹,留有清末女服的云肩装饰风格。甚至别出心裁地在衣袖边缘装饰透明黑纱,黑纱上若隐若现的花纹,温婉又具魅惑。更有大胆创新者,在领、袖、下摆处点缀皮草,竟别有一番味道。故有人说:“旗袍在变的时候,你永远觉得它是当今的时装。所以,她独领风骚。”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掀起了一场“旗袍花边运动”。《良友》画报1940年第150期《旗袍的旋律》中,对于1932年度旗袍的描述是:“整个旗袍的四周,這一年都加上了花边。花边运动盛行。”滚缎带、缀珠片、镶蕾丝、刺绣缘、线香滚等,可谓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图6为湖绿绸刺绣缘饰单旗袍,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为东华大学服装服饰博物馆藏品。此款旗袍立领收腰、无袖、右衽斜襟、直下摆、两侧开衩,领线及肩部上饰有清代如意头云肩,上刺绣人物庭院纹,云肩沿边绿色线香滚,领、襟、袖口、下摆和开衩处也有清代绣品所作缘饰,沿边有绿色线香滚。线香滚是一种非常细的边,细的好似线香一般,但做工却极其精良,来不得半点马虎,颜色一般与袍身有着鲜明的对比,这样不至于让人忽略了镶饰,而又在不经意间透出奢华。蕾丝边饰最令女性着迷,这种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的织物,在发明之初就让贵族女性为之疯狂。蕾丝能让一件不起眼的朴素裙装蜕变为华丽或柔美的标志性单品。有段时间,旗袍里面要穿精美的蕾丝衬裙或西式内衣,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女子,为了让旗袍开衩处露出华丽的边饰,甚至缝假花边于袍里,以充蕾丝衬裙。
  正因为镶滚边饰具有点睛之效,去掉或少用装饰的旗袍就给人一种繁华过后宁静的风味。有时这与流行有关,有时又与着衣者的心境相通。如幽居以后的赵一荻(赵四小姐)服饰变得素雅,旗袍形式简约且少装饰。[9]
  到了20世纪50年代,旗袍推崇摒弃一切繁复琐碎的装饰,款式追求简洁大方,很少使用刺绣、镶滚等装饰,色调也力求素雅和谐,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
  4 点睛盘扣
  盘扣,又称盘花纽扣,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扣子,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形态变化多端,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图7)。盘扣由一公一母组成,公的一端是结,母的一端是环,把结系进环中,就起到了固定衣服的作用。盘扣的造型主要取决于盘花。来源于“结”的盘花,造型极其丰富。“结”在中国的历史极其悠久,一根小小的绳线,在我们祖先的巧手中,通过绾、结、穿、越、绕、缠、编、抽等技法,从最简单的二维线条变成了一个个争奇斗艳的结。[10]
  根据盘花,盘扣可分为左右对称与不对称2种。若按照难易程度,盘扣可分为一字扣和花扣2大类:一字扣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盘扣,花扣则又可细分为字形扣、仿形扣、几何扣与创意扣多种。《末代皇帝的裁缝》一书中有一段末代皇后婉容与御用裁缝李春芳的对话:那天雨后初晴,婉容兴致颇高,指着花园中的一棵紫藤萝对春儿说:“紫藤萝的花虽小,但却高雅脱俗,不繁不闹,令人心静如水。你再给我做衣裳,襻儿就做成这紫藤萝花的形状。”
  盘扣的文化寓意分为2类,一类是祈福益寿,另一类是情爱寄托。祈福益寿以寿字扣、各式花卉扣为代表。情爱寄托则以蝴蝶扣为最多见。讲究者会按月份搭配旗袍上的盘扣,春配兰,夏配荷,四季需得12种花样。或者考虑穿着者的身份和出席场合,春节配如意扣,年轻女性配兰花扣,老太太配寿字扣等。可以说,中国传统的女红技艺和女性心理,都在这小小的盘扣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由国庆.再见老广告[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82.
  [2]汪曾祺.金岳霖先生[J].散文百家:选刊,2003(10):28-29.
  [3]袁宣萍.民国旗袍与海派文化[J].装饰,2016(4):24-29.
  [4]薛雁.华装风姿――中国百年旗袍[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28-29.   [5]張爱玲. 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1939-1947年作品[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51.
  [6]包铭新.20世纪上半叶的海派旗袍[J].艺术设计,2000(5):11-12.
  [7]包铭新. 中国旗袍[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25.
  [8]嘉谟.关于裸腿的出现[J].妇人画报,1934(19):14-15.
