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的化学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为目的,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质量。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西藏地区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预设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西藏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更应懂得如何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一、重在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外,还要准备指导学生的学法,不仅要囊括知识内容,还要有具体实施过程与教学细节。甚至是上课时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备课中都应体现出来。此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由此可见,充分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保障。
二、重视课堂趣味导入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或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技术支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但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更加具有吸引力。尽管化学是一门极具奇幻色彩的学科,但其规律性与严谨性,也难免会使得课堂教学略显枯燥。这就更需要教师合理的、生动的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由趣味实验来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在蒸发皿上铺一薄层脱脂棉,并在上面平铺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再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吹气。这时,可以看到脱脂棉竟然燃烧起来了,学生们都非常的惊讶和好奇,难道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下来的实验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完成,同样的也在蒸发皿上铺一薄层脱脂棉,并在上面平铺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再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滴几滴水,这时脱脂棉也燃烧起来了,同学们的兴趣倍增。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引入,在来讲解过氧化钠的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时,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问题预设和生成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就得从课堂提问开始,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重视问题的预设,还要重视问题的生成,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保证课堂有条不紊又充满内容的高效运转。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问题思维的再生和发展。
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笔者就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冶炼金属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金属钠在熔融状态下将钾从卤化物中提炼出来,对于此问题该如何解释?预设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展开思考不如钾活泼的钠却能把钾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这一生成性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反思怎样促进反应物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这样,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认真分析反应的特点及熔点、沸点等对反应的影响,在找到钠之所以能用于冶炼钾的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的问题的生成:促进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学生不断地讨论、分析和反思,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不少。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要让化学课堂活跃起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需要所有学生热情参与,特别是要让中等生和后进生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引导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例如,在讲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后,笔者布置了一道习题:在标准状况下,把22.4升HCl气体通入1L水中,设溶液的密度为1 g/ml,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完成这道题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存在着难度,因而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设计成由浅入深的几个小问题,比如求HCL的物质的量、求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通过问题梯度的构建,能一步步的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将难的问题简单化,最终解决问题。
五、总结
总之,新课改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西藏地区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只要教师能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设计过程,用心调控教学,就一定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肖丽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化学教学,2008(1).
[2]张海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思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预设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西藏地区的高中化学教师,更应懂得如何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有序。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一、重在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外,还要准备指导学生的学法,不仅要囊括知识内容,还要有具体实施过程与教学细节。甚至是上课时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备课中都应体现出来。此外,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适当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由此可见,充分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保障。
二、重视课堂趣味导入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或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技术支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但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更加具有吸引力。尽管化学是一门极具奇幻色彩的学科,但其规律性与严谨性,也难免会使得课堂教学略显枯燥。这就更需要教师合理的、生动的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由趣味实验来导入新课。首先,教师可以在蒸发皿上铺一薄层脱脂棉,并在上面平铺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再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向过氧化钠粉末吹气。这时,可以看到脱脂棉竟然燃烧起来了,学生们都非常的惊讶和好奇,难道老师有什么特异功能,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下来的实验可以邀请学生上讲台完成,同样的也在蒸发皿上铺一薄层脱脂棉,并在上面平铺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再用胶头滴管向过氧化钠粉末滴几滴水,这时脱脂棉也燃烧起来了,同学们的兴趣倍增。通过这样的趣味实验引入,在来讲解过氧化钠的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时,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问题预设和生成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就得从课堂提问开始,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重视问题的预设,还要重视问题的生成,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保证课堂有条不紊又充满内容的高效运转。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问题思维的再生和发展。
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笔者就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冶炼金属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金属钠在熔融状态下将钾从卤化物中提炼出来,对于此问题该如何解释?预设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展开思考不如钾活泼的钠却能把钾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这一生成性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反思怎样促进反应物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这样,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认真分析反应的特点及熔点、沸点等对反应的影响,在找到钠之所以能用于冶炼钾的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促进了新的问题的生成:促进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学生不断地讨论、分析和反思,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不少。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要让化学课堂活跃起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需要所有学生热情参与,特别是要让中等生和后进生也参与进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引导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例如,在讲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知识后,笔者布置了一道习题:在标准状况下,把22.4升HCl气体通入1L水中,设溶液的密度为1 g/ml,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完成这道题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就存在着难度,因而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设计成由浅入深的几个小问题,比如求HCL的物质的量、求溶液的体积、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通过问题梯度的构建,能一步步的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将难的问题简单化,最终解决问题。
五、总结
总之,新课改给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西藏地区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只要教师能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设计过程,用心调控教学,就一定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更趋合理和有效。
【参考文献】
[1]肖丽华.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化学教学,2008(1).
[2]张海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思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