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泽家族墓地考古记事

来源 :当代商报·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春天,为石太高速公路的修建工程,考古队进驻石家庄市郊的后太保村。对公路征地范围进行了考古钻探,发现了数座古墓。通过发掘得知,那些墓葬是元代右丞相史天泽及其家人的。
  史天泽家族墓,位于后太保村西北,就在村邊。当时,墓地的周边还都是庄稼地。雨后,处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我们经常遇到挖野菜的市民。
  一条小土路从墓地东侧向北延伸,路旁是一棵棵高大的杨树。在发掘期间,我曾约朋友去工地参观,午休时,我们便在杨树下休息、聊天,消磨时光。
  史天泽墓,是那个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它坐北朝南,通长约30米,墓底距地表深约6米。它由一个主室和东西两个耳室以及甬道和墓道组成。主室建筑顶部被毁,只有耳室的建筑较为完好。那些随葬的物品,几乎被洗劫一空,仅剩下几件铜器和残破的瓷器。
  在刚刚清理出那件高丽青瓷梅瓶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很快便下起了大雨。甬道与墓室交汇处的上方,还残留着一部分穹窿顶,我们几个人躲在那里避雨。
  我曾在史天泽墓砖砌的棺床上,蹲着拍影留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当时不该在他地下安歇的棺床之上,穿着拖鞋,面对镜头。那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啊!
  那些日子,每当我走进史天泽墓,总是很感慨,我没有想到,身居高位的史天泽,地下家园被毁坏的是这么严重。
  在史天泽墓发掘即将结束时,我们在墓道南端照了合影。
  在史天泽墓那长长的墓道东侧,接近主室的位置,我们发现了一座小墓,石椁用白石灰镶缝,封闭的非常好,没有被盗掘。
  我们在墓里,做完照相、录像和绘图资料后,撬开石椁顶部,一具暗红色的棺材露了出来,棺材顶部坍塌,其他几面完好。
  坍塌的顶部,北端高,似有东西支撑,南端几乎塌入棺低。我正在观察,只见一缕白烟从棺顶北部西侧的缝隙升空而去。
  我听到了那些站在炎热的太阳下围观的人们,发出了惊叹声和议论声。
  我们仰着头,对那些好奇的人们说:没什么奇怪的,这是下面温度低,和上面温差大的一种反应。
  各种资料做好后,取掉棺材上面那坍塌的木板,发现棺里躺着的人是一位女性,头发保存完好,支撑棺顶北端的便是她的头部。她穿的衣服已经腐烂,有数枚莲花纹的小佩饰散布在身上,棺材四角各放一尊泥质小佛像。
  我们推测,她可能是史天泽一位后葬的夫人,信奉佛教,和史天泽同坟异穴,正因为有史天泽墓那高大的封土丘掩护,她的墓才幸免被盗。
  现场资料做完后,我想把她的发饰做资料,于是,用画板托着她的头骨回驻地,一路遇到的村民都忙不迭地躲闪着。我刚到驻地,天色突暗,大师傅出去采购了,院里只有我一人。我在石桌上转动着画板,仔细观察她的头发是怎么盘结的,怎么用绘图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突然我发现,她嘴里还含着一颗玉珠。正在我惊讶之时,突然感到有情况……
  原来,是两位老妇人,她俩从大门外探出头来,哦了一声就缩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又探头,又缩回。我想,她们或许是出于好奇,跟着我回来的。最后她们忍不住了,走上前来问我:“你一个人不害怕吗?”
  初学人像写生时,我曾画过人头骨,当时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我在定州北庄子商代墓群,看到刚刚挖出来的头骨,也觉得很膈应。
  不过,我在那里绘制了数十具人骨架,对那些头骨也早就习以为常了。
  那些商墓都有6、7米深,好多墓底有地下水,骨架不好清理,有时,头骨好没清理好,就不再清理了。照相好凑合,而作为绘图人员,我必须弄清头骨的朝向。于是,我常常去用手在那烂泥中寻找眼窝。
  对史天泽儿子史杠墓的发掘,我印象深刻。
  史杠墓南北通长约16米,墓底距地表深约5米。那是一座多室墓,坐北朝南,东西并列着5个砖砌的墓室,在中间墓室顶部,出土了史杠的墓志。
  在去掉东起第二个墓室的封门砖后,发现里面淤泥很厚,淤泥上面,露出头部的金簪子,闪着亮光,非常刺眼。
  眼看着午饭时间到了,而围观的群众却越来越多。我主动提出在工地留守,等其他工作人员吃完午饭后回来替我。
  只记得麦收前的阳光很刺眼很晒,我站在墓坑里没有一点阴凉,非常难受,在众目睽睽之下,我钻进那打开不久的墓室,在里面躲避太阳。当时,我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样的味道。不过,现在想来,说不准那里面会有什么有害气体伤害了我。
  20年过去了,当年史天泽家族墓地周边的庄稼地,已盖起了不少房子,南侧还新添了一片杨树林,当年的模样只能留在我们的脑海了。
  石太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一辆辆汽车匆匆驶去,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从元代的右丞相史天泽及其家人墓地上穿过去的。
  2010年春天,我为文物复查的工作,再一次走进史天泽家族墓地,并在我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博文,没过多久,便有史天泽的后人联系我,有的是想探讨有关史天泽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希望我能提供史天泽及其家人的头骨,他们想做DNA。
  遗憾的是,当年考古,并没有保存那些头骨,工地结束时,将尸骨又埋进了墓坑。不过,这也给我们做考古的人一个提示,在以后的发掘工作中,遇到那些名人的墓葬时,尽可能多获取些资料,多采集标本,以方便各界的研究。
  (摘自《当代人》201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眼下,全国上下正在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寻求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良策。已颁布的各项政策措施,令人振奋。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我以为还要注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下功夫
现时期班组管理工作怎样抓,才能与现代化企业的生产节奏合拍,才能够成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班组,这是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班组长认真思考的课题。 It is an urgent t
话语●学生能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而教师则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优秀的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功底、专业的知识素养和盘活重组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教学需要沉缄深邃的思
初唐的楷书继承着隋碑遗韵,又受六朝碑版和晋书之影响,更多地接受了王羲之楷书的神髓,于是综合融化,承前启后、产生了长足进步的初唐楷书风貌。开“唐人尚法”之先河,讲法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新乐上层文化是下辽河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对比,对该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分期、分布范围、谱系等进行了梳理、
2014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州市人民政府、南京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徐州市文广新局、徐州博物馆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
20世纪 40年代末 ,印度已有沼气厂和改进型灶具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但中等以上规模的项目在 1 973年的能源危机之后才得以发展。印度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一直非常重视 ,1 982年在
1997年12月25日,朱镕基同志为实施“管理培训工程”作出重要批示:“管理科学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根本途径,管理人才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实施管理培训工程是当务之急。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特别是经营管理者队伍,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央部署和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