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孜孜不倦的“播火人”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起
  提起罗继远,江西教育界知道他的人还真不少。
  退休前,他先后担任吉安师范附小副校长、校长和吉安市教研室副主任、主任。2007年,他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
  罗继远与《江西教育》渊源早、联系多、感情深。他推荐的经验典型和人物典型反响都很好,执笔的文章多次获奖,与很多编辑记者都成了朋友。
  记者在参加工作不久就和他熟识,交往最密切、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1年与他一起去采访遂川县大汾镇滁州上坳小学陈清华老师。我们从山下买好鱼肉等食材,先乘坐农用车,再走十几里山路才到达目的地。我们与陈老师同吃同住,在大山深处的这个教学点待了两天。罗继远既当老师上语文课,还当厨师为大家做饭。深入的采访、切身的体验,加上我们的密切合作,那篇人物通讯《罗霄山里红豆杉》刊发后反响强烈,获得全省优秀教育新闻作品三等奖。后来,陈清华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还被评为了全国模范教师,成为扎根山区优秀教師的典型代表。
  2012年春,吉安市教育局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简称“老科协”)教育分会,局领导指定罗继远担任该会的秘书长。2013年,罗继远年届六十,正式退休。
  2020年初,江西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授予罗继远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年10月,江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表彰罗继远等34名先进个人。这是对他退休之后所做工作的极大肯定。
  吉安市老科协教育分会会长王锡槐,曾任吉安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调研员,作为罗继远的老同事、老领导,用“四个特别强”概括对他的评价:“政治责任感特别强、工作责任心特别强、教育教学辅导能力特别强、调研总结提炼能力特别强。”
  他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育工作者,罗继远退而不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余热,一直为高效课堂的推进改革鼓与呼。
  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将那里的课改热火朝天地推动起来,把校长、教师都带动起来,将课改的火种大面积地播撒开来。
  他到过的学校可多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罗老头”,是大家心中充满活力、不知疲倦、可敬可爱的“播火人”。
  发现
  早在2008年5月,吉安县就启动了“有效教学”课堂改革。该县敦厚镇梨塘小学(教学点)刘忠民通过“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教学质量提高很快,连续成为全县农村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第一名,全县三分之二的教师均到该校听课学习。
  当罗继远了解到这件事后,被这一教学模式深深吸引,多次到梨塘小学和敦厚中心小学开展教学调研,既关注他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更密切跟踪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出的结论是:这一课改实验实现了学生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了提质和减负的双赢效果。他及时向《江西教育》的编辑记者提供了报道线索,与《江西教育》的记者一起采写了该教学点“生本课堂”教学实验纪实文章《雨花激活春江水》(发表在《江西教育》2011年第9期)。之后,这个课改典型在吉安县、吉安市乃至全省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中小学校长、老师纷纷前往听课、观摩。在罗继远的建议和推动下,2011年9月,吉安市教研室在吉安县召开了全市中小学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同年,刘忠民等6名参加课改实验的老师现身说法,为参加全市小学语文、数学高效课堂培训班的356名学员作经验介绍。
  2012年,罗继远主编出版了反映吉安市课堂教学改革的著作《一棵树一片林》。2014年,《人民教育》第6期刊发了罗继远与《人民教育》《江西教育》记者合作的长篇通讯报道《让思想照亮课堂——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梨塘小学课堂转型侧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虹(时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看了那本著作和这篇报道后,作出批示:“吉安市中小学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有效教学的特征是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疑三探’等环节设置科学。请省教育厅认真总结,全省推广。”“梨塘小学的经验就是激发每名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应予推广。”之后,在吉安市乃至江西全省中小学,掀起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热潮。
  推广
  罗继远抓课堂教学改革在全省小有名气。退休以后,他一如既往地为推广高效课堂而忙碌奔波。
  吉安市内外的中小学校经常邀请他去指导,他也乐得其所,欣然前往。接受他指导的学校,不但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而且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有些更是由原来的薄弱学校变成了先进学校。
  吉安市北门小学是吉州区接管的一所子弟学校,一直是一所薄弱学校。如何走出困境,是困扰学校的难题。正在校领导一筹莫展之际,罗继远来到学校,掷地有声地给学校开了个处方——走高效课堂改革之路,把课堂交给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之后,罗继远还把几所“共性”学校组织起来,一起实验,一起研究,不断改进,探究出一套“与众不同”的课堂模式:先学后教,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巩固提升。“草根教研”带活了课堂,学生积极性高了,上课的效果好了。北门小学由弱变强,先后被评为吉州区课改“三星”示范校、吉安市课改示范校。
