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开大宋天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x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子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自古便有,近年来再次听到这句话时竟觉得有些变了意味,仿佛一个奇怪的野兽突然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对此我是不屑一顾的,如此哗众取宠的论点,我实在想象不出,有什么人会相信。
  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这一完全颠倒黑白的谬论,竟然愈演愈烈,大有欲甚嚣尘上的架势,这不得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起来。
  谁说我中国不复,崖山之后,时间不远,汉家大明今尚值赞!
  一 帝王
  崖山海战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士大夫阶层几乎全部死节,这也是“崖山之后无中国”论的最大原因。然而,大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那留发不留头的汉家儿郎,三十日带发效忠的热血满腔,就这样被选择性的遗忘了,多少年后每每读到“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宋太祖勒石为铭,“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重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亦不得连坐支属”。
  如此宽广的胸怀,千百年来罕有人能及,也有人据此提出了“崖山之后无中国”论,却鲜有人想到,大明王朝那“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铿锵话语。多少年后每每听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字字泣血,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有人说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才令司马光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资治通鉴》,如此三省己身的皇帝千古难觅。却很少有人提到明成祖“辑佚明初以前真本秘籍的宝库”的《永乐大典》。多少年后每每听到“经史子集,包罗万象”,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二 文臣
  辛弃疾《美芹十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有人说只有宋朝这片沃土才能让文臣也有硬脊梁。却很少有人说起杨慎、徐渭,杨慎“大礼仪”之争,贬谪三十年不改初衷。而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徐青藤。
  郑板桥和齐白石都争着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的徐渭,至于他的脊梁——一个文弱书生,跑到诗辽东副总兵李成梁的家里教兵法,教出来的李如松,用四个月打的日本三百年不敢觊觎中土。
  有人说青天包拯,却忘了海清河晏的海瑞。多少年后每每听到“一条鞭法”,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三 武将
  有人说狄青脸上有刺字,只有胸怀宽广的大宋才能容忍身份卑微的将军。却很少有人知道,明朝有个将军叫马芳,曾经是个奴隶。他们都是当时对抗异族入侵的中流砥柱。
  有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忠心天地可鉴。
  却很少有人知道“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死得其所。多少年后每每读到《指南录》和《南冠草》,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梁红玉击鼓战天荡,有人说崖山之后汉人被彻底阉割,再无一人是男儿。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个叫秦良玉的将军,那个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花木兰不是),大概也只有商朝的妇好才可以勉强与之媲美吧。
  还有人说,钟家军、岳家军战功赫赫,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主将姓氏命名的军队,却很少有人想到“俞龙戚虎”,中国历史上有3支以主将姓氏命名的军队,岳家军、钟家军、戚家军——戚继光自是不必多说。
  排在他前面的俞大猷,当年因为看不惯少林和尚们武功低微,甚至跑到少林寺去教僧人们棍棒。多少年后每每拈弓搭箭,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四 才子
  有人说宋朝大师辈出,朱熹堪称儒学宗师,可谓系孔子孟子后的第一人。
  崖山之后文人殉国,儒学没落。
  却很少有人想到王阳明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更是统军征战的全才。
  当然也有人说,苏豪放柳婉约,红牙拍板杨柳岸晓风残月和铁板大江东去引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大宋诗词独领风骚,却没有人提出许仲琳、王士贞《封神演义》和《金瓶梅》,更是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的扛鼎之作。多少年后每每读到志怪小说,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五 佳人
  宋朝才女独步古今,李清照、朱淑真、魏玩,更是其中翘楚。连朱熹、杨慎都击节而叹,赞曰“当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有人说只有海纳百川的大宋才能容得下“牝鸡司晨”。却很少有人知道有“曲中李易安”之誉的黄娥被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赞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就连才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也提到过,黄娥的《寄外》诗和《黄莺儿》字字佳绝,杨状元连和3首,也总是不如!这点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不遑多让。
  至于张纯如,我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描述这个女中豪杰了,明朝张纯如尽管是国破家亡,但是还是从“反清复明”到反封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射望远镜和嵌入式炮栓的大炮,她还改进了火柴利用凸透镜的原理制造出点火器。留下三部书《武备志续》《天工开物续》《霓裳续谱》,其中在《武备志续》里设计了不少兵器,而最实用的是“震天水老鸦”就是现代喷气鱼雷的“鼻祖”。
