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变化初探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i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注重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的教学方式是从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孤立与被动,缺乏合作性和挑战性。而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之中。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
  二、构建数学模型,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 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 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三、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代学生获取教科书中未能表达的知识层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善于尝试评价不同解题策略之间的差异、去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流于形式。交流前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价值。 另外,合作探索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必须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加以引导,千万不能教师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才能成为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四、应用和拓展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后,学生已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让数学走进生活的现实中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不是单纯地做练习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信,营、。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五、采用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独立性的学习。学生是否愿意学?想学,在于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意识到学习是一种责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并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六、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组织小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状态、要让学生“动”起来。 去主动寻求、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样才会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课后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延伸,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密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摸索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笔者今后教学工作实践和研究的和主攻方向,同时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指导。因此,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也应努力学习新课改。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积极采用合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即教养与教育的辩证统一。新课标下如何实施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是为人师的我细细揣摩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  考察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机电一体化人才仍有巨大的需求缺口。高职教育中机电一体化教育教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机电一体化继续进步的步伐。本文就高职教育中机电一体化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了笔者个人的改革思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机械工业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期刊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快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1、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技术、教育等方面,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
期刊
【摘要】 教育自身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的语文的教育,就是文化教育。因此,要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除了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自身文化内涵之外,必须建立起与语文课程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改;社会文化    在新课标的实施推广中,我们集中把精力倾注在对语文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的认识、对于新课标内容知识的学习、理解的拓展以及对于语文教师形成新理念,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多方面人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物理素质?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这是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加强情感教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我国英语教学及新课改的分析,进而提出在英语教学上的几点建议,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适应新课改。  【关键词】 新课改;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一、背景分析   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推行新课改,这是国家的意志。首先我们要明白新课改要改什么?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构都发生了变化。  这些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与之相适应的需要老师教学方
期刊
【摘要】 体育教学,有着强身健体、愉悦心理、提高认识、交往、审美等能力的多种功能,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过程。  【关键词】 体育教学;预设;生成    在以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教案的预设,也就是对未来发生的教学程序和行为进行准备和设计。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的推广实施,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生成性体育课堂教学的构建。那么,在新课程中的体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实践性作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