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应该向俄罗斯学什么?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宣布终结付费医疗制度,公民看病永久免费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10月6日报道,俄罗斯卫生部长近日在全俄医疗媒体论坛上援引宪法规定,宣布保证俄罗斯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所有政府和市政机构免费享受医疗服务。
  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普京从2006年开始推广的“俄罗斯新医改”政策。卫生部长表示,这项条款现在不会变更,以后也不会改变。所有包含在国家保障计划下的医疗服务,自每一位俄罗斯公民出生便可享受。且医疗服务项目每年都会增加。因此俄罗斯不会再有付费医疗。这意味着,俄罗斯公民在公费医疗上享受同等待遇,任何人都不会因没有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急需动手术的病人也不必以缴费为手术的前提条件。
  据悉,俄罗斯医生的工资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医院里护士岗位的缺口多达30万。
  俄罗斯医改回顾——从“苏联模式”到“普京模式”
  看了俄罗斯医改,结果着实令人振奋——全民永久免费医疗,任何人都不会因没有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细看其报道,寥寥一千多字,着力从中找寻成功的路径,似乎很难。然而,报道中也可以窥探到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东西。
  1、政府管控,高度集中是不行的
  报道称,“苏联解体前,其医疗系统是按社会主义模式建立的,政府掌控,高度集中,给大众提供基本的公费医疗”。结果是“医疗系统比较落后,20%的医院没有热水供应,17%的医院缺乏卫生消毒设备,人均医疗费用是欧洲的八分之一,美国的二十六分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经济上实行休克疗法,但医疗不在其范畴。1991到1993年启动的医改,开始从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制度转变:政府负责为老人等弱势群体买单,企业负责为雇员买单,病人到医院只需说出自己的医疗保险卡号,就可以享受到几乎是免费的医疗服务。
  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致使“保险公司和病人仍然没有选择权,医院的效率低下,甚至比改革前情况更糟”。
  2、履行政府责任,是俄罗斯医改成功的关键
  报道称,从2006年起,普京开始了“医疗优先”新医改,重点是扩大政府医疗开支,改进医疗基金的使用,增加医疗系统的基础设施。给医院和诊所配备一流的设施,建设新的救治中心,实行全民免费体检,提高医生的收入等等,改变了俄罗斯的医疗面貌。
  2011年普京继续推进医改,承诺在未来5年政府增加医疗开支100亿美元,并且把在职人员法定医疗保险费率从工资总额的3.1%提高到5.1%,从而有更充足的医疗费用。这为全民免费享受医疗服务奠定了财力基础,任何人都不会因没有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急需动手术的病人也不必以缴费为手术的前提条件。
  寥寥不多的几句话,基本上道出了俄罗斯医改取得显著成绩的关键,即①增加投入——扩大政府医疗开支,向什么地方投入?②三方面——增加医疗系统基础设施(房屋、医疗设备,包括诊所——给医院和诊所配备一流的设施,建设新的救治中心)、加强预防保健(实行全民免费体检)、提高医生的收入。③改进管理,尤其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益——改进医疗基金的使用。④确保足够的后续资金支持——未来5年政府增加医疗开支100亿美元,并且把在职人员法定医疗保险费率从工资总额的3.1%提高到5.1%。
  我们的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新医改热热闹闹地进行了4年多,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老百姓感受到一些实惠之外,其他方面问题不少,似乎还没有找到实现路径。
  1、政府监管者管得太多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13日在第二届中药战略大品种培育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医药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监管者管得太多。”政府既要管选择什么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还要管医院对药品的使用。政府管制过多会抑制购销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在药品价格形成中和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的利益与政府目标出现不符。在博弈中,政府力不从心,办法不多。要想实现政府调控目标,以及多方利益协调,需要从市场经济角度思考药品价格改革问题:一是从治疗费用角度限定标准,在不突破治疗费用标准前提下,取消对相关品种的具体最高定价限制。二是取消药品零售最高价限定,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三是研究新政代替以前评审方法,在价格方面促进中成药研发创新与产品质量升级。
  2、公立医院改革停滞不前
  很多医改方案只是让医院“出血”、“流汗”与付出,政府承诺的多,真正实施的少,致使公立医院担心真改吃亏,于是等等看,敲边鼓。只是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等等方面动一动,不痛不痒。具体到实施层面,谁也不想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一个小小的的县级医院进一个普通大学生都要县长签字批准,一个院长都难以放弃“正科级”官位,不敢尝试公推公选,“官本位”难以憾动,因此医院去行政化也只能是空话。
  据《燕赵晚报》8月26日《高干病房,医疗之殇》报道,微博实名认证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的章蓉娅就积极配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微博上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了一条“实名建议”:取消高干门诊和高干保健。该建议迅速引起热议。此前,不少地方豪华的干部病房被曝光。而新华社在调查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时发现,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而山西某三甲医院副院长表示,“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公权或既得利益集团对医疗资源的肆意侵占和极大浪费,是对普通民众极大的不公平,部分公立医院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一斑。如此医改,能不难吗?


