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经济在经历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后面临经济调整的难题,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但我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 节能减排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响应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道路,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低碳的全球博弈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道路上面临的挑战,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能源结构比例失调
我国的煤炭产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大国,因此能源以煤炭为主,决定了我国是“高碳”的能源结构。据统计,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三分之一。2000—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达9.1%,其中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90%,在2007年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69.5%的比重,2008年有所下降,但还是达到68.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每吨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多出30%和70%。,而且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资源,这使得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量都会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我国将面临比发达国家更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约为“1:5:4”,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耗大的第二产业,而能耗相对较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各行业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来看,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最高,达到70%以上,其他行业的能源消费比例相对较小。产业之间的比例协调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对于能耗较大的第二产业则可以开发或引进节能减排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求降低碳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消耗,充分使用绿色环保能源。一方面,这会催生一批以新能源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对现有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会与日俱增。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主要支柱的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技术水平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低碳技术的研发,但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在低碳领域更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中又面对众多限制,技术研发能力的有限性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限制因素。技术水平的落后除了表现在研发能力不足上,还体现为研发成果与产业经济相结合的程度差,“产学研”的结合还有待提高。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约为20%,而最后与产业结合的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崛起也是技术革命的结果。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其摆脱落后局面的机遇。我国想要赶超发达国家,就必须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在低碳经济的竞争中赢得有利先机。
四、政府激励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低碳社会,许多发达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例如: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项规定,企业购置政府指定的节能设备,并在一年内使用的,可以从应缴纳所得税中扣除7%的设备购置费,最高可以达到应缴所得税的20%。在德国,工业界投入约2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我国虽然也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但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节能减排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势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若政府不进行相应的补贴扶持,单靠企业去完成节能减排,恐怕企业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挫伤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五、国民缺乏低碳经济的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社会文化习惯和居民消费方式。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以及社会风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很大,提高消费者节能意识、改变旧的消费方式,提倡绿化和节约行为,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关键举措。在我国,对环境保护概念的推广宣传较晚,居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低碳经济的了解更加浅薄。他们往往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在生活中,陋习性消费很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整个社会缺乏低碳经济的意识概念,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道重要的思想屏障。
参考文献
[1]李淑文.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2]国胜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探究 [J].苏州大学学报,2011(05).
[3]苏小惠.基于低碳技术视角探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J].山西师大学报,2011(S4).
[4]史东明.中国低碳经济的现实问题与运行机制 [J].经济学家,2011(01).
(编辑:陈岑)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 节能减排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响应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道路,并纷纷制定各种政策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低碳的全球博弈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立足中国国情,分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道路上面临的挑战,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能源结构比例失调
我国的煤炭产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大国,因此能源以煤炭为主,决定了我国是“高碳”的能源结构。据统计,中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占总量的三分之一。2000—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达9.1%,其中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的90%,在2007年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69.5%的比重,2008年有所下降,但还是达到68.7%。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每吨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多出30%和70%。,而且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资源,这使得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量都会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我国将面临比发达国家更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约为“1:5:4”,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耗大的第二产业,而能耗相对较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从各行业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来看,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最高,达到70%以上,其他行业的能源消费比例相对较小。产业之间的比例协调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对于能耗较大的第二产业则可以开发或引进节能减排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求降低碳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消耗,充分使用绿色环保能源。一方面,这会催生一批以新能源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对现有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会与日俱增。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主要支柱的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技术水平落后
低碳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低碳技术的研发,但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在低碳领域更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中又面对众多限制,技术研发能力的有限性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限制因素。技术水平的落后除了表现在研发能力不足上,还体现为研发成果与产业经济相结合的程度差,“产学研”的结合还有待提高。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约为20%,而最后与产业结合的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崛起也是技术革命的结果。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其摆脱落后局面的机遇。我国想要赶超发达国家,就必须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在低碳经济的竞争中赢得有利先机。
四、政府激励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低碳社会,许多发达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了许多激励政策。例如: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项规定,企业购置政府指定的节能设备,并在一年内使用的,可以从应缴纳所得税中扣除7%的设备购置费,最高可以达到应缴所得税的20%。在德国,工业界投入约2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开发气候保护技术。我国虽然也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但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节能减排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势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若政府不进行相应的补贴扶持,单靠企业去完成节能减排,恐怕企业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挫伤企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五、国民缺乏低碳经济的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变社会文化习惯和居民消费方式。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以及社会风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很大,提高消费者节能意识、改变旧的消费方式,提倡绿化和节约行为,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关键举措。在我国,对环境保护概念的推广宣传较晚,居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低碳经济的了解更加浅薄。他们往往认为节能减排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关系。在生活中,陋习性消费很多,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整个社会缺乏低碳经济的意识概念,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道重要的思想屏障。
参考文献
[1]李淑文.中国低碳经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1).
[2]国胜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探究 [J].苏州大学学报,2011(05).
[3]苏小惠.基于低碳技术视角探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J].山西师大学报,2011(S4).
[4]史东明.中国低碳经济的现实问题与运行机制 [J].经济学家,2011(0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