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语文学科中能通过合理巧妙运用绘画术的方式来提高语文学科在学生心中的更高层面的认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体会这一点,充分利用绘画艺术的工具性作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53-02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多,比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等等。其中最能让老师和学生受益的是提升各自的思维能力。
文字是会说话的图像,而图像又是会表达各种情感的文字符号,一个人不见得能理解一段文字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但一定会通过绘画参悟出几层涵义出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对于图画的感知能力要比文字高很多倍,这是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的。有经验的老师会选择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绘画元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经过我们多方研究发现绘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给“语文课本配画”的方式出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使读者认识的更清楚更深刻,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难怪语文书发下来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翻看里面的内容,我发现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先翻看有插图的文章,看完还要和同伴们谈论一番才能彻底舒服到心里。
初中语文教材中,存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插图,有黑白和彩色插图之分。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跟文章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有效地执行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材中的大部分插画都配备的恰如其分,要想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来给语文课本配插画。
一、学生配画----“配”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图画兴趣浓厚,在语文书上不管配什么样的插画学生都看的津津有味,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也想画一幅插画,是按自己的理解来画的,兴许要比书上画的还要好,在这个学生的提示下,我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为语文课文配画,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为整篇文章配画,也可以选择文章某个部分配画。这个实验分别用在,老师讲完某课要求孩子为该文配画和老师还没有开始讲解文章,提前预习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文章配画,结果发现此种方式对语文教学有着很深的影响。以《夸父逐日》这一课作为例子阐述语文教学中绘画元素的注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学生画的这几幅画,夸父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有的穿着草编
的衣服,有的穿着动物的兽皮,有的直接穿了一条短裤,形形色色的衣着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穿的不一样,画的风格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是卡通版的夸父,有的学生受现代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影响给夸父注入现代艺术元素,也来一个《奔跑吧,夸父》,从这些方面来讲,孩子都是艺术家都有发现艺术的眼睛。他们的惊人想象力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将在下面这两幅画中进行补充说明。
还有学生抓住了夸父手中的拐杖,那拐杖上的一片小绿叶是亮点,“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夸父造福人类,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行为就在这幅画里体现出来了,可见,在整篇文章的分析中,这个孩子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班里很多孩子设计的插画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所配的插画也就不一样。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中真的提升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也出现了灵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学生拍照----“拍”的是对文章的补充
人教版语文书里有些插画是照片,这些照片有些清晰度很高,但是有些清晰度不高,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能力,现在科技发达,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搜出很多你想了解的高清图片,而且有些学生还去过很多地方,他亲自看到的景物和在语文书上看的年代久远的照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讲沈石溪的文章《斑羚飞渡》的时候,文章配有一张图片是斑羚飞渡,这个图片是手绘的,大家首先不太清楚斑羚长什么样,其次不知道斑羚怎么飞渡成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的时候,让大家看书上的图片,学生看了不尽兴,要求自己回家搜集一些图片第二天放到班级电脑上再观看一下,学生第二天带来的照片我们看完果然更深的理解了书上的观点。
有些学生不仅搜索了很多斑羚飞渡的照片,还打电话给在西藏工作的爸爸,让爸爸在邮箱里务必传几张斑羚的圖片,让大家更深一步的了解斑羚。在学生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和斑羚零距离接触,真正感受到了斑羚的美。
还有,在讲《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我让去过故宫的学生举手示意一下,结果有过半的学生都去过,不仅去过,还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作为参考,这样一篇地形复杂的说明文在高清照片的配合下,既让那些去过故宫的学生重温回忆,又让那些没有去过故宫的学生大饱眼福。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合理而巧妙的运用绘画艺术为语文学科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够使语文学科大放异彩的方式也绝非我总结的这些途径,关键看大家适合哪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能使语文学科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是适合自己的方式。希望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而巧妙的利用绘画艺术来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2]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4]帕克.《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53-02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很多,比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等等。其中最能让老师和学生受益的是提升各自的思维能力。