  3、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现状难以改变
  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本就不均衡的情况下,有一种把大医院扩张作为拉动内需来安排的倾向。医院则乐于买设备,通过多检查等规避国家对服务价格的硬性规定,以提高收入。国家投入资金跑冒滴漏严重,到了基层渗漏得所剩无几;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能够看到的只是房子多了,楼高了,医疗设备增加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硬件有偏差,因为基层留不住人,设备闲置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在医改“强基层”的要求中进一步加速萎缩,致使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看病难看病贵进一步加剧,医患矛盾突出。   据中国新闻网10月16日《各地患者扎堆北京医疗纠纷多》报道,中国各地患者扎堆北京,要到大医院找专家诊疗,医疗纠纷亦扎堆大医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成立两年多来,每月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案例上百件。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目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病人受损后往往难以接受人财两空的后果;二是医患间信任的缺乏。
  4、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滞后
  医院的编制,出奇的滞后,不但不能保障实际工作,而且已经成为阻碍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最大障碍,因此也难怪,海南尝试取消医院的编制,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无奈。医疗执业环境越来越恶劣,待遇没有人关注,不像报道中的那样,政府明确提出“俄罗斯医生的工资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提高医生的收入”。自由执业在期待中夭亡在“襁褓”里。医生的职称晋升还是老办法,评聘分离。晋升职称已经沦为工资增长的唯一动力,很多职称高的水平很差,出现了严重的高职低能。
  5、慢性病、健康教育没有多少成绩
  俄罗斯明确“实行全民免费体检”。体检是发现慢性病、重大疾病早期信号的重要条件,健康教育对预防疾病、提高国民体质皆有积极作用,长远来说,对于人民生活幸福、国家节约医药费用开支是非常有益的,免费体检和健康教育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反观我国,则有很大的差距。
  诚然,中国人多,国家负担重,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短时间内实行全民永久免费医疗目标,但俄罗斯医改强化政府责任,重视投入“供方”,特别是改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重预防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正确的路径,恰恰是我们医改为什么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国的医改路径
  医改从根本上讲,是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的。这也是新医改方案里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忙着赶路,忙着做事,匆匆之中,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起步。
  反思新医改,各地都在不泄气地探索,但很多探索似乎都偏离了原本设计的方向,有些是急功近利惹的祸,有些是利益博弈扰乱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回顾当初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很有必要: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地方积极性,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从全局出发,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等各方利益,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医药卫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其他文献
国际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肿瘤患者获取营养后,其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们鼓励患者尽可能保证营养状况,做到能吃、善吃、多吃。而想达到“喂养患者,而不是喂养肿瘤”的目的。对于普遍存在的关于肿瘤食疗的一些误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做出解读。  误区一:肿瘤患者应少吃,以免“喂大”肿瘤  Tips:对于要不要给予肿瘤患者足够的营养,国际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肿瘤患者获取营养后,其正向作用是
