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嫁给一个人,和他一家人过日子
女友小凡结婚五年了,最近这几天,家里总是闹得鸡犬不宁,夫妻在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在冲突不断升级的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多年前笃信的一句话——我嫁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的家。讲起自己的感情经历,她无奈而追悔——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家庭结构很相似。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孩子,家庭成员多数从事教育工作。共同的家庭形式在客观上助推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开始恋爱了。交往一年多后,我决定到他的家里看看。公共汽车在一个田埂旁的路边停下,山坳里是绵延开去的数百户人家。朴实而善良的两位老人在村口等着我们。
我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这期间,他的姐姐从不远的小镇赶回来住了两天。他的父亲是教师,在山村里很受众人的羡慕。他的母亲是家庭妇女,每天忙碌不停。他母亲每次都会伸手向他父亲要钱:“给点钱,我买点菜。”父亲瞟她一眼,从柜子里的什么地方掏出一个包,给她拿了十元钱。她掐着钱出去了。后来,她要买点酱油,又从他父亲那里要了几元钱。一天,不知道是他母亲说了什么,父亲歪着头,厉声呵斥她。他母亲一声不响地退缩到一旁,像是被大人训斥的孩子。
50多岁的母亲忙着做饭,30岁的女儿——他的姐姐,却在屋里看着电视,我只好跑出去给他母亲打下手。餐桌上的氛围总是很沉闷,似乎都没有太多的话要说。或许是我们不熟悉?后来我才发现,他们家一直就是这样的习惯。
回家后,我曾对妈妈一一细数在他家看到的情景。我说,他的妈妈在家似乎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利,他家的人也不大爱说话。他们是淳朴的,但有一些习惯让人很难接受——可以在地面还堆着垃圾的时候支上桌子吃饭;几乎分不清颜色的厨房抹布就那样不分类别地擦了锅台又擦饭勺;在一堆人正在吃饭时,有某人就回头往地上很响地甩鼻涕……我想起我家热热闹闹的每顿饭;想起家里扫了一遍又一遍的地面;想起父母的平等与和睦;想起从小在行走坐立乃至吃饭时注意的很多礼数与规矩;想起父母忙碌时,我们兄妹就跑前跑后帮忙的情景——我和他其实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养成的生活习惯,甚至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可能都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对忧虑重重的妈妈说,没关系,将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和他家人过日子,不用考虑他的成长环境。
我嫁了,义无反顾。
没想到,结婚刚两个月,我们就在家庭财权上有了争执——他执意要我把每月的所有收入都悉数交给他管理,每次需要花钱我再向他要。我很生气,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互不相让,最后谁也不管谁的,各人管理各人的。
不和谐音不止出现在财权上。我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平和地沟通,但他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我喜欢吃饭时亲亲热热地和他讲白天的事,可他却一言不发;我想看哪个电视,必须是他也爱看的,否则,他手里会一直拿着遥控器;我喜欢家里整洁有序,他喜欢随意;我想和他谈谈,他说我是整一些没用的事;我坚持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他则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令孩子惊恐不已……我们就这样矛盾着、冲突着、对立着、碰撞着。久了,我们彼此都懒得交流。除了说声下班时买什么菜回家,或是捎袋洗衣粉、接孩子之类的,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生活不仅仅让我很疲惫,也让我很寂寞。思虑再三,我决定走出婚姻。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总是带着成长的痕迹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是土壤,不同的土质必然培育出不同的小苗,必然会习惯于一直以来的水分、温度和空气。家庭习惯,其实是他潜意识里一生的习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一生里都是难以改变的。我也终于明白,其实,嫁一个人,不是就嫁他本人,而是嫁他的全部——他以及他的家庭环境。
他婚姻的现时态与将来态,都可查询
女友的一番讲述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其中曾讲过“潜存意象”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婚姻中的夫妻关系的类型、模式是我们童年期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心理体会的反映。我们对爱人的选择是受潜意识操纵的。潜藏在我们心中的父母形象被称为“潜存意象”。它决定了你选择爱人的类型和处理夫妻关系的模式。
是的,在家庭中受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会被带到小家庭中去。假如你在童年时通过苦肉计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婚后你可能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你的爱人;假如当年只有父母的吼叫和打骂才能使你驯服,那你在婚后也容易以这种方式对待你的孩子;假如一个男人崇拜他的父亲,那他就会学习父亲的言行举止,效仿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妻子。在父权至上的家庭中,儿子当然会选择继承父亲的传统。
小凡的丈夫是很崇拜父亲的——据说,在谈恋爱的时候他曾这样表示。而在一个山村,能在外挣工资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他父亲心理上的优越感形成已久,对家庭妇女型的妻子有绝对的主导权。看着父母的如此相处模式长大,小凡的丈夫理所当然地要在各方面控制小凡。而他不愿意与小凡交流,也是家庭习惯使然。无论小凡做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他都习惯于挑剔和指责,在精神上把自己凌驾于小凡之上。
从表面看,似乎小凡和丈夫之间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其实不然。生活本身就是无数细节的链条,细节就是内容。抛开细节,哪有婚姻?而这些细节往往最消耗婚姻的耐力——因为它总是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思想观念左右着那些细节。在细节上的固执,反映了一个人在思想上的固执。
