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着陶冶、暗示或启迪的功能。心理学家乔纳森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则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为“情境”所困,创设的情境缺乏典型性、思考性。笔者认为,要创设高效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不妨试试“小题大作”。
“小题大作”,本意是指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用小题目做大文章。在创设思想政治教学情境中“小题大做”,旨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切口,大拓展”,在把握课程基本要求和学情以及理清基础知识内在逻辑的前提下,有效地选取符合、加工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素材,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情境的构建中具体实现“小题大作”呢?
一、用“小题大作”构建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新课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我们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热点距广大学生的切身经历、日常关注有一定距离,如果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太大、太复杂,学生大多会兴味索然、无话可说。
古人云:“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完全可以“小题大作”“以小见大”,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案例1]在高一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教学中,我们可选取热播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三部中的情境,以主人公小雪高中毕业后就业问题为切入点,以小雪的烦恼作为主线,虚拟设计小雪“就业的困难”“择业的困惑”“就业后的烦恼”等环节,通过小雪到劳务市场找工作的所见所闻、家庭成员对小雪找工作所持的不同态度、小雪就业之后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等场景,将就业形势、正确择业观、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及维护途径等基础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自己非常熟悉的“小雪找工作”这类生活小事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善于小题大作,许多生活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构建课堂有效情境的极佳素材,为达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服务。
二、用“小题大作”构建真实、平等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指情境创设必须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情境相吻合,使学生在“仿真”的活动中,通过亲身观察和应用基本概念、原理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有效地投身于学习活动。而教学情境讲究平等,旨在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学设计内的平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案例2]刚接触《生活与哲学》时,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神秘莫测、难以把握,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敬畏心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某教师的展示课给出了答案。该教师在组织“前言”教学时,所用的情境素材既不是“哲学在重大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也不是有关强调“领导人如何要求重视哲学”的,而是选用“烧饭、炒菜”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设计了“烧饭、洗菜等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安排”“炒菜时调料应该放多少才比较合理”等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从中概括总结出几个常见的哲学原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平等的学习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命题的平易近人,从而消除了对这门学科的敬畏感,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用“小题大作”构建政治课堂情境具有独到之处,如切入点小、真实可信,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融入教学。
三、用“小题大作”构建富有启迪意义的问题情境
一要小切口、大拓展。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使学生容易上手、便于拓展。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区,一个是现在发展水平区,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学的问题设计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为此,我们设计问题情境的切入点要小,尽量利用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区”,引导学生依托现有生活体验和知识水平,快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内化,产生感悟,达到“最近发展区”。
二要小步骤、大视野。情境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所选取的情境素材,而且取决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要以问题引入,以问题串接,以问题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要从课本资源角度,站在整框、整课、整个单元上思考,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案例3]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中,由于文化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供创设情境的素材就浩如烟海,仅教材涉及的就有“体育、建筑、文字、节日、民歌、服饰、饮食、文物古迹、奥运会徽”等众多方面,如果个个涉及,只会造成材料堆砌、思路庞杂不清、影响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的不良后果。因此,笔者放弃了原先收集大量材料的做法,集中选取离学生生活最近、感受最深又最能涵盖教材内容“我们的节日”的材料——中央电视台系列片《我们的节日》进行剪辑,精选其中具有浓郁“传统味儿”、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词诵读、赛诗、赏月、文体活动等视频,然后设置如下探究环节。(1)比一比: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西方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2)想一想:2005年,韩国与中国端午节类似的“江陵端午祭”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我们有何启示?(3)说一说:色彩斑斓的民族节日说明了什么?(4)辩一辩:“洋节日PK中国节日”。(5)议一议:奥运会是全人类的共同节日。试比较悉尼、雅典和北京三届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在上述情境材料中,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和“想一想”,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体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感悟“文化多样性是什么”;通过“说一说”,自主探究“文化多样性为什么”;通过小组的“辩一辩”和“议一议”,合作探究“文化多样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熟练把握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妨“小题大作”,以整合资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启迪创新思维,在富有生活情趣和真实、平等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统一。
“小题大作”,本意是指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用小题目做大文章。在创设思想政治教学情境中“小题大做”,旨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切口,大拓展”,在把握课程基本要求和学情以及理清基础知识内在逻辑的前提下,有效地选取符合、加工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素材,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那么,如何在政治课教学情境的构建中具体实现“小题大作”呢?