期刊
与吴芬感觉相同,当这个弱小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医院走廊时,许多患者和家属惊呆了。她,绝对是一个值得所有人竖起大拇指的“励志女孩”。  看到温馨的场面,她的目光许久没有离开  她叫吴冰清,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件并不合身的灰色外套,搭配着肩上色泽发旧的黄色斜挎包,这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看起来略显成熟。  下午2点半,刚刚吃完午饭的小冰清,又一次回到了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三楼的儿科病房。  看到她的身影,距
期刊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  “股神”沃伦·巴菲特发现儿子豪伊的体重接近两百磅,显然已经胖得不行了。于是他就对儿子说:“你应该减肥了,你的体重应该降到182.5磅才健康。”儿子说:“爸爸,算了吧。我要忙于农场的事业,我要赚更多的钱,哪有闲工夫减肥啊!”巴菲特笑着说:“我们来做笔交易吧,现在按合同你每年都得将所经营农场总收入中的26%交给我,但是如果你能将体重降到182.5磅以下,那么
期刊
在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肉必不可少。有数据显示,自1990年起,中国肉食的人均消费量就以平均每年7%-8%的速度增长,居世界之首,为世界平均值的3倍。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也显示,在1982-2002年的20年间,中国人对畜肉的消耗上升了一倍。  最近10年,人们膳食中肉食的比例仍在增加。肉吃多了伤身,这个观念已被大家熟知,但肉吃不对更伤身,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李兴民、中国中医科
期刊
在职场中受伤害是难免的。人和人总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只要有差异就会产生摩擦,亲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下次再面临类似的情形,我们的反应就会不同,事情就会出现不同的可能性——在职场中,这样的觉察会让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出现转机。  最大的伤害来自最信任的人  身为一名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李瑶对工作上的大小伤害已经麻木了,“明枪暗箭那么多,谁没有中弹的时候?”但她印象最深刻
期刊
很多人觉得减肥很困难,尤其是运动减肥。如果天天都是老一套的运动方式,健身当然很难坚持下来,你还在用跑步、瑜伽、游泳、仰卧起坐……来健身吗?这些都已经OUT了,同样可以减脂,进行力量练习和伸展锻炼,但如果我们能时不时地变换一下新鲜的健身方式,不但能拯救身体肌肉的“机械性疲劳”,提高健身效果,还能将乐趣融入到枯燥而艰苦的运动中,让我们一起来追寻新鲜、有趣的健身风尚吧!  无重力空中瑜伽  常健身的女孩
期刊
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服用维生素C可防感冒、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些竟都是谣言。近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首次发布“辟谣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据了解,10大上榜谣言中,有些是传统观念带来的错误做法,有些是营养保健品推广者制造的伪概念,还有一些是人们缺乏相关知识造成的误会。   1.宿便是健康杀手  真相:任何一本医学教科书中都没有“宿便”这个概念。如果相信此说,而采用泻药来“排宿便”
期刊
罐装咖啡:127卡(一罐)一般的罐装咖啡大概只有240毫升,没几口就可以喝完了,不过这几口咖啡却会让您的身材在一年后放大两个尺码。平常我们喝的咖啡里面却添加了大量的糖和奶精,而这些成分都是超高热量的身材杀手。咖啡还是会让您的胆固醇上升的饱和脂肪酸。如果不是需要它来提提神最好还是少喝咖啡。  腐竹:457大卡(100克)腐竹是中国人很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豆香味。但腐竹的热量和其他豆制品比起
期刊
有没有发现,很多曾经的帅哥,婚后慢慢地变成“大叔”?前段时间,很多明星级帅哥发福走样,让粉丝很是感慨。其实没啥奇怪的,帅哥也是男人,男人难免会变成“大叔”的。  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只有女人婚后才会变成黄脸婆,男人总是一枝花。可是现在,人们忽然发现,很多帅哥,在婚后也慢慢地变成“大叔”。不是说“大叔”不好,“大叔”有“大叔”的潇洒,只是形象前后反差大,多少让旁人有点“惨不忍睹”。  如果你是已婚
期刊
大脑只占体重的2%-3%,却消耗着人体摄入能量的20%。它既能维持呼吸、心跳等生理功能,又能形成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时,大脑也有自己的喜好,尤其在饮食上。英国《每日邮报》从5方面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我们特邀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从饮食和心理的角度,为大家列出一份大脑最需要的“营养清单”。  更专注:多吃鱼,练倒数  人的注意力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