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新模式探析——基于S市的“GCES”核心任务联动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垃圾围城”的问题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愈发凸显,推动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以S市为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针对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新模式进行探索,最终整合出在政府的主导下,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GCES”核心任务联动模式.该模式能够根据不同阶段核心任务的具体要求,确定主要推动者和协同推动者,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葛四友教授在新著《分配正义新论:人道与公平》中认为罗尔斯理论的一大缺陷在于未充分考虑基于人性的复杂而产生的道德动机问题.但是罗尔斯不仅将个体的道德动机问题视作一个完整的正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正是基于《正义论》第三编中对于道德动机问题处理的不满,才在后来通过《政治自由主义》的努力试图完善对于道德动机的处理.在罗尔斯看来,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身份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既给予了公民支持正义的道德理由,同时这一身份也引发了公民们实现合乎情理和理性本质的欲望.即便当公民们未处于理性状态中,一个民主社会中的公共政治文
“五伦”是中国封建社会五种基本的伦常关系.随着朝代的更迭,五伦被重视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其在发生次序上的先后与在价值序列中的轻重亦有所差异.在价值序列中,汉代经学家重视“五伦”,将其固化为统治的封建纲常,认为“君臣之伦”最为重要.宋代理学家亦如此,且还在一定程度贬低“夫妇之伦”以突显“君臣之伦”的重要性.相反,明清思想家在发生次序上的先后对“五伦”何者最为重要进行了重估,认为“夫妇之伦”在“五伦”次序中具有优先性.通过对典籍深入爬梳与钩沉,发现父子、夫妇、君臣之伦都有作为“人伦之首”的可能性.其在发生次序、
《周易程氏传译注》立足于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易》学宗旨,探究其体与用、事与理的关系,还原其辞、象、理、事的逻辑结构,即体即用,即事即理,体用交养互动,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程颐的“用”与“事”尤其表现为古今万事,往往以史事证《易》理,为援史证《易》之先驱.《周易程氏传译注》秉持“以程解程”的原则,参稽程颐之文集、语录与生平行事,为其《易传》的每一卦每一爻都撰作“经史合参”环节,以发挥程颐未尽之意.
葛四友教授在《分配正义新论》中试图对分配正义理论作一个后果论重构.本文将论证:(1)葛四友未能有效辩护作为重构正义理论之基础的后果论道德观,恰当地理解人的观念和道德的功能,对道德原则只能作义务论式的说明;(2)在一个基于义务论道德观的分配正义理论中,我们仍然能够以及应该以某种方式吸收最大化原则.这样设想的社会正义原则回应了后果论同情者的一个重要直觉:在对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设计与评判中,“最大化后果”似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
基层环境治理出现的问题亟需公共管理学界从本土案例的视角形成具有中国话语意义的理论反思.本文基于S省L市关停中小污染企业的案例叙事,分析了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中的迟滞问题及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上级环保要求与地方生产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环保政策诉求与地方政府政绩需要的冲突以及当地民众对生态诉求不强烈的困境,引发了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迟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优化政策执行机制、推进绿色发展在地化、利用技术创新改造既存中小企业等方式,以期化解地方政府环保政策执行迟滞及其风险.
在《分配正义新论》中,葛四友教授认为,人类所具有的有限利他心决定了,人道与公平应当成为适当的分配正义原则.然而,人道与公平的原则可能会引出一些超出我们现有直觉的要求,从而导致比他所主张的更为激进的分配原则.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的利他心理应驱动我们去满足其他人超过基本需求的愿望.另一方面,真正的公平所要求采取的措施,可能会超出我们当前在直觉上所愿意接受的平等程度.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作为党的形象在国际上的具体表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演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质,内含着其生成、定位、变化与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塑造面临新机遇、存在新挑战,把握好新时代党的国际形象塑造的策略及原则,着力塑造新时代党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人民民主具体地生动地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过程各环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继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深刻总结,揭示了人民民主实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不断推进的内在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正塑造着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开创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形态,昭示着实现现代化的多元发展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体现了发展全过程
政党政治观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政党发展和国家政权等政治问题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执政的地位决定了政治观在党和国家政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民生政治观、民本政治观和天下政治观,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基本依据.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观的百年演变历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主
现代动员模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与重要要求.党的社会动员模式经历了传统动员模式、过渡型动员模式与现代动员模式,对应着国家治理的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与现代化三个阶段.现代动员模式在动员主体结构、动员途径和载体、动员目标和背景、动员效果和效率等方面都与传统动员模式有着重大差异.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抗击战中的社会动员体现了现代动员模式在危机治理中的诸多特点,可以作为党的社会动员模式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现代社会危机丛生、当前世界风云变幻,党在领导国家和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