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WT-PNN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来源 :电力自动化设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极大地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现有输电线路故障检测方法存在阈值选取困难、对过渡电阻阻值变化敏感、检测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能量占比的使用概率型神经网络(PNN)进行故障类型检测与位置判别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故障类型下的母线和线路测量电压进行快速傅里叶分析得出暂态电压频率特性,再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WT)求得不同尺度下的小波能量特性,通过大量的离线仿真数据对PNN进行训练,根据PNN的输出结果实现故障类型与故障位置的精确判定。在PSCAD/EMTDC仿真环境下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
其他文献
为推动北斗及地理信息技术在电网相关领域落地应用,支持位置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文章利用网络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通过建设电力北斗基准站,构成北斗精准时空服务网,部署北斗综合服务平台,反算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误差,向各类型业务终端提供差分改正数解算、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定位播发服务,提高北斗定位精度;同时利用纳秒级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能力,满足规划、运检、基建、营销、调度等领域的具体业务需
研究风电功率波动特性对于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促进风电并网消纳、抑制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风电场实测数据,归纳风电功率波动特性的时变性、异方差性、波动集聚性和“尖峰厚尾”4个基本特征;为定量描述风电功率概率分布,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混合高斯分布以及重尾分布中的t Location-scale分布、稳定分布、拉普拉斯分布对风电功率波动率进行拟合,引入相对熵作为衡量拟合分布优劣的评价指标,并对比分析不同拟合分布的评价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功率概率分布更适合采
针对仿真中发现的电源中心交直流通道外送能力耦合的特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对象是受端为非同步电网的交直流外送通道暂态功角稳定性。对交直流外送系统进行等值数学建模、直流系统故障进行简要讨论后,给出交直流外送系统的转子运动方程,并展开功角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交直流通道外送能力的耦合特性进行推导发现:增加直流外送功率能够提高交直流通道总外送能力;增加交流通道外送能力须调减直流外送功率,同时交直流通道总外送能力下降,且交流通道外送能力提高量小于直流外送功率调减量。在实际电网的基础上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加速到来,网络边缘设备的数量和数据量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此趋势下,边缘计算因具有靠近数据源、实时性好、时延短、响应快等特征,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此,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及体系架构,探讨了边缘计算设备的关键技术;深入分析了边缘计算设备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场景;在某光伏电站开展示范应用,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在光伏逆变器侧
针对以移相双有源桥为功率单元的多模块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直流变压器(ISOP-DCT),为提高系统面对输入电压变化及负载突变等复杂工况下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
风电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削弱了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给频率稳定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分析不同风速下双馈风机(DFIG)参与惯性响应的能力,给出了一种风速分段方法,从而确定DFIG参与调频的风速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DFIG与储能技术联合的调频控制策略,根据系统惯性响应和频率恢复2个阶段的频率变化特点,制定风储协调出力模式:在惯性响应阶段,通过虚拟惯性控制使DFIG释放转子动能以阻止频率跌落,并采用超速控制将DFIG转速变化分配至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运行点两侧以改善调频效果,同时逐渐增加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对DF
北方供暖地区存在大量热电联产机组,其“以热定电”的运行特性限制了机组调峰能力。同时,随着我国能源替代的提出以及风电的快速发展,建立包含风电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是降低电热耦合以及系统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电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在满足用户电热负荷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电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动态过程中的经济性,提出一种基于情景树结构的随机经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为了降低风电功率随机性干扰和风电功率变化难以描述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变换方法建立风电功率非高斯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情景树结构的风电
考虑N-1故障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规模庞大,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十分困难。为此,基于直流潮流和线路开断分布因子,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提出约束削减方法。约束削减方法包括两步:根据并联支路潮流之间的关系选出需要监视的支路,以减少并联支路的安全约束;推导故障态潮流的上界,将其与故障态支路容量进行比较,以消除冗余的故障态安全约束。该约束削减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最优解的前提下,大幅缩减安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的规模以及求解时间。IEEE 30和IEEE 118节点测试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约束削减方法的有效
针对传统锁相环在电压不平衡及畸变时锁相误差大、动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根据软件锁相环(SPLL)的原理提出一种滑动滤波器(MAF)前置锁相环,并通过一种快速不平衡分量抑制及相位延迟补偿的方法来改善MAF性能,有效提高了锁相环的动态响应速度和锁相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及TMS320F28335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对所提出的锁相环控制策略在三相电压不平衡及电压畸变的条件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SPLL锁相误差小,动态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
为解决短路阻抗法不能进行故障类型识别及其与ΔU-I1轨迹法均易受设备测量误差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短路电抗及ΔU-I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方法。介绍了在线短路阻抗法的原理,并根据互感器测量误差的短时不变性提出了减小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介绍了ΔU-I1轨迹法的原理,然后给出基于短路阻抗及ΔU-I1轨迹特征联合分析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步骤和判据。通过建立变压器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考虑测量误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