  夏云英,不知道她算不算遇人不淑,我想纵使贵为“王妃”,王府近乎囚禁的生活也不是她真正想要的。两部传世著作,一为《端清阁诗》集,一为《法华经赞》。
  多少年后每每读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六 文化
  有人说终宋一朝科技遥遥领先,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享誉世界;还有人说只有包罗万象的宋朝才能容得下《梦溪笔谈》和《洗冤集录》,却很少有人想到,《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三大名著,经久不衰,而《徐霞客游记》和《本草纲目》更是名垂青史。当崖山论们痛惜《清明上河图》和《溪山行旅图》千古绝响时,每每看到“吴门四杰、董其昌父子乃至八大山人”的名字,我都想告诉世人,崖山之后中国还在。
  七 最后
  有人说……
  还有人说……
  然而无数的名字、无数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件真相——
  日月同辉谓之明,大明有继续长安。今看日月重开大宋天,汉魂还在华夏还在。
其他文献
文天祥在大都就义距今已经700多年了,但人们对文天祥的纪念却经久不衰,历代对文天祥的敬仰和赞誉几乎从未停止过,即使是在元代,当时的统治者也允许他的塑像和牌位奉入学宫,至于明清两代对他的称颂更是不断。现在更给他加上了“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的桂冠。文天祥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的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  南宋理宗(赵均)端平三年丙申(1236)五月初二日,文天祥诞生于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县)淳化
期刊
秋日山中,原以为只会遇到满枝的柿子或是一树树的山楂,却意外的遇到了一场绝艳如春的花事。  一串串青莲紫色的花铃斜逸石壁宛然晏笑,一枝枝雪青色蠟烛花栖身道旁却傲然挺立,更多的则是一丛丛品种各异的小菊花和不知名的野花,姹紫嫣红散落在山涧石缝之中铺锦列秀将美好盛放。  拾阶而上,青石殷殷,随水逆流去寻高挂在山之巅瀑布,一路上水一行,花一句,写着山间的诗。在这天工裁句的自然面前,倏尔间所有的辞藻都失了颜色
期刊
一  驱车前往巢湖南岸的楚歌岭。我深信,我正迎着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兵溃的路线。耳风呼啸,我仿佛看见奔腾的战马、猎猎的大旗正从我的车旁闪电般掠过。  《史记·项羽本纪》记述:“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垓下之地被历史学家认定为四面楚歌的发生地,似已毋庸置疑。  然而,在巢湖南岸为什么还有一座楚歌岭,
期刊
我们熟知文天祥是因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等诗句,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极具强烈感染力,因此我们对文天祥的定位就是文人,其实历史中的文天祥远不止文人这一重身份。  1256年,文天祥不过才21岁,但已经科举考试中夺得状元及第,从此开始了官宦生涯。直到1274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了戎马征途。  率军勤王
期刊
我是农家子弟,小时候家境贫寒,孩童时衣衫敝旧、粗饭裹腹,每当小伙伴们穿上新的衣服时,心里总是羡慕不已。那时父亲对我说,不能比吃穿,要比志向。  父亲是50年代的初中生,他时常提醒教育,内心深处也慢慢地认同了他的观点,生活无论怎样的贫困,内心总是坚守着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我对家风家教也有了更多的感悟。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通过家教、家训、家规的培育而形成的能影响
期刊
与茶相随陪伴了十几年,仿佛拉长了生命的宽度,放慢了生活的速度,相比较现在许多人像在赶着工作生活一般。冷雪越来越喜欢了慢下来的享受,曾经有一段时间,总怕自己闲下来,如果连续两天,没有紧张的工作,就觉得自己在荒废光阴,浪费生命。但仿佛也就是一念之间,我顿悟了时间的意义。无论我们如何着急,如何去追求获得与付出,如何去抢夺时间。时间仍然只是那个速度,不会因为我们快而快,也不会因为我们慢而慢。我们所能做的便
期刊
怔忡是心悸恶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的症状,就是在自觉心慌、心跳、心动过速的基础上,出现了自觉心跳突然停顿或者突然启动,也就是自觉心跳不规律,心律不齐。有的人偶尔能感觉到,到了医院心电图又检查不出来。有的只好上跑步机,诱发检测出来。有的则是有明显的影像学检查的改变,被诊断为早搏、房颤、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怔”是形声字,发音同“蒸”,含义是停顿。人常说的“愣怔”,就是这个意思。  说起“怔”,就不
期刊
宋代不只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史中是一个值得我们了解的特别具备美学品质的一个朝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对宋产生了特别大的兴趣,它是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比较少有的一个朝代——不那么强调军事、战争、武力,而是积极地去建立文化的一个朝代。所以当我们以过去的比较保守的历史观来看待史学时,常常会把宋定位在积弱不振这个角度,但今天人们对于“史观”都有很新的调整,也发现人类能够避免战争,其实是一种很伟大的文明,能够使得人们
期刊
宋朝之后的很多年,当人们评判那个以文治国的时代和那个痴爱风雅的君主,叹息政治低迷之余,依然会对彼时朝代的风范予以致敬和怀想。那是个君王沉心文房、民间文人士子意气风发的时代,今日仍有人通过摩挲当时作品,联想彼时的一二件风雅事。后人临摹瘦金体,易得字体之筋骨,难得其之神韵,今人爱谈瘦金体,因那势如兰竹、瘦骨俊逸的笔锋总能与文人心性相得益彰。偶尔遥想,瘦金体以“金”字替“筋”字,是因创造这字体的人为一国
期刊
高尔基说,他读书时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待棉麻衣物,我亦然。  看“棉”字,一个木字旁。再看“麻”,两个“木”,三人成虎,三木不就为森吗!呀,好一片郁郁葱葱!与棉麻在一起,就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因为那是来自大地的气息。但凡带“木”、“竹”、“草”字旁的汉字,都让我灵魂熨帖。好似坐在三千米高空中的飞机上,总是惶惶然。一直待落了地,心方安。如圣经上说,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最终与草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