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e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综合体,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慎用“权威”
  1.慎用教师的“权威”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迸发。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如果教师以一个检查者、监督者、惩罚者的权威身份和学生接近,学生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相反,如果教师是以一个帮助者、指导者、鼓励者与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接近,真正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那么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才会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慎用教参、标准答案的“权威”
  个别教师对文章的解读,出现了唯教参、唯标准答案的现象,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学生在对屠格列夫《麻雀》的解读时,很多老师把老麻雀舍身救子的精神归结为一种伟大的母爱精神。其中一同学说可不可以把这种精神理解为父爱精神?教师的回答是“不可以”。教师之所以否定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教师的答案是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试想,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文中并没有指出这是一只母麻雀。殊不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用标准答案捆绑了学生的思维,那么思维的创新又从何说起呢?
  我们不难发现教学中的这一现象,小学的语文课堂,学生多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有些想法在我们成人看来有些超常规,甚至有些会很离谱,但是也许就在这些“超常规”与“很离谱”的思考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越大越不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因为每次我们发言后,老师都会弄出一个标准答案来,从而把我们前面的回答都否定掉。于是长此以往,我们就习惯于安静的坐着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相反,如果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得到老师的肯定,那么相信课堂上一定会“百花齐放”,创新思维也会在课堂中悄悄绽放。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由于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些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是,如果在语文课堂中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作者的思维是通过书面语言呈现于文本的,审美主体要通过文本中书面化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思维或者再创新思维。如果多媒体直接呈现了文本所表现的思维内质,那么学生还能思维些什么呢?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我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如果在教学时,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出林黛玉的影视画面,岂不是扼杀了一百个读者中的九十九个林妹妹。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多媒体这种辅助工具要适当运用,不能搞“一刀切”。
  三、善于引导学生“补白”
  《周易·系辞》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由此推之,任何一部作品都需要读者构建由表及里的审美结构,由文学的言语层次上升到文学的形象层次,即读者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而文章的“留白”之处,恰恰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思,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补白”。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二十字留下了很多空白,也就給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松下问童子”谁问?诗人问?和诗人一起来的朋友问?还是诗人的童子问?“言师采药去”,隐者采药干嘛?是自己用?还是别人用?是免费送给别人?还是拿到街上去卖(很多人就因为这句话就表明了隐者济世活人的高洁品质,可行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之处”是童子对寻访者的答复?是隐者采药归来,知道有人寻访问其下落,童子对师傅的回答?学生在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火花也随之迸发出来。
其他文献
校本课程一词来源于西方教育术语“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以学校为依托,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特点及地区环境,由教师参与决策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它也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专家编纂的国家课程一直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与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不
自无线局实施自动化建设以来,我台相继实现了发射机和天线交换开关的自动化。在实现自动化的过程中,自动控制部分使用了AB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上位机的图形化监控界面利用VB编
A.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概念,是指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城市.
本文分析了东北黑土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及危害;在阐述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内容及具体方法。
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以德立人”?  一、分析人物形象,渗透以“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  教材文本选择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作为语文教师,通过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将人性的真善美的社会公德渗
针对干湿循环作用下消落带砂岩岩体强度衰减易导致砂岩边坡失稳的问题,以三峡库区秭归县沙镇溪典型库岸边坡砂岩试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浸泡—烘干处理方式模拟岩石干湿循环过程
雷丁揭示了分析传统的某些元素使得黑格尔转向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展示了特别易被分析传统使用的黑格尔见解的某些特征。作为一位语义学的、逻辑学的和形而上学的整体论者,黑格尔被推向整体论却难以发现用融贯的方法表述他的整体论。康德迈出了通向黑格尔整体论之路的第一步。雷丁既强调康德对黑格尔的影响,也重视亚里士多德对黑格尔的影响。由于黑格尔的词项逻辑与我们的逻辑的差异,产生了使黑格尔思想融入分析对话这项核心计划的实质性张力。“规定的否定”这一核心概念使人没有理由认为黑格尔的意义将被“遮蔽”。雷丁在分析哲学与黑格尔思想的
《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景物的细致  《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日里庭前无人,小鸟幽鸣;月光下万籁有声,树影婆娑
精确估计水流与壁面间切应力在泥沙输移和水利工程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并整理文献数据,对现今七种主要的水流与壁面间切应力的估计方法在不同雷诺数的条件下进行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幸参加过几次新课改的调研和督导工作,有机会深入常态下的课堂,见证和感受新课改的真实现状。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尽管教师的教学行为、理念、观点、思路、方式,驾驭课堂的能力相比过去有很大的转变,但课堂上消极应付和曲解课改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花样翻新,重学生参与、课堂流于形式、主题不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弱化等知识的生成过程。概括起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