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真相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品牌成功的关键绝不取决于时间和金钱的堆砌,而在于谁成功地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品牌规则。
  
  什么才是建立一个成功品牌的决定性因素?你脑中一定会立即浮现出两个词:时间,金钱。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奔驰、迪士尼……无数成功的大品牌似乎都在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向我们证明品牌建立的漫长和昂贵。没错,长期积累的确能建立品牌。但很多人的理解却钻进了牛角尖——即品牌一定是由大量金钱和时间堆砌的产物。然而事实上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并不能这样做,至少很多人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庞大的广告支出与销售收入不成正比的企业比比皆是,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样的品牌建立手段只会拿走他们的利润。但传播形态与消费者的意识形态都在随时发生着改变。雅虎、百度等等品牌可以在短期之内深入人心,发展成世界级的大品牌;很多默默无闻的新企业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创造奇迹,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品牌的崛起似乎并没有屈从于“时间+金钱”的规律,为什么?
  我要告诉你有关品牌的真相是:伟大品牌成功的关键——绝不取决于时间和金钱的堆砌,而在于谁成功地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品牌规则。
  没有产品是完美的,即使最不完美的产品,也一定有着最完美的角度。正是这样一种由企业煞费苦心、主动营造的判断规则,才形成了品牌的思维定势,才成就了那么多叱咤风云的世界品牌,这就是——品牌规则!这正是我们许多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许多中国企业营销失败的要害所在。一个没有规则的品牌,是没有灵魂的!创造一个伟大的品牌不见得一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都一定拥有一个完美的品牌规则。品牌规则,是产品屏蔽竞争的最佳利器,也让企业以小搏大、以弱胜强成为可能。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标准,将那些不具优势的地方被人忽略,让那些具有优势的地方烁烁闪光。没有产品是完美的,但任何产品都有最完美的角度。品牌规则是一种判断标准,是由你决定别人看你的角度。在这种判断规则下,产品的缺点将被掩盖,产品的优势会被放大。你的产品不用比别人好、你的技术不用是第一、你的盈利也不用很客气,消费者看到的只是你想让他看到的,他得到的也只是你想让他得到的,因为这是你定的规则。
   为什么卖的比你贵却卖得比你多?为什么质量比你差却卖得比你好?为什么功能比你少却卖得比你贵?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品牌的思维定势左右了消费者的判断,也正是因为这种品牌规则让企业能够轻松地去创造价值、解决竞争。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的很多企业总是喜欢在别人的品牌规则下活着。做饮料的希望像可口可乐;做运动鞋的就会希望成为阿迪达斯……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像这些大品牌一样在商界叱咤风云,赚得盆满钵满。但不幸的是,这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从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别人的品牌规则下成功。因为,品牌规则的首要作用就是——解决竞争。在别人的品牌规则下进行竞争,你毫无胜算可能!
   那些已经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呢,是否一样需要品牌规则呢?我们都知道,曾经拥有世界上第一台VCD机的中国万燕失败了,但同样拥有世界上第一台“walkman(随身听)”的索尼却创造了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为什么?是我们生不逢时,还是造物弄人?都不是,是我们的企业不懂得制定品牌规则!直到今日,VCD也不属于万燕,它是技术,谁都可以做。但“walkman”在出生之前就紧紧锁定了索尼,成为便携盒式磁带播放机的代名词。即使拥有最具竞争优势的条件,如果不去制定品牌规则,也只会白白浪费,最终落个淡泊人生。
   这就是世界上那些著名企业成功的秘密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可口可乐、没有第二个宝洁、没有第二个雀巢的原因。因为,他们是判断标准的制定者。世界上许多著名企业,正是凭借这种品牌带来的思维定势横扫全球,他们在获得了巨大利润财富的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品牌规则,并不是那些大品牌才能享有的特权,也不是拥有核心技术企业的独家专利。品牌规则,是那些需要成长的企业、需要在短期迅速积累的企业、需要在不平等资源下竞争的企业,摆脱竞争、快速发展、迅速致富,成为那些令人瞩目的大品牌的必经之路。
  无论你是否准备去制定这些规则,你早晚都会有一个。因为达成销售的前提就是判断。消费者对于一个产品优势的判断,会直接导致能否形成购买意愿。如果你不去主动地给他们设定一个品牌规则,那么,他们会很乐意替你找一个,经过他自己的分析,然后对你做出判断。无论你是否真的是如他所想,无论你是否愿意,你产品的命运只会变得生死未卜。
  “制定品牌规则就像请律师,如果你自己不去找一个,消费者一定会替你找一个,只不过他会找哪一个就不太好说了。”品牌是操控消费者思维的伟大工具,品牌规则是决定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毫无疑问,这种能够形成思维定势的品牌规则,绝不是一个漂亮的标志,或者是几条苦思冥想的品牌理念所能带来的。它由一个目的明确、相互佐证、环环相扣的体验式链条形成。
其他文献
袁良 专注于打造实践性和实效性双结合的“企业战略营销实践力”;是国内数家集团公司的营销专家顾问、诸多高校EMBA,总裁班的培训导师;2007年袁老师所著营销界第一部散文随感式实战心得技法《弹无虚假的高效销售》一书横空出世,引起了业内轰动;区别于传统的条条框框的呈现形式,真实体现了一种实战、实效、实用的“截拳道”风格。  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只要我们用心地去体会,就能发现那些已经存在但还没有被商家满足
