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bd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产业集群由M.Porter(1990)首先提出,指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1]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和竞争优势,带动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普遍重视,广东、浙江等许多发达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迅速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欠发达地区主要指农业经济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口众多、思想相对比较封闭、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小差距,一般指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因此许多欠发达地区将产业集群作为当地发展战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讲,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资金和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壮大,而当前理论界较多关注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而对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和存在问题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以河南省这一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 产业和产品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
  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地区的产业和产品如食品制造和加工、机械、化工、纺织、建材、服装等行业聚集趋势较为明显,核心产业的扩散作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如河南省永城市面粉产业集群有面粉企业142家,配套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15亿公斤,从业人员7,700余人,集群实现产值13亿元,增加值1.9亿元,利税9,400万元,而且大大带动了饲料、食品、塑编、运输、养殖、饮食、汽车修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漯河源汇区肉类加工产业集群的猪肉制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占全国肉制品加工能力的25%;粮食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年,占河南省粮食加工总量的11.1%,有力地带动了粮食和畜牧业的发展。据河南省统计局资料,全省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88个,包含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从业人员303.2万人,年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较大。[2]欠发达地区许多产业在资源、市场等要素的引导下,已经在特定区域相对聚集,集群化趋势发展明显,发展潜力较大,部分产业集群具有一定规模。
  2. 产业集群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具有聚集效益和竞争优势
  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内,大量的中小企业相互连结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通过这种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不仅可以使更多的生产环节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集群中企业的联合需求可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生产与服务,从而为每个企业提供丰富的外部规模经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河南省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内有钢卷尺企业238家,组装专业户1,800家,配套企业30余家,尺盒生产厂70余家,尺条厂30余家,尺簧厂30余家,尺钩厂7家,尺钉厂6家、带钢生产厂3家,还有许多个体工商户专门从事小零部件供应,集群内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几乎所有的钢卷尺配件都可以在集群内实现本地化采购,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效率,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益。目前,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年产各类量具3.5亿只,实现产值7.5亿元,出口创汇达1,000多万美元,从业人员2.3万人,集群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加工企业达20家,同时,也相应地带动了带钢加工、油漆生产、五金加工、塑料制造、餐饮服务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大大提高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3. 产业集群有力的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创新优势、核心竞争优势、集群整体品牌优势、资金融通等优势,使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以河南省为例,该省产业集群所包含企业数虽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不足20%,但工业总产值占总量高达37.1%,从业人数高达35.0%,上缴税金占42.1%,产品出口额占37.3%,其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民的创业热情,在集群中创业人员的带动下,许多农民开始创业,促进了非公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产业集群中还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产业集群在特定区域的聚集,还会带动资金、人才、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向这些特定区域的集中,可以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进而带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 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且分布不均衡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数量明显偏少,规模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河南省虽有产值过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88个,但超过50亿元的仅有15个,20亿元的仅有56个,而浙江省年产值超亿元的集群有500多个,50亿元以上有35个,集群产值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分布在175个行业,涉及工业企业23.7万家,吸纳就业人员390.1万人,许多产业集群产销量位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以外向型产业集群为主的广东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集群2001年就高达3,043.8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500多亿美元,占全国45%,欠发达地区与这些地区相比,无论数量上或是规模上,都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同时,在地理分布上也有明显的不均衡趋势。如在河南、河北、山西、安微等地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产业集群数量较多,而在内蒙、陕西、宁夏、广西等地产业集群还较少。同时,各省内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极度不均衡。如在河南省,郑州市产业集群数量高达46个,而南阳市则仅有3个。有的县市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而有的县市连一个产业集群也没有。如河南省虞城县形成了食品、钢卷尺、棉纺三大支柱产业,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18个,拥有各类企业1,741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7.21亿元,利润高达15.34亿元,而河南省台前、光山等县尚没有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2. 产业集群内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
  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来看,大多产业集群聚集度不高,核心产业不完整、产业链条过短,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低水平层次,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协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集群内的企业大多从事相同的业务,导致产品相似或趋同,竞争激烈,相互压低价格,难以发挥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下降,难以发挥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效应,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同时,龙头企业产值较低,其核心作用和带动能力较弱,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河南省产业集群大多处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且集中在与居民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传统产业,企业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都不高,产业进入门槛低,有一半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工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有近1/3的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占集群的10%以下,整体实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作用较弱。
  3. 产业集群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由于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相关产业较少。如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调查,在河南省388个产业集群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14个行业集群个数占全省的78.6%,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则不足10个。产业集群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省产业集群约吸纳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每个产业集群平均达8,000人左右,这一定程度上是与欠发达地区人口众多、资金和技术较为缺乏所密切相关的,但这也导致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技术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创新能力较差,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的提升上存在较多障碍,不利于产业集群整体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群的发展。
  4. 资金和人才匮乏,集群创新能力较差
  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中,由于经济发展较慢,资金和人才缺乏。近几年来,随着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和发展,资金和人才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由于集群内企业多为非公有制企业,其本身资金积累较少,要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厂房设备的更新,必须依赖银行贷款。而当地银行又认为风险过大和自身贷款能力有限而不愿贷款。如笔者在对河南省永城市面粉业产业集群调研时发现,几乎100%的被调查企业都认为资金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资金匮乏的同时,人才的匮乏也严重制约着集群的发展,集群在起步时人员往往是从当地招聘,管理和技术人员多由企业主自身或亲戚朋友担任,随着企业进入规范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但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较差,产业集群也大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城镇结合地区,经济待遇也难以与发达地区相比,因此,很难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资金和人才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集群创新能力较差,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企业研发,高层次技术人员较少,难以从源头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来源大多依靠模仿,没有拥有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到集群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在河南省产业集群中有超过20%的企业认为企业存在着技术创新力差和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
