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手术完毕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DR合并VH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依据随机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眼分为手术完毕注药组(注药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25只眼。所有患眼后极部未见增生性改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7,P=0.030 );性别构成比(χ2=0.330 )、糖尿病病程(t=-1.144)、logMAR BCVA (t=-0.148 )、晶状体状态(χ2=0.397 )、是否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眼数(χ2=1.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4、0.258、0.883、0.529、0.248 )。所有患眼均接受27G PPV治疗。注药组患眼于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 )。手术后1周,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VH复发情况、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和病情进展情况。

结果

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对照组患眼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0、-4.840、-4.892、-5.439,P<0.001 )。手术后3、6个月,注药组患眼VH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0、4.153,P=0.192、0.103 )。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患眼CR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2、-2.638、-3.613、-3.037 ,P=0.012、0.010、0.001、0.004、0.005 )。手术后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结论

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PDR可有效降低PPV后VH复发,改善BCVA;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个体化施源器在鼻咽癌腔内后装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rT1期复发鼻咽癌及1例T2期残留鼻咽癌患者进行定位CT扫描,传输至3D图像处理软件获得鼻咽腔几何轮廓参数,并设计管道走位使其靠近肿瘤区(rGTV)。按设计参数,使用3D打印机制造出个体化腔内施源器。用类似后鼻孔填塞技术将施源器置入鼻咽腔内。在施源器预设的管道中,插入后装施源管及假源,再次行定位CT并传入3D后装计划系统
提出一种由石墨烯包裹的纳米线和石墨烯层构成的石墨烯间隙波导结构,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基模传输特性及其与结构参数、材料参数等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半径、间隙距离、纳米线介电常数和石墨烯化学势均对模式传输特性有很大影响。通过优化参数,这种结构可以同时实现石墨烯等离激元的长距离传输和模场的深度亚波长约束。采用石墨烯等离激元实现中红外波的深亚波长传输为突破衍射极限光子器件的设计及高密度集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目的比较不同溶液封管预防鼻肠管堵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1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温开水封管组67例,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67例,α-糜蛋白酶封管组65例。比较3种不同溶液封管后的鼻肠管堵塞率、不同肠内营养治疗周期(<7 d,7~29 d,≥30 d)中的鼻肠管堵塞率、导管通畅维持时间和堵塞后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温开水
对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FBG-FP)腔的衰荡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导出了FBG-FP腔输出光场与入射脉冲激光光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FBG-FP腔的反射率对其衰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BG-FP腔对脉冲激光入射的响应包含振荡建立、饱和与衰荡三部分,当腔的功率反射率增加时,腔内稳定光强大幅增加,腔内光场的衰荡时间延长。最后,实验研究FBG-FP腔对脉冲激光入射的响应,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子痫前期是由多因素、多机制及多通路致病的综合征[1],往往伴着不同脏器损伤,是致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子痫前期相关肝损害在妊娠期肝损害中最常见,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如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系统失衡或胎盘血管生成失衡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Flt-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大部分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但对于近端瘤颈较短的近肾腹主动脉瘤,需要涉及内脏分支重建,常规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疗效并不满意。近年来,烟囱支架技术、开窗支架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八爪鱼技术等创新性技术的使用为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腔内治疗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本文回顾并总结当前腔内治疗技术的进展,以期对目前各种技术的应用难点加以分析思考。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外放置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与CO2人工气胸用于婴幼儿单肺通气的通气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婴幼儿28例,年龄6~36个月,ASA分级Ⅰ、Ⅱ级。两组患儿在全身麻醉诱导后行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或单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术中根据需要行单肺通气。根据患侧肺萎陷方法不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4例):Arndt支气管内阻断器组(A组)和CO2人工气胸组(C组)。观察记录患儿插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使用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于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费效比,探讨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高龄同时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按照POSEIDON标准,属于第4组)的低预后患者,行IVF-ET助孕,根据其使用的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拮抗剂方案组(A组,169个周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