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补钾引起疼痛的护理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上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失衡是十分普遍的,但静脉补钾易引起输液局部的疼痛或放射痛,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直接影响液体输入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护理界的难题。减轻患者输液时的疼痛,是护士的职责,也是患者的权利。现将目前已了解的静脉补钾致痛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干预手段,综述如下。
  
  1氯化钾溶液致痛的相关因素
  
  1.1解剖生理因素
  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认为,皮肤血管由交感神经支配,当刺激皮肤交感神经时可以引起竖毛、汗腺分泌及血管收缩。感受器在体内分布很广,痛觉的感受器主要是游离神经末梢,根据不同的分布部位可分表层感受器和深层感受器。表层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各层,当神经接近于末梢时,轴突的髓鞘消失,成为裸露的分支分散在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其分布密度较大,对刺激感觉较敏感,而分布在关节韧带、肌腱、肌膜、骨膜及动静脉血管下壁游离神经末梢较皮肤稀疏,对刺激的敏感度较低。同时,反映疼痛程度的神经多伴静脉走行,其主要分布于静脉浅面的表层皮下,且越靠近身体末梢表层,感觉神经的束区比值越大,疼痛敏感性越高。
  1.2疼痛耐受性的个体差异
  人体对疼痛的感受力和耐受力有很大差异,同样性质、同样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不同个体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影响疼痛感受力和耐受力的因素,既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的特点等生理因素影响,同时也受个人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情绪、个性及注意力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1.3输液因素
  1.3.1选择输液器不当,微粒是导致输液疼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研究通过临床验证,提出输液性静脉炎与药液中的微粒多少有关。通常药物中存在大量微粒,绝大多数在10μm以下,约占微粒总数的98.4%,临床上现采用的普通输液器对于此范围内的微粒几乎没有滤除作用。大量微粒进入血管内,刺激血管壁,引起疼痛。选择针头型号不当,临床上多采用7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针头口径大,对皮肤刺激大,进针时对皮下组织和神经末梢的刺激强,疼痛明显。
  1.3.2操作因素
  ①血管选择不当:选择血管时盲目追求穿刺成功率,强调"一针见血",未充分考虑所使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血管的刺激作用,同时也忽视了程序化输液对血管选择的要求;②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患者每天输入大量的液体,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患者产生不耐烦,擅自调快输液速度,引起疼痛;③穿刺后进针长度过长:进针长度过长,增加了對血管壁的损伤面积和局部机械性刺激;④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小:常规以20°角进针,皮肤受损面积大,进针时皮肤随针尖推移不易进针,针头对皮肤的刺激时间延长,疼痛明显;⑤针柄的固定方法:常规固定中针尖斜面向上,药物直接刺激血管的靠近皮肤侧的血管上壁,此侧痛觉神经末梢分布较丰富,易引起疼痛。
  1.3.3输液时间过长
  常规为了减少输入钾离子引起的疼痛反应,常采用稀释钾浓度和减慢滴速等方法,但常常会影响用药计划,同时延长输液时间给患者休息和活动带来不便,增加了渗漏发生的几率。
  
  2静脉补钾致痛的护理干预措施
  
  2.1运用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
  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理解、同情、关心患者对输液的各种痛苦体验,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2.2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在静脉输液进行中,可以让患者听听音乐,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可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2.3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
  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增强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痊愈。
  2.4选择稀释液
  采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作为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进入组织后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使其去极化,产生疼痛。钠离子进入组织后,使神经细胞超极化,其兴奋性降低,使疼痛阈值增高,从而缓解疼痛。也可能是钠离子与钾离子竞争感受器上的膜受体,从而减轻钾离子的致痛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静脉补钾应注意的问题
  
