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从民族认同视角看抗战史教学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下是一道有关抗日战争的练习题:巴金《一点感想》“(8月13日)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此段感想的主题是
  A.支持国民革命运动
  B.肯定全民族团结抗战
  C.赞赏19路军的英勇抵抗
  D.宣扬上海军民的丰功伟绩
  试题的难度不大,命题人的立意应在于突出“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不过也引起笔者的“一点感想”:为什么它是“全民族抗战”?1840年以来面对千年变局、百年国难,为什么到这一时刻才演变成“全民族”抗戰?这种“全民族”意识,从何而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包含了“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
  那么,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首先要厘清其历史渊源。
  一、从“家国一体”到“中华民族”观念的演进
  “中华民族”这个名词,今天来说大家耳熟能详,其实它是近代中国才出现的新名词和新概念。
  1.古代中国的“家国一体”观念
  在“民族”概念引进之前,中国古代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家国一体”(或称家国同构、家国天下)的思想体系之中。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塑造,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逐渐成为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以‘天下一体’为逻辑基础,以忠孝一体为价值凝练,以经邦济世为社会实践方式,追求‘天下太平’的价值理想。”[2]从此,无论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孤忠坚守,都成了这种家国情怀的写照。
  2.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
  最早的“中国”一词,据目前所知,出现于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之中,即所谓“宅兹中国”。初意是周天子所居之王畿,后用来指“中原”,引申为中原王朝,与“四夷”相对,其发展过程中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中华”一词大约源于魏晋,本是天文用词,后来逐渐具有了“中国”之意。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君主和王朝的认同,还开始表现在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或“中华”的认同。直到17世纪中叶,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间,带来了新的带有现代性的政治变化,“中国”一词逐渐成为被列强承认的主权国家的名称。[3]
  关于什么是“中华民族”?它是如何形成的?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有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这个观点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但许纪霖先生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费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实际上是指汉民族,对汉民族的认同不等同于中华民族的认同。近代的中华民族意识,是从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历史、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原型转型而来,并按照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规范重新建构。[4]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较早使用了具有现代观念上的“中华民族”一词。此后,历经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的概念已具备了如下内涵:“大体上认同了中国各族人民结合而成的整体具有一种全方位的一体性,不仅拥有共同的现代国家的国民身份及其所辖的生息地域,拥有着各种亲密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和现实关系,同时拥有着共同的民族命运和民族前途。”[5]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日本侵华步骤不断加快,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对中国人民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与凝聚融合的严峻使命,“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因其特别的内涵与优势,成为时代的符号,渗透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最终深化为“不言而喻、广泛认同甚且难以动摇的神圣信念”。[6]
  今天,我们从中华民族观念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学抗战史的教学,对于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认同感,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以下,笔者将个人的认识与理解选择性呈现,就教于方家。
  二、从民族认同视角对中学抗战史教学的再思考
  1.教学立意:体现历史育人的情怀
  所谓教学立意,指“教师基于学术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核心观点或主张。”[7]历史课堂的教学立意,是课堂的灵魂,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视野,也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效果的评价,起着统摄全课的作用。目前来说,教学立意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三个方向。从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标修订的要求来看,素养立意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8],所以选择“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立意,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首选。
  习近平曾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9]
  所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标志和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孕育的民族精神不仅对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奠定了今天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民族精神的基础。因而选择“民族认同”的视角重新审视抗战史的教学,有其应然之意。   2.资源融合:体现教师开阔的视野
  本课教学资源丰富但庞杂,教师选择资源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立意去搜集、整理,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效度。如前文所言,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观念的认同得以普遍强化的时期,那么这种“广泛认同”就不能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范围,笔者试从更广的视角进行呈现:
  (1)抗战时期知识精英们的民族认同。
  知识精英们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极其敏锐的觉察力,面对民族危难,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呢?笔者展示了据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一书整理的一份表格(见下表),据此进行设问:当时这些知识精英创作的主题有何共性?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试从中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一、从2011年一道高考题说起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试题是非常熟悉的,它们是课本例习题、竞赛题、高考题等的改编题.如2011年高考福建理科第9题就是这样一道题.  对于函数f(x)=asinx bx c(其中a,b∈R,c∈Z),选取a,b,c的一组值计算f(1)和f(-1),所得出的正确结果一定不可能是( )  A. 4 和6 B. 3 和1 C. 2 和4 D. 1和
数數游戏
期刊
盛夏,到山东省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东陶屯采访水产养殖扶贫项目。  东陶屯的鱼塘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怀抱着,坑塘边沿用水泥砖铺砌,显得干净而整齐,坑塘的南面是花园般的文化广场……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是山东省定贫困村。  太阳还没出来,坑塘边上10余名村民组成的捕鱼队已经紧张地准备着捕鱼了。因为是今年的第一网鱼,围观的村民们也都很兴奋,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鱼塘的水面上不时被鱼击打出阵阵水花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Na:23Cl:35.5Cu:64 As:75 Br:80  第I卷(共63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宇航员在升空、返回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穿上10公斤重的舱内航天服,神六宇航员所穿舱内航天服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
内容提要 一般说来,哲学家们以人性论为道德价值奠基,人性论的路径决定着道德价值的发生和成型及其最高形态。荀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采取价值论的人性论和结构论的人性论,并且这也是中国和西方的人性论的两条不同路径。由于持性恶论,荀子认为道德教化的任务就是积伪成善以化性,而且善的制度环境和价值系统来自人性外部——圣人的制作,因而特别重视“礼”的规范,教化的最高境界是“全”、“粹”;由于持结构论的人性论,亚里
根据我国2011年9月发布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自2012年3月15日起,我国的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由原来的35mg/kg(±30%)调整为20mg/kg、25mg/kg、30mg/kg(±30%)三种范围标准。    碘缺乏到碘超标  据了解,中国曾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胁,曾占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因此国家在1994年正式颁布了《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备受关注。但一方面是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却也出现“镉大米”、“毒生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民众的关注重心逐渐从能否“吃得饱”转为能否“吃得好”。继中国人在境外抢购奶粉后,近期,有新闻爆出,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天价大米,以1500元人民币买5公斤装的日本大米。  中
2016年11月19日-20日,由凤凰网与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2016凤凰财经峰会”于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今年起,凤凰财经峰会将以“决策与市场”为永久主题,以“思想解放市场”为旨归,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化投资与决策圈层交流平台。  此次为期两天的峰会吸引了千余名嘉宾参会。20日上午,“末日博士”鲁比尼受邀出席峰会主论坛,发表主旨演讲,畅谈他对全球及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会议还特邀中国入世首席谈
何老师和五读教主拉着想当然来到阅读国里的蜡像馆。要知道,这里的蜡像堪比温莎蜡像馆哦。只不过,入选这间蜡像馆的条件只有一项——具备特别的读书故事。在这里,想当然将度过他在阅读国里最为美妙的时光,他将脱胎换骨,几乎是获得重生。  三人首先来到古代名人区域。这里的蜡像真不少,一个个慈眉善目,容颜安详。五读教主说道:“你还记得我们国王吗?他曾经说过,读书就好比做美容,能让你变得面容慈善、和谐安康。瞧这些好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3年起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排名,2010年9月21日,该杂志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评分权重包括学术声望40%、雇主评价10%、师生比20%、学术论文引用率20%、国际教师和国际学生各5%。  该榜单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刊登榜单的杂志通常刚刚出版就被抢购一空。但近年来,一些教育界人士提出质疑,排行榜对大学招生的影响过大,导致很多高校一味热衷于提升自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