  四、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1. 加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形成大多是由市场自发而形成的,但一旦产业集群形成后,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推动就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大多处于形成和成长期,对其的规划、引导和管理更变得必不可少。一要深化宣传,提高发展产业集群意识。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提高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意识,增加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数量。对于可能出现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或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行业,要适时引导、集中,增大其规模和竞争力,以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二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要在资金、技术上制定政策,切实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产业集群整体水平,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要通过加强和引导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合力,提升集群竞争力。要结合实际,适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发挥其技术溢出效应,带动技术水平的提升;三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促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挥聚集效益,形成集聚经济并便于以后的管理。四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各地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实际,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制定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利于本地产业集群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2. 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与分工和协作体系,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要通过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引导,使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分工中的某一环节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产品或产业的某一环节,以与大型企业进行分工协作,主动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专、新方面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外包零部件生产,自身专注核心业务,提升自身核心能力。以进一步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分工和协作,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自身比较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其管理模式,以其技术、管理等带动集群整体水平的提高。
  3. 推进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增强集群创新能力
  欠发达地区要建立以集群为基础,企业为主导的区域创新系统。发挥产业集群作为企业密集地和技术密集地的核心作用,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区域创新系统。各地区、各产业集群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区域创新系统中,既可以通过集群内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组建科技开发中心、产品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也可依托集群内的大型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研发中心的带动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生产和转化。政府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对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某些基础性科研扶持和奖励,鼓励大学院校、研究所、企业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带动力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集群中不同行动主体积极参与而形成的完善的科技创新网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产、学、研合作,构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资源,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技术咨询中心,为企业和集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要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减少科技创新中的重复,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使企业能及时地把握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增强集群创新能力。
  4. 构建服务平台,增强集群发展能力
  欠发达地区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构建服务平台,不断增强集群的自我发展能力。一要构建物流平台。通过在集群区域建设专业化物流市场,为集群做好物流服务工作,提高运销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集群赢得竞争优势;二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推动集群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政策法规、产业导向、行业发展动态、经济发展趋势、投资融资、市场需求、产品推介、人才供求等信息服务;三要构建人才服务平台。要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吸引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研发人员进入集群。要加强对创业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吸引区域外各类人才,解决集群内人才缺乏的问题;四要构筑金融服务平台。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可出面组织企业、银行协商,建立产业集群专项贷款,扩大知名度高、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贷规模,适当的时候,可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民资银行组建步伐,拓宽民营金融业的服务范围,引导和鼓励各级金融机构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五要构建创业服务平台。欠发达区域农民意识比较保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激发其创业服务热情,要通过孵化基地、互帮互助等形式促进农民的创业,通过创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我国农业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价格、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分析了农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能源效率;能源价格;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9-0007-04  一、 引言  能源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
期刊
摘 要 演通过山东临沂10个村的农村劳动力问卷调查所取的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健康、年龄、性别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就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演人力资本;空间距离;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引 言  我国不仅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
期刊
摘 要 分析了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辽宁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提出了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机制,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开发观念、创新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本土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和完善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制度。  关键词 本土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转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5-0067-06  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扩大趋势仍未明显扭转,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密不可分。该理论对传统农业部门特征的判断和对“制度工资”的认识,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们必须对其重新认识,在对我国农村经济基本特征判断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有效扩大农村货币供给量和逐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等措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二元经济;货
期刊
[摘 要]今年以来,对大宗商品市场超级周期即将终结的声音不绝于耳,CRB指数1年来走出W型走势,不同类别大宗商品出现价格大幅波动,QE3引发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升高的普遍预期。中国需求为原始动力的大宗商品牛市是否已然终结,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会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普涨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大宗商品;超级周期;降负债; 反衰退;量化宽松  [中图分类号]F202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我国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和产业升级,如何将研发创新融入到价值链管理中,实现高附加值。对此,文章通过研发投入与价值链上控制权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创新投入高的企业无论处于价值链上的什么位置,都能取得更高价值,特别是高科技企业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和主业收益率,是价值创造的领头羊;对以大量固定资产投入的制造型企业,在所有模型中都不显著,
期刊
[摘 要]与以往通过运作模式和地理位置、或住房价格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或住房保有权形式和供给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不同,文章选择了以社会构造、政治价值理念为分类依据,将五个典型国家分为新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自由市场政策模式、法团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市场政策模式、威权主义价值取向的政府干预政策模式、社会民主主义的高福利国家政策模式和东欧转型国家与转型后的住房保障政策等五种模式,分别对其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住房保障的目标是住有所居而非稳定房价,这是保障性住房真正回归其保障功能的前提。山东省某城市住房保障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保障与稳定房价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而稳定房价不能依赖住房保障,而单一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稳定住房价。拓宽投资渠道与改善投资环境是稳定房价的重要途径,实行统一租金补贴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措施,而大幅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保证。  关
期刊
摘 要 作为人类社会久远的福利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发展到现代,已经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对公平、正义、共享等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实践。对社会问题和社会公正的研究,是社会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众多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因此,从社会学视角来分析社会公平问题,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把握其意义以及如何实践。  关键词 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公平  中图分类号 F840.61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的普遍难题,而在我国农村尤为显著,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效率成为解决这一难题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主要利用2001年~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产出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探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自有资金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与企业产出之间存在区域差异性。针对研究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