  补钾浓度可先高后低,随着症状的改善和钾浓度的上升调整液体的浓度,但以不低于0.3%为准,否则血钾浓度被稀释,血钾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临床症状恶化。
  滴速不宜过快。血钾浓度骤然升高可抑制心肌,甚至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尤其浓度超过0.6%时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心音变化,必要时应心电监护,测定血钾浓度,记录尿量,保持尿量在30~40ml/h以上。
  对于低血钾同时伴有低血钠的,应在低血钾纠正后再予以补钠治疗,防止血钠上升钾离子细胞内转移而加重低血钾表现。
  静滴氯化钾的稀释液以等渗盐水为宜(若需稀释液较多可加用少量5%葡萄糖液),因为它没有葡萄糖转移性降钾的作用。此外,低钾血症常伴有低氯性碱中毒,等渗盐水的Cl-浓度(154mmol/L)高于血浆浓度(96~104mmol/L),其pH7.0,低于血浆pH值,所以,等渗盐水还能纠正低氯性碱中毒。
  钾在酸性环境中游离度高,反之则降低。因此对于酸中毒的患者,碱性药物的给予应在低血钾彻底纠正后进行,否则会导致血钾进一步降低。
  对于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的病人,应同时补钾,防止钾离子丢失过多。
  高渗葡萄糖在体内转换成酶原时需要钾的参与;而胰岛素可使糖原合成增加,钾消耗增多,致血钾下降。糖皮质激素加速糖原的合成,促使肾小管排钾增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也需要钾的参与,使血钾进一步降低。
  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氨水平升高,在细胞外氢离子浓度增高的同时,也可引起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增加了钾由肾小管排泄,导致血钾浓度降低。
  补钾的同时给予大量维生素C酸化血液,减少钾的细胞转移。ATP可为Na+-K + 泵提供能量,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平衡,因此,补钾同时给予ATP有利于低钾血症的治疗。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延长输注甘露醇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对120例输注甘露醇患者进行统计观察,找出输注20%时引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不断改进方法,最后统计分析发现:留置针留置时间在传统的0.5~3延长到3~7天。结论:过硬的留置针操作技术,合理选择保护血管及留取的留置针固定对留置针留置时间至关重要。通过改进方法不仅使留置针留置时间相应延长,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相关信息,提高其对此疾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分析10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相关的护理问题,.制定出护理计划,并让患者参与,按个体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能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其中产后只有1例新生儿死亡,20例新生儿轻度窒息,其余83例情况良好。结论:通过细致的护理和正
期刊
摘 要新生儿游泳是人类最早的自主保健活动,它能促进新生儿大脑发育,提高对外界反应能力,是人类智力发育及开启智商、情商的有效措施之一。游泳可促进运动发展,增加新生儿体魄,提高新生儿的应激能力,使胎便初排至转黄时间缩短,降低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从而降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有利于母乳喂养的开展和延续,是一项新兴的新生儿保健项目。   关键词游泳;早产儿;应用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国内开展的婴儿新型医疗保
期刊
摘 要分析护理差错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如下: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岗位责任;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严格护理质量标准。  关键词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内涵的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家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出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近几年来,城镇、农村病人住院率猛增,一下子让许多大大小小的医院猝不及防,不堪重负。病床的增加与医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8例大面积脑梗塞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人经治疗后,存活12例,均遗留偏瘫,4例呈植物状态,死亡2例。结论:大面积脑梗塞合并脑出血,早期诊断,尽早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    大面积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索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根据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制定分析讨论表,通过每个人的参与,引导人人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中。结果: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可以使护理人员从不同层面了解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有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做到各项护理工作防患于未然。降低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防范讨论;护理安全;管
期刊
摘 要妊娠期羊水量异常,对母儿的健康都有较大的影响,其病因目前仍不全部明确,而且孕妇及家属对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往往造成:死胎、死产、胎儿畸形、产妇分娩时产后大出血等等而危及母儿生命。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羊水过多、羊水过少的产妇应作出正确的护理评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并对孕妇及家属作好健康教育,让其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关键词羊水量;异常;护理    1羊水过多的护理    1.1
期刊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病理阶段,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危及病人的先兆表现,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1临床资料    本组40 例患者 ,男 30 例 ,女10 例。年龄36~68 岁,平均 51 岁。病情好转出院36例,死亡4例 (2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 1例死于心力衰竭)。    2护理
期刊
疼痛是许多病人以及几乎所有术后病人都要遇到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疼痛的病生理和疼痛治疗认识的提高,疼痛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疼痛是人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能使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表现为病人感觉上和情绪上的一种不愉快。术后虽常规间断给予病人镇痛药,但大约75
期刊
摘 要目的:回顾性总结对我科2006年9月至2009年3月静脉化疗的患者230例,460例次化疗,其中5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处理;预防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输液过程中如发生药物渗漏,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组织坏死,甚至造成肌腱、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