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尽管这一观念已被人们熟知,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仍然可看到枯燥说教的影子.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学习数学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更加热爱数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培养形成的.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实行民主教学,突破传统的“我教你学”,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对话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而由于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老师也多延用着过去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多情况下,老师只是和三角板、直尺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活道具,没有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能够轻松和谐,师生们都能展示真实的自我,教师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技巧,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榜样与偶像,让学生克服羞怯等心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二、有意地培养学生树立“数学有用”的思想观念
在一次国际的数学竞赛中,中外的教育家有一段对话让人深思. 中国教育家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比你们聪明,成绩总是比你们的高. 而外国的教育家却回答说,你们答卷的成绩虽然高,但是你们国家的人都坐我们发明的汽车. 一语道破了我们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 由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的生活,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日常生活的小事为例,引导学生回忆几点几分放学,几点吃晚饭,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经过多少个小时后起床,几点几分第二天上学.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问题. 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土豆6元才买回2斤,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斤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猜出3元,可是3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所以应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有意地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有趣”的思想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有趣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旅游,争着要划船,公园里有3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5个人在岸上等候. ”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美丽的蝴蝶”、“印度泰姬陵”、“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 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的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好奇心,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数学就不再枯燥了,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人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培养形成的.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实行民主教学,突破传统的“我教你学”,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养,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
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对话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而由于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的一些特性,老师也多延用着过去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多情况下,老师只是和三角板、直尺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活道具,没有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能够轻松和谐,师生们都能展示真实的自我,教师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技巧,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榜样与偶像,让学生克服羞怯等心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二、有意地培养学生树立“数学有用”的思想观念
在一次国际的数学竞赛中,中外的教育家有一段对话让人深思. 中国教育家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比你们聪明,成绩总是比你们的高. 而外国的教育家却回答说,你们答卷的成绩虽然高,但是你们国家的人都坐我们发明的汽车. 一语道破了我们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 由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的生活,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日常生活的小事为例,引导学生回忆几点几分放学,几点吃晚饭,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经过多少个小时后起床,几点几分第二天上学.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我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问题. 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土豆6元才买回2斤,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斤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猜出3元,可是3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所以应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有意地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有趣”的思想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乐在其中,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有趣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旅游,争着要划船,公园里有3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5个人在岸上等候. ”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让师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美 .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美丽的蝴蝶”、“印度泰姬陵”、“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 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的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
学而不思则罔.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好奇心,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数学就不再枯燥了,学习也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