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翻译官”成“科普网红”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观察鸟类,跑遍新疆
  赵序茅1988年出生于甘肃山区,父母都是仅读过初中的农民。他曾经是文科生,考研时意外考入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因专业被调剂,此后他开始跟随马鸣研究员从事鸟类研究。他说:“研究生物习性,不同于纯粹的实验室工作,需要长时间待在野外考察,观察、记录动物们的行为性状,而后对收集到的大量一手数据进行分析。”
  因为要长期隐蔽地观察鸟类,赵序茅在野外的样子,偶尔会被错当成“特种兵”:迷彩服、迷彩帽、登山鞋,背包里常备的是干粮、单筒望远镜、帐篷。野外生活其实非常苦,为减轻负重,他不能带足饮用水,只好沿途寻找补给;食物吃完了,就吃野果、昆虫。野外归来,首先要脱鞋,很可能里面藏了不少旱地蚂蟥。提起这玩意,赵序茅至今心有余悸:“我被咬得最严重的一次,发现蚂蟥的时候在下午5点,一直流血到晚上8点半,根本就止不住。”
  赵序茅用两年多的时间跑遍了新疆。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他渐渐对新疆的动物格外着迷,“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世人眼中是猛禽,其实它们有着极为温情的一面。”有一次,赵序茅在观察金雕雏鸟时,突然下雨了。露天巢中的小金雕非常恐惧,它羽毛还没有长全,害怕挨淋。他正在下面担心时,小金雕的妈妈飞回来了,它张开2米多长的翼展,立即将小金雕紧紧裹住,直到雨停。在单筒望远镜的这头,看到这一幕,赵序茅的视线模糊了,为动物温暖的母爱深深感动。
  边考察边写书,作品屡获大奖
  与普通专业的研究生常待在实验室不同,赵序茅一年中多半时间与禽兽为伍,在野外“搏命”。荒凉的高原雪山和戈壁大漠是人类生活的禁区,却是动物们的天堂。
  有件事令赵序茅终身难忘。有一只小公熊,被闯入领地的另外一只成年大公熊杀害。为保护幼子,小公熊的妈妈竟敢不顾生死和凶狠的大公熊决斗。当幼子遇害后,母熊又用爪子在坚硬的土地上一点一点地刨开一个大坑,将幼子葬下。赵序茅暗自惊叹:“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后来他和队友悄悄地离开了,不忍惊动这里的亡灵。然而,他后来得知,竟然有猎人无情地割下了小棕熊的熊掌!赵序茅非常愤怒,2013年7月,他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棕熊葬子》的故事,并发出拷问:“为何茫茫阿尔金山竟然容不得一个孤寂的灵魂?”这篇文章在网友中引起轰动。
  赵序茅说,做动物研究,可以看到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见到的景色,但见证一个个动物从眼皮子底下消失,他心里渐渐就有了为动物代言的冲动。
  首先是写科普文章。他喜欢用手机,利用碎片时间写。短短几年,他就陆续出版了《西域寻金雕》《雪豹下天山》《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神雕迷踪》四本科普图书。赵序茅说:“很多人只知道我能写,或者说我写作欲望强。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别人逛街时,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时,我在写;别人沉浸于风花雪月时,我也在写。”
  他在书中介绍,“动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找准自己的生态位置。”比如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是松萝,松萝寄生在冷杉和云杉之上,如果松萝增长过快,它会对树木和整个森林造成危害。如果滇金丝猴把这一块区域的松萝吃光,那么就会影响它下一轮的食物。因此在常年的进化当中,滇金丝猴会定期地游走,就类似于人类的搬家。它不等到这一地区的食物吃光,就会迁到下一个地方。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又可以保护森林,真正地实现与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很多小读者了解到这些后,都颇感惊奇,称赞滇金丝猴太聪明了!
