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经济圈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4747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北省首批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为例,从发展定位、主导产业、文化底蕴、创新体系等方面对工业聚集区的建设与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环首都经济圈8个工业聚集区及全省71个省级工业聚集区具有现实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探索与思考
  一、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聚集区定位
  工业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
  2.工业聚集区特征
  一是空间集聚,布局集中。空间集聚是聚集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或相关联企业、项目的集中布局、聚集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二是产业关联,协同发展。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关联度高是聚集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根本区别。通过协力配套或产业链延伸,增强资源集群协同效应,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三是土地集约,资源节约。促进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集约的本质要求。按照“集约、节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四是产城融合,设施共享。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聚集区的基本功能。通过产业聚集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气,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筑产业发展与城市互促双赢的格局。五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集约经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3.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按照《河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规划,为解决“十一五”期间显现出的河北省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战略支撑作用不强、特别是缺乏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工业产业聚集区等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政府在2009年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聚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产业集群,是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城镇实力、活力、竞争力,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推进工业产业聚集、加快城镇化提出了具体意见。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工业聚集区建设是省政府为推进全省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聚集和配置先进生产要素为主、致力于打造开发区(园区)综合竞争力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努力把开发区(园区)建设成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进步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集约发展的核心区,为实现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2011年,河北省生产总值达到24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5.7亿元,增长4.2%,占生产总值比重12.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98.1亿元,增长13.4%,占生产总值比重54.1%;第三产业增加值8224.4亿元,增长10.5%,占生产总值比重33.9%;按照河北省“十二五”规划,2015年将实现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30%以上、总量实现翻两番的目标。2011年5月,河北省首批设立省级工业聚集区71个(其中廊坊市10个)。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障。为推进河北省工业聚集区建设与科学发展,本文着力对河北省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研究成果将对推进环首都经济圈8个工业聚集区及全省71个工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及现实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工业聚集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始建于2006年3月,是河北省2011年首批确立的71个工业聚集区之一。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工业聚集区建设,在实施环首都经济圈“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战略进程中,确立了“北京南城--台湾新城”的战略规划。紧紧抓住北京启动“城南行动计划”的机遇,全面加强与北京“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全力打造首都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确立主导产业为中国尖峰服装产业,发展定位为:中国服装之都,京南宜居之城。以服装设计、制造、批发、销售为主导产业的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具有四大优势、四大特点、四大创新点:
  1.四大优势
  (1)区位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位于京津两个国际大都市之间,毗邻京台高速(G3)京南第一出口(200米),距北京四环50公里、距天津60公里、距上海943公里、距首都第二机场25公里。此外,北京828路(新城——永定门)汽车始发站已于2010年开通,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政策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是河北省首批确立的工业聚集区,按照省市政府文件的规定,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享受省、市土地、税收政策及资金支持优势。
  (3)人才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与北京服装学院达成战略协作、合作意向,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北京服装学院在永清台湾新城建设科研(时装创意)基地,学院师生在永清台湾新城实习(见习)、就业,并根据新城服装企业需要在职培训技术人员,实现校企双赢。
  (4)科技优势。永清台湾工业新城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及首都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并在其直接指导下,与首都相关高校共同打造国际、国内高端服装科技、服装文化创意与服装博览的航空母舰,使服装产业具有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科技优势。   2.四大特点
  (1)主导产业规模大、聚集程度高。服装新城项目(集中)占地8000亩,总投资200亿元;1000家品牌服装企业入驻服装新城,服装设计、制造及布料、辅料批发、销售形成一体化发展。
  (2)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服装新城项目2015年年产值将达到1100亿元、税收8亿元、吸纳就业20万人。
  (3)区域协调发展。服装新城项目与浙商商贸城(北方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浙商理想城(北方商务中心、保健中心、教育中心)、浙商旅游休闲城(五A级别墅景区、服装文化演艺景区、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共同构成占地20000亩的浙商新城。
  (4)文化底蕴深厚。在服装制造、批销一体化核心区建有河北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7.6亿元。由以下板块构成:中国服装博物馆、中国时装创意基地、中国时装发布中心、中国服装文化主题公园、“霓裳曲”演出广场、“丝绸之路”展示馆、古文化街和828交通枢纽公交车站。中国服装文化博览园发展定位:京津冀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3.四大创新点
  (1)高端策划团队,保障了主导产业超前规划、科学发展决策。台湾工业新城已引进曾留学美国、德国、日本、爱尔兰、瑞典等海归11名(博士8名,硕士3名),其中4名海归长期在新城工作。台湾新城各类精英荟萃,高端人才聚集,高层次人才参与规划与决策成为助推新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建立宝岛土地银行,解决了主导产业建设用地的瓶颈。宝岛土地银行(永清县宝岛土地托管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国有性质的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托管机构,在永清台湾工业新城管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造,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托管,实现土地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收益长期化、利益共同化。此项举措受到国土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宝岛土地银行按照依法、自愿、协商、有偿的原则,对台湾工业新城域内的农民承包地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的集体土地进行土地股份制改造,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或以土地补偿安置费入股宝岛土地银行,由宝岛土地银行对托管的土地统一规划和经营管理,入股的农民、村集体按年领取股息和相应的福利补贴,确保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引进建立永清吉银村镇银行,解决了主导产业建设资金使用的困境。2012年5月4日,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引进建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永清吉银村镇银行开业,它是一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股份制银行。永清吉银村镇银行的引进建立,有效地破解了园区企业资金需求的瓶颈。银行以最适合的金融产品、最便捷的差异化服务,为企业投资提供后盾,力推园区企业的发展。
