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在高考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归与转换的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等价转化总是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通过变换迅速而合理的寻找和选择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其核心是把生题转化为熟题。
  一、备考小贴示
  1.化归与转化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熟悉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
  (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
  (3)和谐化原则:化归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其方法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4)直观化原则:将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来解决。
  (5)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可考虑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求,使问题获解。
  2.常见的转化途径:正与反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主与次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陌生与熟悉的转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间与平面相互转化等。
  3.几点说明: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缩小已知与求解的差异的过程,是求解系统趋近于目标系统的过程,是未知向熟知转化的过程,因此每解一道题,无论是难题还是易题,都离不开化归;正与反的转化,从集合的角度来看就是“补集”的思想;一般与特殊的转化只限选择题,填空题中使用,在大题中可用这种方法来探究解题的突破口,寻求解题的方法;主与次的转化的方法,是如何看待一个等式(或不等式)中的两个元素的地位,只要需要,就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看作“主”要元素来解题;数与形的转化是数学分支间内在联系的具体体现;将陌生变为熟悉,是解每一道题的一般过程。
  二、专题解读
  1、正与反的转化:有些数学问题,如果直接从正面入手求解难度较大,致使思想受阻,我们可以从反面着手去解决。
  例1、(08全国I理18)某商场经销某商品,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的付款期数 的分布列为
  
  1 2 3 4 5
  
  0.4 0.2 0.2 0.1 0.1
  商场经销一件该商品,采用1期付款,其利润为200元;分2期或3期付款,其利润为250元;分4期或5期付款,其利润为300元. 表示经销一件该商品的利润.
  (Ⅰ)求事件 :“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的概率 ;
  (Ⅱ)求 的分布列及期望 .
  解:(Ⅰ)由 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
  知 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无人采用1期付款”
   ,
   .
  (Ⅱ)略
  2、一般与特殊的转化
  当面临的数学问题由一般情况难以解决,可以从特殊情况来解决,反之亦然;同时,借助于特殊化也便于寻找解题的思路,发现一般性的结论。
  例2、(08北京卷11)若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32,则 。(用数字作答)
  略解:令x=1则2n=32,n=5
  例3、(辽宁卷21)在数列 , 中,a1=2,b1=4,且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 )
  (Ⅰ)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 ,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Ⅱ)证明: .
  略解:(Ⅰ)由条件得
  由此可得 .
  猜测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
   ,
  那么当n=k+1时,
   .
  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Ⅱ) .
  n≥2时,由(Ⅰ)知 .
  故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三、主与次的转化
  利用主元与参变量的关系,视参变量为主元,常常可以简化问题的解决,
  例3、(06四川)已知函数 其中 是的 的导函数。
  (Ⅰ)对满足 的一切 的值, 都有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Ⅱ)(略)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 及 ,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 将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 内关于 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解:(Ⅰ)由题意 令
  对 ,恒有 ,即
  ∴ 即解得
  故 时,对满足 的一切 的值,都有
   ≤0对 上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四、数与形的转化
  数与形的转化,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例4、(08广东)若变量 满足 则 的最大值是()
  A.90 B.80 C.70 D.40
  略解:本题的求解,必须正确的画出可行域,同时注意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直线的纵截距,易得选C。
  五、陌生与熟悉的转化
  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问题来解决,这是数学解题的一条重要原则。
  例5、(08•天津卷21)已知函数 ( ),其中 .
  (Ⅰ)当 时,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 仅在 处有极值,求 的取值范围;
  (Ⅲ)若对于任意的 ,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Ⅰ)解: .
  当 时, .
  令 ,解得 , , .
  当 变化时, ,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极小值 ↗ 极大值 ↘ 极小值 ↗
  所以 在 , 内是增函数,在 , 内是减函数.
  (Ⅱ)解: ,显然 不是方程 的根.
  为使 仅在 处有极值,必须 成立,即有 .
  解些不等式,得 .这时, 是唯一极值.
  因此满足条件的 的取值范围是 .
  (Ⅲ)解:由条件 ,可知 ,从而 恒成立.
  当 时, ;当 时, .
  因此函数 在 上的最大值是 与 两者中的较大者.
  为使对任意的 ,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当且仅当 ,即 ,在 上恒成立.
  所以 ,因此满足条件的 的取值范围是 .
  三、信息链接: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融汇和贯穿于解题的始终,而解题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和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和经验,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转化,归结到已经掌握的认知范畴内去解决,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技能、技巧。
  例6、 马路上有编号为1,2,3,…,8,9的九只路灯,为节约用电,可以把其中的
  三只路灯关掉,但不能同时关掉相邻的两只,也不能关掉两端的路灯,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法有多少种?
  解析:将问题转化为3个相同的黑球不相邻地插入6个相同的白球之间(不包括首尾两侧),有多少种方法?
  因为任意2个相邻白球之间最多插1个黑球,于是,这就是从5个位置中任选3个位置的组合问题,故共有 种方法.所以,原题答案为10种方法.
  例7、已知△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 .且 .
  (1)求角C.(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1)所给条件是边角之间的关系,未知元素多而杂,先由正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得 ,即,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又 ,所以 .
  (2)由面积公式得 ,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三角函数的问题来解决,
  
