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问”出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ve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但是,关注生成并非就是完全否定预设,只要有充分的预设,阅读教学就会有精彩的生成。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主要问题,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弹性,提高课堂效率;合理预设,及时挖掘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有效资源,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阅读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设计问题 追问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领略文章的表达方法,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这些都需要预设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达成。可以这么说,提问就像“投石问路”中的那块石头,只有选择合适的石头,在合适的时机投出,才能“问”出路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在“石头”和时机的选择上做到恰如其分,顺利打开“课堂生成”的大门呢?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精心设计问题促进有效生成
  
  案例直通车:
  学习《搭石》第二段
  師:哪几个词让你感到搭石的美?
  生:早早、谴责、无论……
  师:为了挑选一块合适的石头,老人是怎样搭石的?
  生:只要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生: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几个来回”是什么意思?
  师:对于老人的这种做法,你想说点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现状分析:目前,提问过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步步为营”牵着学生向备课时预定的答案靠近;问题琐碎,迂回反复,支解教学内容,不仅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还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枷锁,费时低效,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
  对策导航:“主问题”相对于简单应答的“碎问”而言,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它着眼于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持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的“板块”。而且,实践证明,板块式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学生许多创造展示的机会。那么,如何设计阅读课的主问题呢?
  方法一:量身定做,依据文本的题材设计主问题。
  记事的文章,从情节入手,如: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以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感悟相机落实教学目标,不管学生的回答如何散,始终围绕“感动”品读词句,形散而神不散。
  记人的文章,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请划出有关的词语(表情、言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划出有关的词句),删去琐碎的问题,围绕人物的言行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去品读、感悟,还阅读课文本来面目。
  写景的文章,从学生的感受入手,如: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有选择的、个性化的阅读,难度不大,给孩子更大的思维空间。
  方法二:抓住题眼,引导学生聚焦问题。
  文本的题目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而成,他们或涵盖文本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本的中心。而题眼又是题目的精髓所在,可以这么说,只要抓住了题眼进行深究,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个主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可以让学习完成。
  方法三:依托中心句,以主问题引领全文。
  在不少教材中,为了突出中心,会反复出现一个句子,这就是中心句。如果我们能一开始就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感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巧妙追问挖掘动态资源
  
  案例直通车:
  学习《纸船和风筝》最后一段
  师:轻轻地读这一段,你体会到了松鼠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生:兴奋。
  师:对,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这种心情吗?
  生读,在读到“美丽、连忙、一只只”等词语时加重了语气,老师当即予以表扬,说:“读得多好啊,谁愿意再来试一试?”
  又一位学生站起来,但是没有前一位读得好。又请了一位还是没有读好。老师只好自己点出来:“‘美丽’应该怎么读?‘连忙’应该读得快一些……”
  问题分析:这次的阅读教学还是比较到位的,采用了“读——体会——读出自己的体会”的教学模式,效果应该是不错的。遗憾的是,面对课堂上有价值的生成(读一些重点词加重语气)没有进一步进行挖掘,错失良机,等到后面出现状况方才醒悟,虽然及时补救,但效果已大打折扣,只好强行灌输。
  对策导航: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中其结果,更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及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加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次数,关注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追问,及时挖掘课堂上生成的有效资源:
  1.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获知结果时追问其过程。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仅仅停留在一问一答,很少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往往注重最后的答案,而忽视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与方法。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或“你是从哪儿发现这一点的”就能将师生、生生对话的层次呈螺旋状上升,使隐性的教学资源得以挖掘,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获得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维搁浅时追问促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种“思维惰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思维表现出较大的肤浅性。此时,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应答进行恰当的追问,就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其深入思考。
  3.打破沙锅问到底——在回答错误时追问其原因。
  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或有错误时,否定或批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破坏课堂气氛。如果能按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反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来进一步思考问题,最终改善答案,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预设提问,为孩子预留更多的空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加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次数,关注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追问,及时挖掘课堂上生成的有效资源,创设动态和谐的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M].
  [2]吴克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铜仁学院学报(第一卷),2007,(Z1).
  [3]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
其他文献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简称长吉图先导区)作为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裁体,在中韩合作交流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长吉图先导区对韩国经贸合作的新机遇、新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仅有利于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带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而且有利于从战略层面推动长吉图先导区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创新融合。
细胞行使正常功能与细胞内物质的转运与定位密切相关。肌球蛋白(myosin)是一类重要的分子马达,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转运与定位。这类蛋白通常具有ATP水解酶活力,可以利用水解ATP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训练往往是职校学生入学后的重头戏。在任务引领为导向的新形势下,语文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处于何种地位?我以为,新形势下职校语文应重视基础教学。    一、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今,为适应新形势对职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许多职校纷纷减少文化基础课课时,修改基础课教材,减少基础课的校比例,以提高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直接利用甲醇的水溶液作为燃料,氧气作为氧化剂的一种燃料电池。本文围绕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数学模型与结构展开研究,对工作条件、流场等进行优化仿真,设
现代社会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要培养这样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
古诗是一种语言最凝练、感情最真挚、节奏感最强的—种文学体裁。由于写作时代较为久远,与今天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经验落差较大;由于古诗语言凝练,思维活跃,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距离较远,不少老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以为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又能把它背出来,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如果这样教学,那就有失偏颇了,教学方向就发生了偏移。古诗教学不应只是理解意思,教师更应在感知意象上下功夫。  “意象”
双侧向测井是电阻率测井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的评价地层的孔隙度和含油气饱和度及其产能,为油气藏的描述和油田地质情况的研究以及油层岩性的确定提供参考资
痛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防御有机体受到进一步伤害和促进损伤组织愈合,但是慢性疼痛的发生预示人体体质下降或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目前,慢性疼痛仍然是重要的临床挑
随着3G/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增的话务量与多元化发展的通信业务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中能量转换的枢纽,基站天线性
水石盆景在制作过程中对山峰的坡脚及点石的处置是有一定章法的,这是因为水石盆景制作的首要问题是意境的创造,而意境创造的一个主要手法则是“虚实相生”。在水石盆景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