  (4)文化软实力支撑,保障了主导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文化因素日益凸显。进入本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物质产品文化含量愈高,经济附加值就愈高。二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和加速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河北省首批工业聚集区——永清台湾新城工业聚集区,在建设中注重战略规划、准确定位、建立创新体系,实现工业聚集区的可持续、科学发展。简要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业聚集区发展定位要准确,是实现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二是统筹考虑、科学选择主导产业,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三是注重区位优势与错位发展,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
  四是应有深厚文化底蕴支撑,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
  五是建立创新、保障体系,是工业聚集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分析背景下的高职扩招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扩招后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创新研究,通过对高职扩招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提出构建“产教融媒+”教学模式,并基于该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高职扩招;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一、扩招背景下的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为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
期刊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双师型”专业化发展内涵包含职教个体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在校企合作途径下,改变传统的由学校为主的单向静态培养转向校企协同双向流动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强化个体教师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使其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同时校企协同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分类管理与激励机
期刊
摘要:江苏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考察高雄餐旅大学,对台湾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启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大陆知名的旅游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与高雄餐旅大学有类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笔者认为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大陆旅游高校应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与国际旅游职业教育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高雄餐旅;南京旅院;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为促进两岸教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教师整体科研素质不强,科研能力滞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应将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学校管理中。文章基于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视角,系统地阐述如何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适应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教师;科研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必然涉及竞争力,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两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理论基础更扎实、知识体系更完整、专业能力覆盖更宽广、技术技能积累更坚实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从协同发展型专业群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资源整合、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跨界融合背景下,工业互联
期刊
摘要: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是实践与艺术较强的专业,为实现科学性、适应性、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对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校案例,基于工匠精神融入才培养,文章提出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3W3H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对体系设计提出的目的、策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3W3H人才培养体系;工匠精神  一、建筑室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能否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关系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选择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文章针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脱离应用的现象,阐述了唐山学院改革和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在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选择与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一
期刊
摘要:针对现代职教体系“3+4”项目,从创新创业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双创平台和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及实践等方面,说明了实施“三个课堂”一体化、多个平台合力实教培养“中职-本科”的新模式,激励职校双创的潜能和成果,推进双创教育和项目孵化,提升在对接高校引领下的职校双创工作新动能,形成“本科教师-中职教师-职校学生”的三层次双创实践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课堂;创新创业;“3+4”项目  《国家
期刊
摘要:在对国内外大学本科科研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湖南农业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特点、实践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劳保系科研导师制的思路。  关键词: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践经验  一、引 言  导师制是“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1],以指导的主要内容来划分,导师制可分为科研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这一理念后,应充分理解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实质含义,为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文章将通过高职院校现有特点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育理工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新工科;理工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我国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国家战略,在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后,教育事业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