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EFLOW的三维土壤-地下水耦合铬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是定量刻画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主要手段.现有大范围场地尺度的研究受到数据采集难度及模拟计算量的限制,多是将土壤和地下水分成两个系统,这种方式不利于模型之间的计算反馈,易出现计算误差,因此将土壤和地下水作为整体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确刻画实际场地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规律,揭示变饱和反应溶质迁移模型的参数敏感性,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试验及前人研究所获数据,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建立三维土壤-地下水模型,定量描述六价铬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补给条件,研究潜水面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波动.并讨论阻滞系数和反应常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污染物最大水平迁移距离为场地东南侧300 m;地下水中污染晕最大分布面积约为1.632 km2;垂向上土壤中的六价铬仅需15.6 h即可下渗至潜水面,第6天贯穿含水层.当潜水面随着补给量变化而波动时,地下水中六价铬会随水流进入土壤,影响土壤中污染分布.对溶质运移参数的讨论显示,当反应常数由0增大至10?6 s-1时,迁移出场区边界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约减少2000 mg/L,较难迁移至涟水河.基于FEFLOW的数值模型,能够解决各系统之间交互性差的问题,提供较为精确的模拟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长白山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的窝雏合并行为,即亲鸟将不相关的其他雏鸟并入自己的窝雏之中进行混群抚育的现象.2017-2020年的4个繁殖季节,中华秋沙鸭在长白山漫江河道的平均营巢密度为(0.65±0.17)巢·km-1(n=4),出雏后的家庭群密度为(0.39±0.05)群·km-1(n=4).4年中共统计到37个家庭群,平均窝雏数为(8.5±2.8)(n=37).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比例平均为26.5%±6.8%(n=4),在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发生窝雏合并的家庭群与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自然干扰,深刻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林火干扰时空格局的驱动因子并揭示气候变化对林火空间分布的影响,对于理解气候变化-火干扰-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多过程相互反馈关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lobal Fire Atlas数据集,提取2003-2016年中国林火发生密度、燃烧率和平均火烧斑块面积3个林火干扰参数,综合应用3个模型(增强回归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系统分析气候、人类活动、植被和地形因子对中国林火干扰的影响,并预测气候变化对未来林火干扰的影响.结果 表明
冻融作用会影响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力特性和结构特性.为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和冻结温度下的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力特性及结构演化,对冻融循环作用后的污泥固化轻质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和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应力-应变曲线呈弱应变硬化型.污泥固化轻质土动强度和变形随着冻融次数(n)的增加和冻结温度(T)的降低而减小.经历前4次冻融作用后,对固化土变形和动强度影响较大,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基本趋于稳定.冻融循环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本质上是对土体结构性的影响.固化土冻融结构势(mdσn)的变化规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下水超采和含水层水量亏空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弥补含水层水量亏空和促进地下水资源涵养,已探索出多种人为干预地下水补给的措施,其中通过河道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由于具有明显优势而受到重视.已有实践表明,受渗漏补给潜力和包气带调蓄能力等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河流或河段都适宜开展地下水人工补给工作.目前缺乏为大家广泛接受的适宜性评估方法.本研究以永定河生态补水为契机,以北京平原段河道和下伏含水层为研究区开展了案例研究,并用实测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应用指标体系法建立
水泥土桩被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然而,人们对水泥桩与桩间土形成的加固体的动力特性尚缺乏认识,无法合理评价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长期性能.基于此,本文开展水泥土桩复合体大型动三轴试验,研究围压、静偏应力、置换率及分级加卸载路径对其动力参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动力参数的波动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静偏应力增加,复合单元体的动弹模量减小,阻尼比增大,临界动应力比减小.随着置换率增加,动弹模量略有增加,阻尼比略有减小.逐级卸载造成复合单元体的动力参数劣化.阻尼比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复合单元体阻尼比的变异系数是动弹模量
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入渗和流-固耦合分析的基础,目前该模型的研究成果由于试验方法和设备的局限,仅能够得到局部基质吸力段(低吸力或高吸力)的土-水特征曲线;而如何根据局部试验数据集推断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全基质吸力段范围的土-水特征曲线是一个难题.对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原状残积土进行了不同基质吸力段的土-水特征试验.根据残积土低吸力段和高吸力段的试验数据,运用可靠度分析方法,从土壤孔隙微元破裂失稳的角度,建立了土壤全基质吸力段的土-水特征模型.根据UNSODA2.0数据库提取砂土、粉土、黏土等3种类型土样本
长期施肥可改变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特性,间接改变土壤线虫群落组成.本研究旨在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物料对油菜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线虫群落与土壤基本性质、胞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对农田土壤肥力响应的敏感性.试验共设置CK(不施肥)、CF(常量化肥)、RF(减施化肥)、RFS(减施化肥+秸秆全量还田)和RFMS(减施化肥+有机肥+秸秆全量还田)5个处理.结果 表明,在5个施肥处理中共鉴定出33属土壤线虫,食细菌线虫和植食性线虫在各处理中均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为RFMS>R
关于地下水变密度流与溶质运移的研究通常局限于二维系统中,三维系统中的研究非常有限.然而,仍有零星研究表明,三维系统中的对流过程与二维系统不同.文章通过SEAWAT-2000进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二维和三维系统中的变密度溶质运移过程,利用舍伍德数、空间矩和稀释指数量化了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溶质扩散、稀释程度.结果表明:二维系统产生分散指流,而三维系统中因扩散程度的增强使得分散指流的产生受到抑制,但是,三维系统的不稳定性比二维系统更强,对流入渗更快,与指流的产生与否并无直接关联.另外,三维系统中溶质的稀释程度大
流态化运动是高速远程滑坡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的重要基础.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分析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粒径组成条件下的颗粒流内部的速度分布、剪切变形及流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速远程滑坡流态化运动特征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碎屑流流态化运动特征与颗粒粒径呈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或细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流底部相对于边界的滑动速度以及整体的运动速度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颗粒流内部剪切变形程度增加,颗粒的运动形式由“滑动”向“流动”转变;当颗粒粒径较小或细颗粒含量较高时,
西辽河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半干旱气候,发育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开展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预测土地退化风险意义重大,可为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利用2000—2019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分析了近20年来该地区的植被生长变化趋势及突变情况.从影响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出发,分析了NDVI值与气象因素(降水、气温)、土壤湿度、地下水埋深等因子的相关关系;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