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来源 :地学前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是近 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 ,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的具体时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因素 ,多有争论。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 ,文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初步认为该岩石圈减薄发生在晚中生代 ,且在 12 0~ 130Ma的早白垩世达到高潮。综合分析认为 ,岩石圈的减薄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即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岩石圈加厚 ,进而发生岩石圈拆沉。Os同位素资料显示 ,由地幔橄榄岩包体所反映的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具有年轻性质 ,与古生代时的岩石圈地幔截然不同。因此笔者认为 ,中国东部现今的岩石圈地幔并不是减薄后的残留 ,它表明中生代时 ,岩石圈地幔和部分下地壳一起通过拆沉作用而沉入软流圈地幔 ,由此而导致软流圈地幔与地壳的直接接触。幔源岩浆的底侵及软流圈对地壳的直接加热作用 ,使上覆地壳发生大规模的岩浆和成矿作用 ,并导致中国东部中生代时期伸展构造的广泛发育。
其他文献
<正>下肢骨折患者在经过骨折复位后,由于骨折筋伤,气滞血瘀,经脉不畅,在康复期间侧支循环的再建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长期的慢性疼痛和肿胀,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大多对局部进
<正>胃心综合征也称Roemheld综合征,是指由于胃部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临床研究表明,所有胃部疾患均可引起本病,由于胃部疾病的存在,反射性引起心前区不适或隐
针对屋面及地下结构的滴、裂、渗漏等缺陷,结合国际建筑防水技术发展趋势,微观分析其发生原因与内在规律。就刚性防水层的防裂与微胀密实,柔性防水材料改进与构造技巧、设计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可识别为6种类型:不整合面之下的储层、白云岩储层、鲕粒和团粒浅滩储层、生物礁储层、微孔隙储层以及微裂缝储层。尚有深埋溶解型储层,但此类较少。
针对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材料表面工程,论述了其实践环节渐进式设计方法,包括课内基础实验和表面工程综合实验周。该方法克服了该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更加
<正>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多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眼位偏斜、双眼复视,为克服复视常将头歪向一侧,即代偿头位,重者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西医治
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大了各种新型采油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这有效地延长了油田开发周期,但也造成各种化学药剂相互作用,给原油的地面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为此从
中国大陆碰撞带是以结构复杂、形成过程复杂和物质成分趋于混杂为主要特征的。在构造特征上 ,表现为由构造岩片和混杂岩带所组成 ,形成扇状褶皱和对冲型逆掩断层。在剖面上常
经考证,《本草图经》所载的水英为忍冬科陆英Sambucus chinensis Lindl.(Sjavanica Reinw)。
通过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归纳与分析,提出了延长实习时间,丰富教育实习内容,加强实习管理,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化与新课程改革实施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