  罗继远应邀担任泰和四中、吉安八中的顾问,指导两所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实验,一年后这两所学校中考教育质量明显提高。2015年,吉安市教育局在泰和四中召开中考质量分析会和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泰和四中、吉安八中分别作典型发言。《江西教育》先后推出了对这两所学校的典型报道,两所学校累计吸引了省内6000多名教师、校长、教育局领导前来参观学习。吉安八中更是由原来的薄弱学校变成了吉州区乃至吉安市的课改名校、热门学校。
  作为学校直接操作高效课堂的中层干部,吉安八中科研处主任肖春典感触很深:“罗主任敬业、专业、乐业,是吉安市推进高效课堂的一面旗帜。他推动学校建立了课改模型的构架、做好了课改阶段性的规划,在八中做的每一项试点,都比较成功。他对高效课堂的由衷热爱,必将会感染、辐射一大批人。”   吉安八中校长陈新,为罗继远的坚定、坚持、坚守所感动,他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一个像他这样投入、执着的老同志。有一次他一直站着给吉安八中的老师讲了两三个小时的课,即使年轻人都吃不消,更何况他快七十岁了。”
  改变
  课改改变了一所所学校,也改变了一个个人,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
  高效课堂的推进,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老师,他们总想沿用传统方法教到自己退休。吉安八中教政治的周老师,还有一年就要退休,曾请求组织上给予照顾。罗继远鼓励她说:“你年纪再大,也没有我大。”后来,在罗继远的鼓励下,她积极投入,融入很快,学生成绩提高不少,她感慨“以前没有发现有这么好的教学方法”。周老师退休后,还主动请缨,编写七年级政治学科的导学案,供在职老师选用。
  泰和四中的曾宪文老师,性格憨厚,说话慢条斯理,起初在学生面前威严不足、缺乏激情,教学成绩在全年级垫底,只能教一个班的数学,自己也灰头土脸。自从学校开始课改后,曾宪文老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和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讲评能力、展示能力。学生的变化显著:养成了思考、质疑的习惯;课堂成了学生激扬智慧、体验成功、快乐学习的乐园。学生进步了,师生对他的评价更好了、更多了,他也更自信了。
  罗继远时常还自个悄悄到学校去,学校年轻老师看到他在走廊上的身影,就知道“罗老头”来了,上课就格外细心,生怕被“罗老头”叫住“教育”一番。“罗老头”也有可爱的时候,有一次北门小学一位老师准备参加区级教学竞赛,把自己的导学案送去请他把关,不曾想一直辅导到晚上九点才结束,“罗老头”居然这么较真。当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时,这位老师才真体会到了“罗老头”的不简单。
  燎原
  2020年12月初,记者来到吉安市采访罗继远。在他那间非常简陋的办公室里,除了一台电脑、打印机外,就是一张硬板床,上面堆满了教育教学类的书、杂志。他笑称这是“半床明月半床书”,倦了可以在这里打个盹,闲了可以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除了外出到基层调研指导,他基本上都待在这间办公室里,包括周末。为了紧跟形势,罗继远时刻不忘给自己充电,不是在电脑上写作,就是在桌前看书。他不喝酒,也不打牌,应酬少,娱乐少,自然就能挤出更多时间用于学习和研究。
  吉安市所有縣(市、区)都请过他去指导或作学术报告;吉安市以外的县也慕名来请他,先后有宁都、兴国、会昌、于都、金溪、铅山、分宜等。
  每年暑期开学前是罗继远最“跑火”的时候,有些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邀请他去为教师作教学改革培训报告。听报告的校长和老师都反映,他的报告受欢迎、接地气,实用性、操作性、指导性很强,罗继远是他们欢迎的“土专家”。
  退休后的罗继远在推进课改方面,始终坚持“三多一少”,即多走多听多讲、少麻烦别人。
  为了提高指导效果,罗继远一般每学期安排16—18周时间到中小学校作指导,每天听课少则3节,多则5节,然后安排时间评一两节课,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晚上还要指导老师备课。每年听课总数600节左右。凡是他第一次去的学校,都要先为老师作一场两三个小时的讲座,介绍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还要指导班级开展小组建设,作80分钟的培训报告,上一节示范课。他每年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作报告不少于50场,上示范课不少于20节。
  尽管校长和老师们都担心罗继远的身体吃不消,但他考虑的是一所学校能请到他去指导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因为长期讲课、作报告,他的咽喉炎常常发作,有时吃个白萝卜润喉,有时靠服用螺旋霉素、金嗓子含片之类的药,这样才能保证需要作的报告一场不落,评课时需要说的话一句不少。
  在宁都县肖田中心小学作指导时,罗继远与老师们打成一片,每天一起吃食堂,晚上住学校的教师周转房。有一次学校来了客人,安排在外面饭店去吃饭,学校邀请罗继远同去,他却婉拒了。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看到老师的课越上越好、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强,罗继远就感到无比欣慰、无比快乐!每年中考、小考成绩出来后,罗继远都会接到很多校长的电话,报告他们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消息,这时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这个忙碌、充实、快乐、可爱的“播火人”,为高效课堂的大面积、高效率推进,在赣鄱大地上播下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其他文献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海尔希望小学道德讲堂。道德重在传承,道德贵在实践。我们的道德讲堂,通过看得见、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的故事,讲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积小善为大善,集小德为大德,用道德力量擎起我们成长的希望……”  2020年11月25日下午,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大礼堂里,
期刊
