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漫说春秋

来源 :少年博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学者指出,中国人是最具有时间意识的民族,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充满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叹,也充满了对于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的警醒。而谈到时间,绕不过去的两个字就是“春”和“秋”。
  春: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的“春”字,本义是季节,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春暖花开的季节,农民播种的季节,即“春季”。荀子说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周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里的春夏秋冬,指的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字也可以单独作“年”字用,比如高适的诗句“一卧东山三十春”,这里的“三十春”,实际上是指“三十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万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春”字本身,以及由“春”字构成的词和成语,既单纯,又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如说“春风化雨”“春雷滚滚”“春潮涌动”“春意盎然”以及“雨后春笋”等;还有“妙手回春”“枯木逢春”,这里的“春”也都透露出一股生机。就连表现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之情,也用“春”字,如说“春情”“春心”“怀春”等,这里面同样包含着与生机和生命力有关的比喻意义。
  由“春”字构成的词中,还有一些专用名词,比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老百姓又称“过年”;“春联”是春节贴的对联;“春荒”是指春季青黄不接时的饥荒,多发生在旧时的农村;等等。至于“春试”这个词,又称“春闱”,指的是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会试在春天举行,因此叫“春试”。还有,“春秋”这两个字含义较多,一是指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泛指岁月,如说“苦度春秋”;二是指年龄,如说“春秋正富”,意思是年纪很轻,来日方长;三是指“史书”,即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过孔子修订;四是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成语“春秋笔法”指的是一种写作手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指文笔曲折、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春”字本身,以及由其构成的“春风”“春雨”“春色”“春宵”“春江”“春城”“春草”“春花”等词,无一不流淌着诗意,一经入诗,便大放异彩。在古典诗词中,由“春”字打头的诗句多得数不胜数,诸如“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在溪头荠菜花”“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雨断桥人不度”“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宵一刻值千金”“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草还从旧处生”“春花不愁不烂漫”,等等,无一不堪称名句、佳句,美得令人心醉。
  由“春”字想到通常用来描写江南美好春光的“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字。一些汉字研究专家,喜欢用这六个字来证明汉字的组词能力和表意能力有多强。你瞧:“杏花春雨江南”,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也可拆成“杏花”“春雨”“江南”,还可拆成“杏”“花”“雨”“江”“南”“春”。不管三个字也好,两个字也罢,即便一个字也能自成一词,并且有着完整而明确的含义。汉字使“意则期多,字则唯少”的理想得到了实现,这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望尘莫及的。
  秋:秋月春风
  当原野上的高粱红似火的时候,人们知道:秋天来了。
  “禾”与“火”组成“秋”字,这完全合乎逻辑。《说文解字》也说:“秋,禾谷熟也。”“秋”的本义是“收获”,《尚书》中就有“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的说法,意思是:农夫只有尽力耕种和收割,才能有收获。“收获”的季节就是秋天。
  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民族来说,庄稼成熟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秋天也是人们喜欢的季节。古人用“秋红”来形容熟透泛红的果实,用“秋登”来描述谷物登场的喜悦。在收获季节举行的祭祀社稷的活动,也叫“秋报”;在收获季节举办的婚事,叫“秋期”,“秋期”也就是“婚期”的同义语。《诗经》中就有“秋以为期”的诗句,意思就是把“婚期”定在秋天。甚至连美丽的女子都用“秋女”来借代。秋天又是美好的季节。人们用“秋高气爽”形容气候宜人,用“秋月春风”比喻时光美好。白居易的诗句“秋月春风等闲度”,杨万里的“秋月春风耽搁了”,这里的“秋月春风”,指的都是美好的岁月。
  基于“秋”的季节特征,在谷物的收获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美好的同时,草木凋零又给人带来伤悲之感。古籍中就有“秋,愁也”的说法,把“秋”说成“愁”,正是这种悲伤意识的体现。于是,形容人的悲愁的面容,用的是“秋颜”;“秋怀”则用来表示秋天的思绪情怀,“秋愁”用来表示秋天的悲怨情绪;“秋闺”指的是容易让女子引起秋思的场所;“秋士”指的是怀才不遇日渐迟暮的人生失败之士。至于“秋审”“秋刑”“秋决”等词,更让人感到了有一股肃杀之气。古代诗人描写伤秋情绪的诗就更多了,最有代表性的诗句是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和柳宗元的“秋来处处割愁肠”。《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尽管不是诗人,但她写的《秋窗风雨夕》一诗,也把秋天的肃杀景象和人的悲凉情绪写得淋漓尽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秋”字的用法也有一些引申或转义。比如,由“秋”又可以引申为“年”,《诗经》中的诗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意思就是:一天不见,好像隔了三年。“秋水”一词,本指秋天的水,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秋水”,用的就是本义;而杜甫的诗句“秋水为神玉为骨”,这里的“秋水”用以比喻“清澈的神色”,显然是转义了;李贺也有一句诗叫“一双瞳人剪秋水”,这里的“秋水”与“秋波”同义,意思是“清澈的眼波”,就更是转义了。到了苏东坡的诗里,就直接称作“秋波”了,他有“佳人未肯回秋波”的名句。