  如今,赵序茅成了孩子们非常喜爱的科普作家。从2011年开始写作至今,在不到10年时间里,他已经出版了13本科普类图书,本本都很畅销,屡获大奖。其中,《西域寻金雕》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被上海教委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入围2017年度中国好书奖,《红唇美猴传奇》获得2018年中国好书奖。
  登上央視讲故事,成“科普网红”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场特别的讲座,打开了赵序茅做动物科普的一扇新窗。几年前的一天,赵序茅为小朋友讲白头硬尾鸭的故事。看着孩子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神,他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及存在的价值。
  科普讲座和写书不一样,孩子们经常会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有的问题反映出当下科普作品和小说的混淆,例如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的孩子问:“斑羚真的能飞渡山涧吗?金雕是否可以重生?”
  也有孩子问:“在野外遇到金雕、毒蛇、熊等凶猛的动物,该怎么办?”赵序茅笑说,遇到这种危险只能“凉拌”——保持冷静,千万别跑。“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哪怕是最毒的蛇,人类也不是它们的猎物,它把你咬死了,也吃不到肉。可是毒蛇用一口毒液会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蛇咬人是出于本能的自我防卫,被咬的情况都是人挑衅了它。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期而遇,你误闯入它的地盘,它给你发出警告你却没看见。”
  至于见到熊时,就躲到树上或装死,赵序茅说这种逃生方式也不可取,“无论是灰熊还是棕熊,小时候上的第一节课就是爬树,它们爬树的本领很高,肯定能追上你,而且熊也吃腐肉,装死也白搭。还有在野外看到小熊一定要当心,母熊一定就在周围。”
  在赵序茅看来,自然界没有一种动物是主动把人类当作猎物的,“我们怕它们的时候,它们也怕你,你如果要跑,就会告诉它,你是猎物,来追吧;如果你不跑,它心里反而没底,大家相安无事。所以,不要主动去挑衅,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后退离开。”
  有学校请赵序茅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自然界的生命,什么是死亡,原因是孩子们很多认知来自于动画片和电子游戏。赵序茅也着急:“孩子们看动画片,狼就是坏的,羊就是好的,电子游戏里还有血腥暴力。孩子们不了解自然体系,一种生命的逝去是给另一种生命做了铺垫,不是简单地说狼就坏,羊就可怜。自然界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人的想象力,孩子们看的很多东西是瞎编的。”
  我们经常听说,小鹰刚学飞翔时非常害怕,鹰妈妈要狠心一脚把它踹下悬崖。进而,家长时不时给自己“念咒”:对自己娃,狠一点!其实那是胡扯。赵序茅说:“鹰妈妈带孩子是有办法的,这办法叫饥饿疗法。小鹰拒绝长大,不愿意走,鹰妈妈平时喂食就开始减量了。减量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小鹰减肥,因为小鹰比较胖,不利于飞行;第二,让小鹰有欲望,刺激它离开。你看这是循序渐进,不是一下子不给饭吃了,甚至踹出去。现在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已经不如动物了,有太多的想当然。有的方式对孩子简直就是一种误导。”
  有趣的是,赵序茅给自己取的网名叫“动物翻译官”,意思就是要做人与动物间“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他先后在中国科技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重庆、成都、广州、乌鲁木齐等地开展科普讲座,还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学动物园》栏目,以及《芝麻开门》等节目担任专家评委,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他讲述的有关野生动物的故事,受到亿万小观众的好评。
  因长期从事濒危动物的研究保护工作,赵序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不少专业文章,并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地奥奖一等奖。去年7月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手里拿到多个offer的他,最终选择来到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成为一名研究员。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其他文献