  故当 ,即 时,△ABC面积的最大值为 .
  评注:将题目中的元素统一,条件和结论统一,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体现了转化过程中的和谐与统一。
  例8、已知 是等差数列, 为公差且不为0, 和 均为实数,它的前 项和记为 ,设集合 , 。试问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予证明;若不正确,说明理由。⑴若以集合A中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则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⑵ 至多有一个元素。
  分析:将结论⑴转换成解几语言:判断点列 是否共线。∵等差数列 中,∴ 易证 在直线 上,故共线。
  将集合语言:“ 至多有一个元素” 转换成解几语言:“点列所在直线 与双曲线 最多一个交点。”
  ∵ 的斜率等于渐进线的斜率,∴当 时,没有交点;当 时,只有一个解,∴ 至多有一个元素。
  评注: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要不断实施数学语言的转换,才能把题目中的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揭示出来,从而利于解题。
  例9、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平行四边形,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 ,公垂线为 ,
  (1)求证: 面
  (2)当 ,求四棱锥 的体积。
  分析:有时几何体的体积难以直接求得时,我们往往把几何体分割成几个三棱锥,由于三棱锥的每一个面都可以当成底面,每个顶点都可以作为顶点,所以通常可以变换其顶点,使之底面积和高都比较容易求得。
  解:(1) 是异面直线 的公垂线,
  
   ,所以 面
  (2)
  平面
  又 所成的角 ,则
  
   ,所以
  例10、(1) ,求证: ;
   (2) ,求证 。
  分析:本题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然后与区间端点函数值去比较,但发现 值不能代入 和 ,所以将其换元,实现算法。换元还可以使求导变为简单。
  解:(1)令 ,由 知 , ,
   于是,原不等式等价于 。
   令 ,则有 ,
  当 ,有 从而可以知道,函数 在 上是递增函数,
  所以有 ,即是 ;
   令 ,则 ,
  从而可以知道,函数 在 上是递增函数,
  所以有 ,即得 ;
   综上可知: ,则 。
  (2)由(1)可知,令 ,得
  令 ,得
  … … … … … … … … …
  令 ,得
  将以上所得各不等式相加,得
   ,
  即 .
其他文献
一、 忽视截距为零致错  例1 求经过点P(2,3),并且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期刊
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考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以及转化以后如何综合运用学科内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三角函数的应用题考查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导数为我们研究函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在导数和三角的交汇点处命题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方向。 以下通过几个例子来谈一谈。  例1. (2008江苏盐城三模)如图所示的等腰梯
期刊
名词性从句既是高中语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考点主要分布在三个方面:引导词、语序和时态。分析2009各地高考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名词性从句考查的热点是对其引导词的选择。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考点概述  在句中起名词作用的从句叫名词性从句,它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词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例如:  1. Whether he will come here or not is unimp
期刊
完形填空强化训练四篇  A  记叙文。主旨大意:主人公应聘英语广播员时,虽然音质很好,但由于口音的问题,有几个元音发音不好。由于过于关注元音,又出现了其他错误。这让大家很沮丧。  The producer appeared behind the recording studio window and smiled and waved to me like an old friend. And af
期刊
《2009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书面表达的要求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示与要求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 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2) 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书面表达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 内容要点;  (2) 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  (3) 上下文的连贯性;  (4) 语言的得体性。  书面表达是有一定难度的测试题,
期刊
必做题部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复数 的虚部是.   2.函数 (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_________.   3.若平面向量 和 互相平行,其中 .则 .  4.设 是满足 的正数,则 的最大值是 .  5.已知三条不重合的直线m、n、l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 ,有下列命题  ①若 ;  ②若 ;  ③若 ;  ④若 ;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期刊
当直线倾斜角不为90°时,它的正切值叫做直线的斜率,斜率在求直线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多点共线等方面问题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斜率的其他五大妙用.  1.利用斜率求函数值域  例1.求函数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认真观察 的结构特征,与斜率公式非常相似,故可用斜率来解决问题,走数形结合之路.  解: 设 ,则求 的最值,就是求 的范围.因为点A的轨迹是单位圆,如图1所示.设 方程为 ,
期刊
【失误作文】  难忘的那一夜  江苏省建湖县二中李大海  窗外,杨柳依依,晚风习习,不由得引起了难忘的舍友。  那也是一个晚上,我离开自己温暖的卧室,踏进了十几个同学的集体宿舍,一千个的不适应,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无法逃离,只能在这死寂的环境中忍受深沉的压抑。更加不幸的是,由于个头小,我还得和一个舍友挤在一张床上。一米宽度的小床动一动就“吱吱”作响。而且对方还是一位身材臃肿的女孩,只一想便觉得难受
期刊
尽管因为议论文的“古板”并不被高考看好,且满分卷中也不多见,但对于许多叙事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议论文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随着高考作文改革,不再限定文体之后,教师普遍疏忽对议论文的写作指导训练,导致大量的议论文基本上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甚至观点材料的随意组合,缺少严密的结构和论证分析,学生议论分析能力下降这样的现象也正在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08年的一些高考题目中有部分就比较适于写成
期刊
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函数问题的重要工具,而不等式、方程、三角和数列等与函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处理与它们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时往往需要利用函数的性质,因此,很多时侯可以利用导数作为工具来研究函数性质,从而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因此导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同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先研究相关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从而为其他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