期刊
王 鹂 AMT服装行业专家顾问。  历任安利芳(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销售经理。深圳宾奴时装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宁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运营系统总监和信息系统总监。  葛 星 AMT咨询高级顾问。  曾参加红蜻蜓集团IT规划项目,李宁集团IT评估及规划项目等。服装行业经验丰富。  IT系统只是PPG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平台,为其可积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架构,但这绝不是PPG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孔祥云 先生,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软件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信息管理硕士学位,后师从国内管理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领域权威专家陈金贤博导攻读博士学位。曾领导和参与多家涉外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1998年,创建并运作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99年创办上海汉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后任汉普中国高级副总裁。2002年,创办上海企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
期刊
忙碌,是每一位企业高层管理者工作状态的真实缩影。在市场经济导致的激烈竞争下,企业经营不进则退,这都需要高层管理者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企业内、外部需要处理的事务千头万绪,高层管理者疲于应付,超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一种不正常的常态。“放权”,就成了高层管理者的另一个高点击率的词汇。  什么时候是放权的最佳时机?这是经理人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只要经理人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放权。这个准备
期刊
法则1/减少    如果可以减少一个系统的功能,且不须付出重大代价,就能够实现真正的简化。等全部能够取消的东西已经拿掉之后,就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我把这些方法称为SHE:缩小(SHRINK)、隐藏(HIDE)、赋加(EMBODY)。    缩小  当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东西发挥超出我们预期的功能时,我们不仅感到惊讶,还会有意外的惊喜,并常常发出“这小东西居然这么有用”的感叹。简单就是要让不起眼的东西,
期刊
现在在白云机场乘飞机,可以把麦当劳作为一个就餐选择了。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感觉到了好处,相比其他机场餐饮动辄100元,且质量不可预测的饭菜,麦当劳是个好的选项。  广东当地报载,麦当劳前后和白云机场谈了4年,终于进驻。  猛的一听这个新闻,会感叹于:或许是机场的效率低下、或者是对其他餐饮的保护吧。  直到后来看到一本书:《社会的麦当劳化》(作者是美国的乔治·里茨尔,上海译文出版社)。先讲讲推荐这
期刊
青岛啤酒“一体化营销价值链”  公司背景介绍  [流程管理在中国]最佳实践 一体化营销价值链/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由英德商人创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同年在香港和上海发行H种和A种股票,是首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  目前,青啤公司已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在19个省市拥有50多间啤酒及麦芽生产厂,出口60多
期刊
跨企业流程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可以说,业务流程外包的管理是流程管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    业务流程管理风风火火,为了重塑面向客户的供应链,越来越多的企业努力提升业务流程管理的水平,协调内部管理,整合内部资源;为了提升整体的竞争优势,一些企业开始整合其所在的供应链,比如某房地产公司以前考核经理人的第一条是看“是否敬业”,现在的第一条是看“是否会整合资源”,这时候管理上该如何来
期刊
AMT咨询研究发现,未来外移/外包将成为推动企业战略转型,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工具。    AMT咨询在项目中研究发现,未来外移/外包将推动企业战略进行转型。也就是说企业不再将外移/外包视为一般性管理工具,而是将其视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工具。企业希望并需要通过业务外移/外包获得更多益处,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更希望外包决策能够改进流程和客户服务,实现业务转变并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企业与外包服务
期刊
流程要具备也要执行,更要在有统一指导的思维之下执行。    流程管理不是能够有效解决跨部门的协作吗?M公司所在的集团是国内有名的制造业企业,集团公司获得了持续的发展,管理水平也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但是与跨国公司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跨国公司一到旺季,新产品系列一个接一个,组织得非常完善,但是M公司老是跟不上市场的节拍。从表面上看,M公司光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就有一大厚厚的流程手册,并且还请了日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