艾蒿和茼蒿、菖蒲一样,弥漫着苦涩的味道。它丰富、内敛、灵性,充满着让人心安的意味。艾蒿有野菊的风姿,一袭青衫裹着清苦的灵魂,把内心的孤寂和深情裹紧。艾蒿如羞怯的村姑,静静地居于一隅,细细低语心事。  艾蒿总在不经意间齐嘟嘟地蹿上来,叶片碧绿脆嫩,阳面涂短柔毛,背披蛛丝状绒毛,身材颀长,袅袅婷婷。艾蒿,是那种旷野绿,茎叶似菊,无花。叶子也像是挂了一层薄薄的霜,灰白,疑是秋之薤露。  常常见到柳条般俊
期刊
《幽默感》  作者:李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聚会时大家都兴高采烈、热情高涨,你却独自坐在旁边插不上话?  被要求发言,站起来的瞬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来到一个新单位,你想要自我介绍,却在报完名字后就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如果这些你全中了,别担心,幽默能帮你解决这些尴尬和难题。  受疫情影响,我最近在家读了很多书,最大的收获就是
期刊
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塑造了房产中介这一群体,全面展示了他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其实,穿越到宋代做一个房产中介也不容易,那时针对房产中介的“清规戒律”一点也不比现在少。  实行挂牌准入制度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特别是在京城开封,田宅租赁和买卖频繁,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房产中介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他们在田宅租赁和买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时房产中介被称为田宅牙人。由于房屋租赁和销售的形式多样,手续很是复杂,
期刊
這灯光  逼出体内的睡意  推搡着打盹的夜色  风来  吹乱了一桌书香  还有被夜色笼罩着的春天
期刊
城市寸土寸金,可总还有一些闲地。  大块的闲地,因旧房拆掉了,新房却一时难以建成,便只好裸露着了。这样的闲地,通常要搁置一两年,甚至数年。时间一久,这闲地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景,恰如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其文章中所描述的:“一场雨过后,立即变成了一片荒原,杂草在这儿抽芽、开花;忽而,蜻蜓、蝈蝈儿在这儿飞旋、跳跃……”  特别是夏日里,闲地变成绿地。它像是城市的一块青亮的皮肤,青草萋萋,杂花乱放,虫飞蝶
期刊
一声咩叫,叭嗒落了地  老额吉抻开袍襟,兜起湿漉漉的早晨  它打湿几棵枯草的地方,最先拱出春天  羊群走远,如一片流云去游荡  她以手加额——  八百亩草场,像她抖开一块阔大绸缎  没有一寸起伏  不是她用望遠的姿势,抚摸过的  天黑之前,加旺灶里的牛粪火  让炊烟踩着薄暮,站成一柱方圆百里  一眼就瞭得见,扭动的温暖
期刊
从偶然进入摄影专业,到成为新华社辽宁分社、黑龙江分社实习记者,再到成为《现代快报》、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全媒体记者,入行十年,李雨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小爆发:采写的新闻稿件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批示;运用全媒体融合的报道思路创作的《誓言》被中共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播放量超3亿次;拍摄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展出,其中有两次入围世界新闻摄影最高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  
期刊
你给我藍天  我给你绿地  你给我春暖  我给你花开  你给我漫漫旅程  我给你快乐酿蜜  你给我阳光一缕  我给你黄金万顷  你给我回眸一笑  我给你幸福一生
期刊
被施暴之人的相互救赎  林绪之是个事业有成的网络安全专家,她美丽、聪慧、家境优渥,看似生活不愁,岁月静好。但她由养母抚养长大,被亲生母亲抛弃的经历让她性情孤僻,不善与亲人朋友相处。她失去了5岁前的记忆,连生母长什么样子都忘了,只记得母亲买的彩虹饮料、小时候握母亲手的感觉。林绪之怕火,只要看到火,脑子里就闪过小时候家里失火的片段。为了找到亲生母亲的下落,她不断翻检自己残缺的记忆。  在大连的海边,女
期刊
曲目  1.楔子  2.四月变成一座桥  3.归去来兮  4.五个人  5.老郭  6.清  7.树说  8.山中客  9.何苦来哉  10.糟糕的歌者  11.请你吃个冰激凌  12.在山河的角落里唱给你听  从豆瓣到抖音,民谣女孩的迅速成长  第一次听花粥的《遥不可及的你》,就被深深地触动。“我从前相信,这世上有一个温暖的人,只为我悲喜,为我阻挡着人间的锋利。”每一个二十多岁的人,都有过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