因此,要嫁一个人,一定要知道他从哪里来。要把目光从他的身上移开,延伸开去,望向他的来时路。从那里,你能找到他的影子。他在婚姻里的现在时和将来时,都可以在他的家庭背景中找到参考。然后,你再决定自己是否可以接受他和他的一切。(编辑/李贤平)
女友小凡结婚五年了,最近这几天,家里总是闹得鸡犬不宁,夫妻在诸多方面都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在冲突不断升级的时候,她开始怀疑自己多年前笃信的一句话——我嫁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的家。讲起自己的感情经历,她无奈而追悔——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家庭结构很相似。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孩子,家庭成员多数从事教育工作。共同的家庭形式在客观上助推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开始恋爱了。交往一年多后,我决定到他的家里看看。公共汽车在一个田埂旁的路边停下,山坳里是绵延开去的数百户人家。朴实而善良的两位老人在村口等着我们。
我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这期间,他的姐姐从不远的小镇赶回来住了两天。他的父亲是教师,在山村里很受众人的羡慕。他的母亲是家庭妇女,每天忙碌不停。他母亲每次都会伸手向他父亲要钱:“给点钱,我买点菜。”父亲瞟她一眼,从柜子里的什么地方掏出一个包,给她拿了十元钱。她掐着钱出去了。后来,她要买点酱油,又从他父亲那里要了几元钱。一天,不知道是他母亲说了什么,父亲歪着头,厉声呵斥她。他母亲一声不响地退缩到一旁,像是被大人训斥的孩子。
50多岁的母亲忙着做饭,30岁的女儿——他的姐姐,却在屋里看着电视,我只好跑出去给他母亲打下手。餐桌上的氛围总是很沉闷,似乎都没有太多的话要说。或许是我们不熟悉?后来我才发现,他们家一直就是这样的习惯。
回家后,我曾对妈妈一一细数在他家看到的情景。我说,他的妈妈在家似乎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利,他家的人也不大爱说话。他们是淳朴的,但有一些习惯让人很难接受——可以在地面还堆着垃圾的时候支上桌子吃饭;几乎分不清颜色的厨房抹布就那样不分类别地擦了锅台又擦饭勺;在一堆人正在吃饭时,有某人就回头往地上很响地甩鼻涕……我想起我家热热闹闹的每顿饭;想起家里扫了一遍又一遍的地面;想起父母的平等与和睦;想起从小在行走坐立乃至吃饭时注意的很多礼数与规矩;想起父母忙碌时,我们兄妹就跑前跑后帮忙的情景——我和他其实有太多的不同。我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养成的生活习惯,甚至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可能都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我对忧虑重重的妈妈说,没关系,将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和他家人过日子,不用考虑他的成长环境。
我嫁了,义无反顾。
没想到,结婚刚两个月,我们就在家庭财权上有了争执——他执意要我把每月的所有收入都悉数交给他管理,每次需要花钱我再向他要。我很生气,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互不相让,最后谁也不管谁的,各人管理各人的。
不和谐音不止出现在财权上。我希望任何事情都能平和地沟通,但他总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我喜欢吃饭时亲亲热热地和他讲白天的事,可他却一言不发;我想看哪个电视,必须是他也爱看的,否则,他手里会一直拿着遥控器;我喜欢家里整洁有序,他喜欢随意;我想和他谈谈,他说我是整一些没用的事;我坚持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他则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令孩子惊恐不已……我们就这样矛盾着、冲突着、对立着、碰撞着。久了,我们彼此都懒得交流。除了说声下班时买什么菜回家,或是捎袋洗衣粉、接孩子之类的,我们基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生活不仅仅让我很疲惫,也让我很寂寞。思虑再三,我决定走出婚姻。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总是带着成长的痕迹生活的。家庭环境就是土壤,不同的土质必然培育出不同的小苗,必然会习惯于一直以来的水分、温度和空气。家庭习惯,其实是他潜意识里一生的习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一生里都是难以改变的。我也终于明白,其实,嫁一个人,不是就嫁他本人,而是嫁他的全部——他以及他的家庭环境。
他婚姻的现时态与将来态,都可查询
女友的一番讲述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其中曾讲过“潜存意象”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婚姻中的夫妻关系的类型、模式是我们童年期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心理体会的反映。我们对爱人的选择是受潜意识操纵的。潜藏在我们心中的父母形象被称为“潜存意象”。它决定了你选择爱人的类型和处理夫妻关系的模式。
是的,在家庭中受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会被带到小家庭中去。假如你在童年时通过苦肉计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婚后你可能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你的爱人;假如当年只有父母的吼叫和打骂才能使你驯服,那你在婚后也容易以这种方式对待你的孩子;假如一个男人崇拜他的父亲,那他就会学习父亲的言行举止,效仿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妻子。在父权至上的家庭中,儿子当然会选择继承父亲的传统。
小凡的丈夫是很崇拜父亲的——据说,在谈恋爱的时候他曾这样表示。而在一个山村,能在外挣工资是一件骄傲的事情。他父亲心理上的优越感形成已久,对家庭妇女型的妻子有绝对的主导权。看着父母的如此相处模式长大,小凡的丈夫理所当然地要在各方面控制小凡。而他不愿意与小凡交流,也是家庭习惯使然。无论小凡做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他都习惯于挑剔和指责,在精神上把自己凌驾于小凡之上。
从表面看,似乎小凡和丈夫之间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其实不然。生活本身就是无数细节的链条,细节就是内容。抛开细节,哪有婚姻?而这些细节往往最消耗婚姻的耐力——因为它总是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思想观念左右着那些细节。在细节上的固执,反映了一个人在思想上的固执。
因此,要嫁一个人,一定要知道他从哪里来。要把目光从他的身上移开,延伸开去,望向他的来时路。从那里,你能找到他的影子。他在婚姻里的现在时和将来时,都可以在他的家庭背景中找到参考。然后,你再决定自己是否可以接受他和他的一切。(编辑/李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