文字是会说话的图像,而图像又是会表达各种情感的文字符号,一个人不见得能理解一段文字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但一定会通过绘画参悟出几层涵义出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对于图画的感知能力要比文字高很多倍,这是非常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的。有经验的老师会选择用多种方式在教学中利用绘画元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经过我们多方研究发现绘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给“语文课本配画”的方式出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好的插图是语文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印象,使读者认识的更清楚更深刻,它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难怪语文书发下来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翻看里面的内容,我发现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先翻看有插图的文章,看完还要和同伴们谈论一番才能彻底舒服到心里。
初中语文教材中,存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插图,有黑白和彩色插图之分。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跟文章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有效地执行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教材中的大部分插画都配备的恰如其分,要想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可以大胆尝试让学生来给语文课本配插画。
一、学生配画----“配”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图画兴趣浓厚,在语文书上不管配什么样的插画学生都看的津津有味,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也想画一幅插画,是按自己的理解来画的,兴许要比书上画的还要好,在这个学生的提示下,我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孩子们为语文课文配画,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可以为整篇文章配画,也可以选择文章某个部分配画。这个实验分别用在,老师讲完某课要求孩子为该文配画和老师还没有开始讲解文章,提前预习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文章配画,结果发现此种方式对语文教学有着很深的影响。以《夸父逐日》这一课作为例子阐述语文教学中绘画元素的注入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学生画的这几幅画,夸父穿的衣服都不一样,有的穿着草编
的衣服,有的穿着动物的兽皮,有的直接穿了一条短裤,形形色色的衣着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穿的不一样,画的风格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是卡通版的夸父,有的学生受现代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节目的影响给夸父注入现代艺术元素,也来一个《奔跑吧,夸父》,从这些方面来讲,孩子都是艺术家都有发现艺术的眼睛。他们的惊人想象力以及理解文章的能力将在下面这两幅画中进行补充说明。
还有学生抓住了夸父手中的拐杖,那拐杖上的一片小绿叶是亮点,“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夸父造福人类,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行为就在这幅画里体现出来了,可见,在整篇文章的分析中,这个孩子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班里很多孩子设计的插画都不一样,因为他们的想法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所配的插画也就不一样。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中真的提升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也出现了灵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学生拍照----“拍”的是对文章的补充
人教版语文书里有些插画是照片,这些照片有些清晰度很高,但是有些清晰度不高,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能力,现在科技发达,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搜出很多你想了解的高清图片,而且有些学生还去过很多地方,他亲自看到的景物和在语文书上看的年代久远的照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讲沈石溪的文章《斑羚飞渡》的时候,文章配有一张图片是斑羚飞渡,这个图片是手绘的,大家首先不太清楚斑羚长什么样,其次不知道斑羚怎么飞渡成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的时候,让大家看书上的图片,学生看了不尽兴,要求自己回家搜集一些图片第二天放到班级电脑上再观看一下,学生第二天带来的照片我们看完果然更深的理解了书上的观点。
有些学生不仅搜索了很多斑羚飞渡的照片,还打电话给在西藏工作的爸爸,让爸爸在邮箱里务必传几张斑羚的圖片,让大家更深一步的了解斑羚。在学生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和斑羚零距离接触,真正感受到了斑羚的美。
还有,在讲《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我让去过故宫的学生举手示意一下,结果有过半的学生都去过,不仅去过,还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作为参考,这样一篇地形复杂的说明文在高清照片的配合下,既让那些去过故宫的学生重温回忆,又让那些没有去过故宫的学生大饱眼福。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合理而巧妙的运用绘画艺术为语文学科服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能够使语文学科大放异彩的方式也绝非我总结的这些途径,关键看大家适合哪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能使语文学科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是适合自己的方式。希望我们语文老师都能合理而巧妙的利用绘画艺术来服务于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2]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4]帕克.《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