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决定细节的又是什么呢?习惯应该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而学生时期正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前言
习惯可以影响一生,学生时期又是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仅有益于学生学好数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于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规划好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和追求中不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生在上课之前认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可以知道第二天老师所要讲的知识的重点内容。这样第二天在课堂上就会知道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能在预习完知识点后做几道相应的课后习题,知识的学习将会更加扎实。比如,在讲“倍数”问题时,教师在下课之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前一天的预习,学生自己理解了倍数的含义,但是可能对于乘法运算掌握的不够彻底,那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乘法计算上,这样带有问题的学习更能有效的掌握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在仔细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应该认真的听好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不要心不在焉或者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为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解决学生之前的疑惑。另外,学生要对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予以记录,因为这会对课后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记笔记并不是单纯的记录下来老师说了什么,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质量。例如:老师在讲3×2这个问题时,学生不必记录3×2=6。而是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记下乘法口诀,这样复习起来更加快捷、全面。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环境及由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热爱学习。例如,在讲“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些道具,比如火柴棍。老师在讲1+2=几时,可以这么讲授。让学生先拿出一个火材棍,再拿出三个火柴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火柴棍。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加法的用途,并且记忆深刻。
三、培养学生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温故方能知新,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老师课堂讲解之后及时复习,才能彻底掌握新学的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复习的时候,要结合上课记的笔记,并且仔细回忆老师上课讲的每一句话,然后配合课后习题的练习,达到做好的复习效果。另外,要把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当成一个巩固新知识的良好载体。仔细审题,仔细思考然后字迹清楚的做答,并且在完成后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
例如,是否将12写成了2?是否将求和看成了求积?只有在日常的练习中做到精益求精,才能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才能少出差错,取得成功。在布置作业方面,除了学生要注意,老师也要注意。
例如:在课后复习题的选择方面,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领悟性和学习成绩均不尽相同,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
再如,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相对较大、一题多解的题目,以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拔高,活跃他们的思维。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首要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至于被落下。因此,他们的课后练习题应该选取难度较小的题目,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只会死理论的书呆子。创新对一个人的发展越开越重要。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当年,如果不是布鲁诺提出了地球是圆的,可能到今天我们依旧觉得地球是方的权威性。权威性是指在当时的背景下的权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权威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需求,而老师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当学生有不懂的或者好奇的知识时,老师应该抓住机会,给予积极的回应,因为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体现。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故意设定一些错误的答案,让学生主动质疑,以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树立不盲从书本的观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认识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一些与正方形有关的趣味图片,并且可以设计一个“找搭档”的游戏,将与正方形相似的长方形、菱形等图形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分辨,并完成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会因此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进行下一步研究,学生的思维业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而这种创新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幅度提升,对将来的就业工作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结束语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一个人的成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应该发挥规范和示范作用,从小培养,从小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邹景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40
[2]南岭梅.试论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143-143
[3]张连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126-126
[4]蒋桂花.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6(4):15-1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前言
习惯可以影响一生,学生时期又是习惯的重要养成时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仅有益于学生学好数學,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于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规划好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和追求中不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学生在上课之前认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可以知道第二天老师所要讲的知识的重点内容。这样第二天在课堂上就会知道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能在预习完知识点后做几道相应的课后习题,知识的学习将会更加扎实。比如,在讲“倍数”问题时,教师在下课之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前一天的预习,学生自己理解了倍数的含义,但是可能对于乘法运算掌握的不够彻底,那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乘法计算上,这样带有问题的学习更能有效的掌握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在仔细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
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应该认真的听好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不要心不在焉或者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因为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解决学生之前的疑惑。另外,学生要对教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予以记录,因为这会对课后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记笔记并不是单纯的记录下来老师说了什么,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质量。例如:老师在讲3×2这个问题时,学生不必记录3×2=6。而是应该在相应的位置上记下乘法口诀,这样复习起来更加快捷、全面。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环境及由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热爱学习。例如,在讲“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些道具,比如火柴棍。老师在讲1+2=几时,可以这么讲授。让学生先拿出一个火材棍,再拿出三个火柴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火柴棍。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加法的用途,并且记忆深刻。
三、培养学生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温故方能知新,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在老师课堂讲解之后及时复习,才能彻底掌握新学的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复习的时候,要结合上课记的笔记,并且仔细回忆老师上课讲的每一句话,然后配合课后习题的练习,达到做好的复习效果。另外,要把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当成一个巩固新知识的良好载体。仔细审题,仔细思考然后字迹清楚的做答,并且在完成后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因为马虎而出现错误。
例如,是否将12写成了2?是否将求和看成了求积?只有在日常的练习中做到精益求精,才能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才能少出差错,取得成功。在布置作业方面,除了学生要注意,老师也要注意。
例如:在课后复习题的选择方面,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而且,由于每个学生的领悟性和学习成绩均不尽相同,因此要做到因材施教。
再如,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相对较大、一题多解的题目,以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拔高,活跃他们的思维。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首要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至于被落下。因此,他们的课后练习题应该选取难度较小的题目,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只会死理论的书呆子。创新对一个人的发展越开越重要。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当年,如果不是布鲁诺提出了地球是圆的,可能到今天我们依旧觉得地球是方的权威性。权威性是指在当时的背景下的权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权威已经不再适应今天的需求,而老师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当学生有不懂的或者好奇的知识时,老师应该抓住机会,给予积极的回应,因为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体现。有时,教师甚至可以故意设定一些错误的答案,让学生主动质疑,以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树立不盲从书本的观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认识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搜集一些与正方形有关的趣味图片,并且可以设计一个“找搭档”的游戏,将与正方形相似的长方形、菱形等图形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分辨,并完成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会因此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进行下一步研究,学生的思维业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而这种创新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幅度提升,对将来的就业工作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结束语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一个人的成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应该发挥规范和示范作用,从小培养,从小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邹景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40
[2]南岭梅.试论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143-143
[3]张连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126-126
[4]蒋桂花.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6(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