一、用“小题大作”构建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可见,新课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我们知道,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热点距广大学生的切身经历、日常关注有一定距离,如果情境所涉及的问题太大、太复杂,学生大多会兴味索然、无话可说。
古人云:“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完全可以“小题大作”“以小见大”,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情境。
[案例1]在高一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教学中,我们可选取热播电视剧《家有儿女》第三部中的情境,以主人公小雪高中毕业后就业问题为切入点,以小雪的烦恼作为主线,虚拟设计小雪“就业的困难”“择业的困惑”“就业后的烦恼”等环节,通过小雪到劳务市场找工作的所见所闻、家庭成员对小雪找工作所持的不同态度、小雪就业之后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等场景,将就业形势、正确择业观、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及维护途径等基础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自己非常熟悉的“小雪找工作”这类生活小事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善于小题大作,许多生活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构建课堂有效情境的极佳素材,为达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服务。
二、用“小题大作”构建真实、平等的教学情境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指情境创设必须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情境相吻合,使学生在“仿真”的活动中,通过亲身观察和应用基本概念、原理解决问题,形成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有效地投身于学习活动。而教学情境讲究平等,旨在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教学设计内的平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案例2]刚接触《生活与哲学》时,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神秘莫测、难以把握,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敬畏心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某教师的展示课给出了答案。该教师在组织“前言”教学时,所用的情境素材既不是“哲学在重大社会变革中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也不是有关强调“领导人如何要求重视哲学”的,而是选用“烧饭、炒菜”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设计了“烧饭、洗菜等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安排”“炒菜时调料应该放多少才比较合理”等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从中概括总结出几个常见的哲学原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平等的学习情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命题的平易近人,从而消除了对这门学科的敬畏感,颇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用“小题大作”构建政治课堂情境具有独到之处,如切入点小、真实可信,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真正融入教学。
三、用“小题大作”构建富有启迪意义的问题情境
一要小切口、大拓展。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使学生容易上手、便于拓展。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区,一个是现在发展水平区,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学的问题设计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为此,我们设计问题情境的切入点要小,尽量利用学生的“现在发展水平区”,引导学生依托现有生活体验和知识水平,快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内化,产生感悟,达到“最近发展区”。
二要小步骤、大视野。情境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所选取的情境素材,而且取决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要以问题引入,以问题串接,以问题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要从课本资源角度,站在整框、整课、整个单元上思考,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案例3]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中,由于文化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供创设情境的素材就浩如烟海,仅教材涉及的就有“体育、建筑、文字、节日、民歌、服饰、饮食、文物古迹、奥运会徽”等众多方面,如果个个涉及,只会造成材料堆砌、思路庞杂不清、影响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的不良后果。因此,笔者放弃了原先收集大量材料的做法,集中选取离学生生活最近、感受最深又最能涵盖教材内容“我们的节日”的材料——中央电视台系列片《我们的节日》进行剪辑,精选其中具有浓郁“传统味儿”、中华民族特色的古典诗词诵读、赛诗、赏月、文体活动等视频,然后设置如下探究环节。(1)比一比: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西方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2)想一想:2005年,韩国与中国端午节类似的“江陵端午祭”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我们有何启示?(3)说一说:色彩斑斓的民族节日说明了什么?(4)辩一辩:“洋节日PK中国节日”。(5)议一议:奥运会是全人类的共同节日。试比较悉尼、雅典和北京三届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在上述情境材料中,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和“想一想”,感受文化的多样性、体会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感悟“文化多样性是什么”;通过“说一说”,自主探究“文化多样性为什么”;通过小组的“辩一辩”和“议一议”,合作探究“文化多样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熟练把握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妨“小题大作”,以整合资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启迪创新思维,在富有生活情趣和真实、平等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