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二十八回云儿小曲的翻译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云儿的小曲中表现出的不同翻译风格,指出因为措词、句式和节奏的不同处理,在表现原著效果方面两译本的差异。
  关键词: 《红楼梦》 云儿小曲 杨译本 霍译本
  
  一、引言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一段情节描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揭示当时贵族子弟们淫靡逸乐的生活习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切合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教养。妓女云儿的小曲是这段描写的开始,其重要性在原著和译文中都值得探讨。
  目前,《红楼梦》英译本中最负盛名的是杨宪益夫妇译本(以下简称杨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以下简称霍译本)。翻译的基础是对原著的全方位理解,所以本文以分析原著安排云儿小曲的目的和取得的效果为出发点,再将两个译本中云儿小调的译文和原文进行对比,从词、句式和节奏的处理出发进行分析,探讨两译文在表现原文效果方面分别达到的程度。
  二、云儿小曲
  二十八回之前的宴会和诗词都出现在贾府之内,而本回要展现贾宝玉在贾府之外寻找世俗乐趣的景象。在座的五人之中,锦香院的妓女云儿无疑是社会地位最低下的,本回这段精彩纷呈的描写正是以云儿的一段小调来开始的。这一段中,宝玉与冯紫英、薛蟠、蒋玉涵和云儿等在一起厮混,为后文流言外传,“不肖种种大承笞挞”铺垫和立据。所以曹雪芹安排云儿首先上场,唱一首与书中以往诗词截然不同的小曲,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交圈,让读者至此感觉眼前一新,拉开这场寻欢作乐的序幕。同时,以云儿的身份、语言特色为下面即将展开的贵族生活的荒诞不经定个基调。曹雪芹的这番安排表现出《红楼梦》确实处处溢彩,读者如果没有感受到这种安排,实为可惜。译者如果对此感受不深,对云儿的个人语言特色翻译表现不足,势必会减弱曹雪芹在这里要表现的艺术效果。
  宴会一开始,“呆霸王”薛蟠就纠缠着云儿唱歌。云儿是一位精通歌舞、粗通诗词的妓女,经常在贵族聚会的宴会上出现,所以很会应付这种场合。她唱道: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两个人形容俊俏,都难描画。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她的歌词有着淡淡的色情或者挑逗成分,从形式到内容来看,都充满低俗的小曲特色,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诗词。但曲子中句子长短搭配,基本押韵,节奏感很强。措词极具口语化,语气上流露出玩世不恭,这一切特色是完全符合云儿的身份和地位的,表现了她典型的个性语言特色。下面来看两个译本和原文的对应情况。
  总体来看,双方的译文都对原文进行了拆句或者合并句子的处理。霍译本在这方面更加明显,把“两个人形容俊俏”用三行进行了处理,将“都难丢下”前后翻译了两次,而对“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没有翻译。杨译本在这方面则表现出尽量靠近原文的意向,处理全文,不遗漏内容,只是对原文的三个句子分别拆分成两行,对两个句子进行了合并。双方都做到了句子的长短搭配,基本押韵,有节奏感。
  首先看词的选择。“冤家”是敌人或对头的意思,但是中国恋人之间常用作昵称,表现出爱怨交加的语气,常用在非正规场合,英文中没有类似的对应。霍译本选用了“lovely boys”,然后在下面的译文中又增添了阐释的内容,表明了“冤家”关系:Two lovely boys/Are both in love with me。杨译本选择了“lovers”。“lovely boys”的语气显得轻松自如,玩世不恭,更加符合原文。“lovers”则显得比较正规,表明说话人认真的口气。霍译本对“幽期”使用了“promised”和“meet”两个词来表达,显示了小调的口语化语言特色。杨译本则直接使用一个英文中不太常用的单词“tryst”。虽然“tryst”很押韵,但也是一个诗意十足的措词,而且读者将“Was our tryst”和上下句子连在一起,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女主人公是在和两人同时约会,所以有点为押韵而害意了。“偷情”在汉语中的意思本身就有一定的模糊性,也表现出原著作者的模糊处理,霍译本没有具体翻译,也是通过“meet”等词让读者通过上下文去想象。杨译本翻译成了“make love”。在读者的眼中,“性”的含义非常清楚。《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比英国人熟悉的狄更斯都要早将近一百年,所以这个选词既违背历史真实性,也过于直白。云儿是一位惯于应对这种场合的人,知道什么样的小调合适,所以也不符合云儿的语言个性。“三曹对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审问对质,这个成语含有很大的戏剧性效果。霍译本的“three are all here in this tribunal”从字面到实质都保留了原文的风貌,而杨译本的“challenged by the two of them”保留了实质,遗憾的是失去了字面的意趣。综上所述,从整体上看,霍译本选词完全口语化,基本符合原文风貌,符合云儿的身份和个性。杨译本则选词或古典,或诗歌化与书面化,或太直白,出现了“loath,tryst,the rose retill”,和原文以及云儿的语言个性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出入。
  其次看句式的选择。霍译本的句式全是普通的主谓顺序,使用了普通口语化表达方式,同时基本在句尾押上了韵,更加符合英语中打油诗的特点。杨译本则使用了很多诗歌中常见的调整词序的方式,虽然也押上了韵,但是古诗词的意味很浓,失去了一些小调的特色。以第一和第二句为例,“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是完全的口语化,霍版的译语是“Two lovely boys/Are both in love with me/I can’t get either from my mind”,杨版的译语是“Two lovers have I/From both I’m loath to part”。霍译本口语化风格比较接近原文,表现出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调叙事特点,也就合理地反映出了云儿的语言特色。杨译本则从句式上表现出较浓的诗意,与原文风格和云儿的身份产生了出入。
  最后看节奏感的效果。句式的选择决定了节奏感的表达。这首小调使用四字格为主体,结合个别长句,全文基本押韵,所以节奏富于变化。原文共是十行,霍译本变成了十三行,对“形容俊俏”使用三个短句来翻译,以增加全文节奏。但是其他句子都用词较多,长短变化不大,节奏感减弱。杨译本是逐行对应的翻译,而且注意了长短句子的搭配,产生了较好的节奏感。
  三、结语
  尽管杨译本在节奏感上获得成功,但是词和句式的选择过于古典与诗词化,总体上美化了云儿小曲的语言,没能实现原著作者此处精心安排云儿的小曲打开一个全新环境的效果,削弱了这次寻欢作乐中诗词语言与贾府之内酒宴上诗词语言的差异感。杨译本单独来看是非常优秀的一首诗词,但是不符合原作的意图和风格,不能不说是遗憾的。在这首小调的翻译上霍译本在表现云儿的个人语言特色方面是较为成功的,突出了云儿语言中的口语化,在较大程度上完成了这首小曲在原著中承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Hawks,David