“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有困难找党员”,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行动和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进锋模范作用,扩大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将党建工作融入学生宿舍文化,井冈山大学组织党员师生进宿舍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党的知识共学习,让宿舍党建龙头舞起来   情潜入人心,育人细无声。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宿舍这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组织党员、入党积
期刊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育人实施体系,成效显著。   领导重视 启动迅速   从顶层设计上要方向。率先在全省高校開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和教学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学校召开思政工作会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党委会议,先后专题研究改革试点工作,
期刊
经过“十年磨一剑”,兴国县均村中学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教育不等式”:学校地处“一脚踏四县”的偏僻乡村,教学质量却连年保持在全县前列,一些县城的学生都慕名“倒流”到该校就读,而且打造了英语、数学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师流动幅度大,2019年一次性进了39名新教师,这不但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反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长温东福说:“均村中学能够成为一所社会满意的学校,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紧紧抓住教师这
期刊
刚在赣州市第三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赣州上犹县营前中学的曾杰老师迫切想回到学校,和同事分享喜讯。  入职仅有6年,曾杰是典型的90后,而在他所就职的乡村学校,教职工数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来自外地的教职工占35%。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县,同时还是库区移民大县,全县14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属于库区。  脱贫攻坚成
期刊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奋斗,努力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近日,在南昌市洪都小学,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这所坐落在新中国第一座航空城、拥有68年办学历史的学校里。  “文明校园的创建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更需要每个人参与其中。我校每位师生都是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传播者和守护者。”校长刘红英介绍说。  洪都小学作为江西省首批义务教育示
期刊
悠悠泉江河,琅琅读书声。遂川古称龙泉,这片土地“庠序相望,弦诵相闻”,自古就是文献名邦,英才辈出。书院,是遂川历史上璀璨千年的明珠,自宋至清,遂川先后建有书院40所,其中宋代6所、明代2所、清代32所,从而形成了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遂川古代文化。遂川县一直秉承重视教育这一优良传统,2018年,遂川县教体局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启动“大阅读”活动,随即一场读书活动迅速席卷全县各个学校,阅读成了遂川的一种社会
期刊
在录制《抗疫故事会》的现场,南昌大学二附院援鄂专家徐建军再度哽咽。这位被称为“定海神针”的国家医疗队队长,说不能回忆和队员们拼命的事情,一想起便会控制不住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昌大学勇扛抗“疫”大旗,在守好校园这道防线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的号召,一方面从各附属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参与一线抗“疫”,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统筹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在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
期刊
莲“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不仅全身是宝,而且低调正直、清净淡泊,自古被人们称颂。世人尽知莲花美,最美莲花在驿前。盛夏时节,“中国莲乡”广昌县的驿前古镇,处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迷人景象,它们与充满悠悠古意的精美古建筑群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情画。伍广昌就生长在这个蕴含深厚莲文化的古镇,而他熠熠闪耀的人格光辉,又映照着莲乡这片丰饶美丽的沃土。  伍广昌初心如莲,34年
期刊
一、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支撑  中华民族始终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崇尚“天道酬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理念。  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劳动教育常常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娱乐选秀节目批量造星、网络红人靠打赏日进斗金,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如同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