  “秋”字还是一个姓氏。鉴湖女侠秋瑾,即姓秋名瑾。秋瑾在临刑前,挥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至今仍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个字,出自清代诗人陶澹人的《秋暮遣怀》一诗,全诗是:“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对于90后、00后来说,如今越是岁月静好,越是要有紧迫感,多感受大自然的秋月春风,同时也以专注和毅力,写好属于自己个人的那一本独一无二《春秋》。这样才不会在人生的秋暮来临时感叹:时间都去哪了……
其他文献
“大力士,你能帮我把黄桃罐头打开吗?”“大力士”听了二话不说,拿起罐头,按住瓶盖微微一旋,轻松地把它拧开了。这位大力士就是我们班的名人——陈子尧。  这天,全班同学都围在操场上的一个角落里,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陈子尧在做引体向上。只见他双手紧紧抓着撑杆,手臂肌肉绷紧,双腿微曲,两手向上用力拉。大家在一旁为他加油鼓掌,看着他一口气做了很多个也没有气喘吁吁,似乎有一股牛劲。  回到教室,一场掰手腕大赛
期刊
丁老师的奥数班,是全市公认的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加入的奥数辅导班。李小特的数学并不拔尖,可是对平时作业习题后附的奥数“思考题”向来很有兴趣,而且基本上都能做出来。同桌越越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得到了学校推荐去丁老师班上补习的名额。  这天下午,李小特看到越越在做一份习题,和平时接触到的简单奥数题完全不一样,都是自己没见过的题型,感觉特有挑战性。  李小特问越越:“你这题目哪儿买的呀,我都没见过。”  “这
期刊
带着幻想,带着希望,放飞自己的心情,我们已经听见大地律动的音符,我们已经听见春天走来的脚步声。  季节周而复始地轮回,清风送爽,遍地新蕾的日子里,多少人走在春天的路上,追赶着春天,柳枝的嫩黄色透露着春天的信息。南飞的燕子,将春天传递。春天从大红福字的春联里流出,从冰封的缄默里悄然而至,饱和孕育的芳讯,绽开了一串串莺歌笑语。  一个花花绿绿的季节,喷射出五彩缤纷的旋律,把斑斓跳跃的音符,洒向田野、沟
期刊
老张是我的语文老师。  他的全名叫张以华,可是为了显得更加亲切,我们都叫他老张。他也挺随和,听我们这么叫便也乐呵呵地接受了。  老张约摸50来岁,脸色不鲜亮,青灰,两条宽宽的眉毛时常抬得很高,额头上有几道不很明显的抬头纹。脸上的表情总带着点沧桑。或喜、或怒、或是一脸无奈,都像是超越了时空。笑中略带无奈,无奈中又有着不甘……  刚入学时,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成绩中等,也并不比别人多一只眼睛,多一
期刊
一、祸根  上课了,数学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数学老师姓吴,是一个体格健壮的北方人,总是严肃地板着国字脸,对学生也很严厉,大家在背后都叫他“黑脸吴”。  吴老师喜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试卷,并在发试卷的时候报每个学生的分数,有时还要点评几句。每回都弄得人紧张兮兮的。  “上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吴老师又开始了老生常谈,“现在开始发试卷。”  倪露的语文不错,可数学一向不大好,暑假和周末的时
期刊
按照计划中的时间,帕克准时出现在墙角下,点燃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他明白,这次行动,依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在这个高速运转、人才辈出的年代,只有那些聪明过人且身怀绝技的人才能跻身富人行列,帕克显然就是这么一种人。只不过他的职业有一点不太光彩——用专业点的话来说,就是神偷、飞贼、大盗……不过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帕克先生在这一行干得可是风生水起,雇佣价也是水涨船高。  帕克
期刊
G博士在雾霭中摸索出门。  “我就不信了,像我这么优秀的文字工作者,也会失业!”  朦胧中,博士看到,路边有一白发高人,独坐桌旁,肩披白褂,身边还摆放着一个小圆筒,里面都是签。  G博士稍作迟疑,随即上前两步,拿起圆筒,晃了半天,一只签掉了出来,拾起,恭敬地递给老人:“老先生,人生如雾,何处是路,给我解一卦吧!”  老人用手擦了擦签上的灰尘:“我就一卖早点的,你晃我筷子弄个啥子嘛?”  定睛一看,
期刊
1947年1月15日上午,洛杉矶西南的雷麦特公园,一位名叫贝蒂的女士带着3岁大的女儿在散步时,遭遇了恐怖一幕:草丛中横躺着一具面容恐怖的女性尸体,其姿势之诡异,以至于贝蒂以为这是一个被丢弃的人体模型。当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具尸体后,贝蒂紧紧捂住了女儿的双眼,抱着她冲到附近的住户处报了警。  并非第一现场  警察立即赶到了现场,眼前的一幕让这些久经现场的侦探也倒吸了一口凉气:受害人面朝上横卧,身体从
期刊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悄悄过来提醒我: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立刻发起愁来:我该送姐姐什么样的生日礼物呢?  姐姐已经上初中了,我这个小学生挑的礼物可不能被她嫌弃“幼稚”,送什么才有创意呢?正在我苦思冥想时,电视机里传来歌声:“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甜最美……”我灵光一闪,有了,就送给姐姐365个祝福吧!  我赶紧到文具店买了一本厚厚的便利贴,认真地在每一页上写了一句祝福语,整整写了365页。写完后虽然手很
期刊
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蔬菜。”考究的学者却可能会按照植物学的定义将之归为水果。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的问题,居然闹上了最高法院。原被告均搬来了厚厚的词典,打了一场堪称激烈的文字官司。  关税风波  1893年,美国商人约翰·尼克斯从西印度群岛贩运来一批西红柿,准备在美国的商场里出售。在此之前,美国人还不知道西红柿为何物。尼克斯是第一个把西红柿引进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