其他文献
摘 要: 酒意象在黄庭坚词中十分常见,且在其后期词作中尤为明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寥落与感慨之“悲”和达观与沉郁之“旷”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山谷后期词酒意象中的情感涵蕴。  关键词: 黄庭坚 后期 词 酒 意象  “酒”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开始,就已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或以酒寓怀寄情,或以酒解愁自娱,更有甚者将酒称为“吊诗钩”,作为自
摘 要: 特朗斯特罗姆和马休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自觉运用超现实主义、比喻、象征等技巧,出色地对“语言对认知的削弱”及“语言表现物象的局限性”做出反叛,回归和捍卫了诗歌本身,同时也为纯诗的发展树立了各自不同的语言标杆。  关键词: 语言局限性 超现实主义 比喻 象征 语言观  语言在产生之初本是为了方便人类交流,增进对物象和自我的了解的。然而,语言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谨严的体系和固定化的所指,语言因准确对
摘 要: 成语的汉译英向来是翻译工作的难点,而在散文这种文体中经常出现各种成语,因此,本文以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散文翻译中,成语汉译英时意象的保留、丢失与改变。  关键词: 功能对等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成语汉译英 意象    一、散文的发展和特点  散文,属于文艺语体的一种。它是用以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的一种用语体式。我国传统意义
摘 要: 在农村小学中,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对使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写作教学 写作水平    提到作文,许多家长、孩子都为此头疼,教师们也是怨声满天。农村小学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生活阅历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不多。许多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导致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兴趣,从而阻碍
摘 要: 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代精神,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关爱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  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思潮则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如今,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
摘 要: 《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人们普遍比较关注的是他所写的儒林中的人物,即男性,但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女性同样值得关注。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鲁小姐和沈琼枝。他们同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女性,在他们身上有着受时代影响的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却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女性的分析,从而发掘从她们身上折射的清代八股制下女性的生活和思想观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女性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第36题的评析,指出该题在命题的立意、具体材料的运用、考查范围和知识点的把握、试题形式、教材联系等方面具有厚重、灵动、宏大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 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历史试题第36题    2011年高考已经成为历史,安徽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之一,2011年高考文综卷呈现出许多亮点,其中历史试题更具特色。  一、第36题试题解读  1.试题再现。 
摘 要: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成人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多年的管理工作經验,作者提出实施“讲管理、谋开发、创品牌”的农村成人学校的三讲经营策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 农村成校 管理 开发 品牌    农村成校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终身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成
摘 要: 电视讲坛类节目渐渐冷清,其原因要从传播五要素进行一一探讨。从与大学课堂教学的比较中可知,电视讲坛类节目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方式、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必然走向沉寂的原因。  关键词: 电视类讲坛节目 大学课堂教学 沉寂原因    电视讲坛类栏目起始于湖南卫视1999年10月开播的《新青年》(后更名为《千年论坛》),2000年,凤凰卫视开《世纪大讲堂》栏目,随后,中央电视台
摘 要: 以孔孟为代表的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包含大量的“群育思想”,有博大而厚重的关于“辟育思想”的智慧。它以“仁”为核心,始终围绕如何构建和谐有序的人际与社会关系秩序这一问题来论述自己的群育观念及理论。儒家辟育思想对艺术—审美采取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美导善的方向和理念,强调美育对人格培养和人际关系秩序构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儒家群育思想 诗可以群 和而不同 止于至善    群育,即“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