  [9]罗麦瑞.旗丽时代:伊人、衣事、新风尚[M].新北: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台北:.国立台湾博物馆,2013:35.
  [10]茅惠伟.盘扣的装饰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0-26.
  Supreme Skills Create Precious Qipao――On the Beauty of QipaoCraft
  MAO Hui-wei
  (Cultural Institute,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Abstract: Qipao,with a history of over a hundred years,witnessed the process of Chinese women's clothing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style,especial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design and technology.With the renewal of concept,the enrichmentof material and the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qipao got the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in 1930s and1940s,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
  Key words: qipao; craft;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其他文献
摘 要:多丽丝隯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其代表作品《玛莎隯奎斯特》中,莱辛通过对女主人公玛莎服饰的描写,建构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服饰话语。玛莎与奎斯特太太在着装上的争执实际上反映了新旧价值观念的交锋。而玛莎对服饰话语的执着争取及其反叛行为都标志着她女性意识的觉醒。莱辛笔下的这个诉诸“暴力”的“暴力女孩”用时代精神武装自己的同时,向男权社会发出了殖民时代的现代女性的呼声和诉求。  关键词:多
期刊
摘 要:清代帝后服饰种类多样,分别用于祭祀、朝会、节庆、巡行、日常闲居等不同的场合。其中后妃便服,由于受清代服饰制度的限制较小,形式多样,面料精美,颜色及纹样丰富,做工精美,反映出清代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及时代特征,极具欣赏性。本文以沈阳故宫馆藏服饰实物为例,从形制、面料、纹饰、特色等方面对礼服、吉服、常服、便服等各类清宫后妃服饰做综合性介绍。  关键词:清代;后妃服饰;礼服;吉服;常服;便服  中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区域高等教育以国际化办学指标、国际化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文章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国际化办学理念、高等教育自身和社会需求、加强国际化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办
期刊
摘 要:众筹融资概念的普及和成功案例的增加,为高职院校校友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众筹融资概念及模式的了解和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梳理,从众筹融资的视角,寻找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友工作的突破口。  关键词:众筹融资; 高职院校;校友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7)01-0076-04  《2016年中国众筹行业半年报》显示,截止20
期刊
摘 要:“1+X”证书制度正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我校会计专业是浙江省“1+X”证书制度第二批试点专业,通过分析会计专业专业课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结合情况的现状,从组建“1+X”证书制度培训教师团队,遴选符合我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选派教师参加师资培训,选定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试的学生,制订具体的“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会计专业专业课教学与职业技
期刊
摘 要:以本次突发疫情为背景的高职院校网络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和德尔菲法确定本次研究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网络课堂教学情况搜集数据,并用SPSS确定指标系数和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计算综合评价值,从而确定网络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评级值。结果显示,学生在五个一级指标评价中,在线教学平台方面满意度最低,教学监管方面满意度最高。除
期刊
摘 要:清代丝织、服饰纹样题材广泛,植物、动物、人物、器物、几何、文字、景物等题材都可用作装饰纹样,纹样风格则经历了早期的古朴淡雅,到中期的繁缛华丽,再到晚期的堆砌纤弱的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本文选取沈阳故宫织绣藏品中以八吉祥纹、汉瓦纹、寿字纹、八仙纹、暗八仙纹、楼阁纹为主体装饰纹样的文物17件,对这些纹样在我国古代丝织、服饰艺术史上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及吉祥寓意作考证及介绍,对这些文物的形制、纹
期刊
摘 要:2016年中国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会在上海举办。文章对该次纺展上纺纱设备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及高速化等特点和纺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情况作了大致的分析。指出实现“机器换人”,降低劳动用工与节约能源消耗,是当前纺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2016年中国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会;纺纱设备;纺纱技术  中图分类号:TS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清代宫廷服饰种类多样,繁复详备。皇帝服饰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便服等类,分别用于祭祀、朝会、节庆、出行、大阅、日常闲居等不同场合,既具有礼仪性、制度性的一面,也具有实用性、装饰性的特点。辨识清代帝后服饰,使学人对清代帝王服饰的种类、用途、形制、面料、装饰、纹样、寓意,以及清代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以使我们服装专业学人开拓视野,提升现代服装的传统文化价值,
期刊
摘 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产业综合体)是改革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浙江省率先提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温州等地积极响应,强力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温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能力、“自我造血”能力、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通过总结和借鉴全省各地综合体建设的先进经验来完善制度保障、提升产业发展和平台布局的匹配度、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升服务时效等途径来推进温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