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这种情况通常是不能自然出现的。教师必须建立能够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艺术地设置情境冲突。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情境教学为学生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内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因此情境教学对于数学教学,并非是一种美丽的包装,而是提高数学教学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手段。
  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青岛版数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创设问题情境,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留有较大的空间。然而情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运用不当,却会淡化数学课堂的数学本质属性,影响学生的课堂生成。因此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中情境图。
  新课标倡导“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情境图是在我们对教材深入解读,弄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以后,从学校、学生、教师自身能力出发,对教材认知的升华。为梁惠王解牛的庖丁能游刃有余是因其能“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的教学中,青岛版教材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体入手,提供了人体中各部分的数据,由人体的各部分的数据引入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引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两个数量是相除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在明白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当学生提出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谁比谁多多少或谁比谁少多少),列出算式后问这两个量除了相除(相减)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白比是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两个数量的关系既可以是相除关系又可以是相减关系),而只有两个数量的关系是相除时才可以用比来表示。然后在学生明白了同类量的相除关系可以用比表示时,再回到情境图中让学生找出哪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表示的是什么。加深学生对比的认识。要深入解读教材,我认为要分以下三步走:第一步,独立阅读教材,构建教学思路。第二步,查阅教学参考资料。第三步,独立写出教案。
  创造性的使用情境图需要我们跳出“观察图片——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单一的看图学文式的教学模式。俗话说的好:“一药虽好,不能包治百病”。教学亦是如此,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出实时的调整,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领,用专家的话说叫“给学生的思维定向”。不至于让学生漫无目的的提一些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或一些过时的、已经学过的问题。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时,如果教师仍然采用先看情境图、交流信息,然后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而不加适当的引导,学生提的问题必然就图论事、五花八门且涉及不到教学内容。我在此处教学时通过幻灯片展现了一幅由远及近人数不断增加,且不易确定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到底有多少人在跳圆圈舞呀?打破了学生就情景图论事的思维局限。再比如,聊城莘县实验小学王占霞老师在执教《认识正、负数》一课时。采用了先介绍新疆的基本信息,然后由教师口述信息学生记录数据的方式,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感悟到同一符号的必要性,诱发了学生的符号意识。整个环节设计巧妙,如行云流水一般。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不能为追求新、奇、异,而忽略了情境图的真实性,出现那些编造谎言式的情境,不能出现脱离教学内容又远离教学目标的无效情境。比如曾经有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行正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途经一山谷,忽然风声大作,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出现一群小妖挡住去路,为首的小妖说到: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给我解题来。说着小妖拿出一个牌子,上写某某一道数学题。乍看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实际上学生的关注点都在故事本身,甚至有部分学生长时间沉醉于故事当中,至于教学的实际内容学生倒提不起多大兴趣。此类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情境,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益,与教学内容、目标无关,于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无利。淡化了数学课堂的数学本质属性。更无从说:“形真、情深、意远、理寓其中”了。不设也罢。
  总之,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要善于创造性的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在多姿多彩的情境活动中发掘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较深的情感认同和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把枯燥、单调的数学课上得喜闻乐见,精彩纷呈,活色生香。
其他文献
摘 要 任务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本文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介绍该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步骤,设计原则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教学 模式 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
期刊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物理课程应该改革以单一的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可见《物理新课程标准》是非常注重物理教学评价的,这是由
期刊
摘 要 课改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始终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本文主要从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角度出发,重点阐述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愉快地教学,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传教知识、强化技能的基本组织形式。英语教学,改进教法、优化课堂、设计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不断进行教法改革的探索尝试,充分合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保证。是一种正面的积极诱导。学生必须对教师教具有充分的信
期刊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语教学中真实性的问题就成为外语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语言材料和教材的真实性,是其探讨的焦点。之后随着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真实性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从语言材料拓展到了课堂活动、交际情景、社会文化因素等各个方面  一、课堂活动的真实性——对真实材料的合理使用  材料的真实性与真实的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没有被简化或改动过的蕴
期刊
摘 要 “炼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使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拟人、比喻等手法,从而使字词各得其所,显示出字词无尽的张力,给读者焕然一新的感觉。  关键词 炼字 比喻 拟人  古代诗词中的语言讲求简洁、凝练,往往以简约的文字表现出诗人、词人丰富多姿的意趣与心曲,所以炼字和炼意在诗歌创作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诗人与词人在对字或词的选用时定会严格把关、反复斟酌,使每个字词各得其所,力求使之焕发出
期刊
随着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曾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开始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这样,教师的教学的灵活性增强, 学生有了自由的思维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学,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个性的发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语言等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滥觞于18世纪的建构主义理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皮亚杰等的努力,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它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就是内化与顺应的过程,在内化和顺应的矛盾中追求平衡,在平衡中产生新的矛盾,于是又在矛盾中寻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读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语文课以阅读教学为主,阅读课中读书又是重点,那么,对于学生的读书评价则也是重中之重。由此,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书的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读书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读书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
期刊
摘 要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基础。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标 概念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