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成利(河南省固始县教研室)
十一月十三日到十九日,我县一行120余人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到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后六中学三所名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观摩学习。通过听课、观摩、听报告等形式,学习了三所名校的先进经验。
三天的学习中,我听了三所学校的五节课,其中四节语文课,一节化学课。几节课听下来,并没有给我想象中的震撼,的确像很多人感觉的那样:精彩处不多,高潮处少见。与我惯常听到的热热闹闹、高潮迭起的小学语文课反差很大。溧水东庐中学的两节课采用了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洋思的两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细究这四节波澜不惊的语文课,还是可以窥见三所名校课堂共同的特质:指向性强、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简约。也正契合了新课程强力倡导的很多理念,比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对于本学科教学也有很多启发,比如面对高年级语文如何长文短教、如何摆脱题海战术、精心设计练习、对于很多农村教师一堂课漫无边际的填鸭,这两种模式的指向性、目的性、简约性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听课之余,我们还聆听了三所学校负责人所做的三个报告,主题分别为《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管理+细节+过程=奇迹》、《遵循规律、科学施教,精心打造高效课堂》。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学校的发展、办学理念,三所中学都是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低投入、高产出,绝处逢生,奇迹般地创造出了全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怎能不让人想探寻其中的奥妙呢?能有今天的品牌、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什么?支撑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是什么?一所学校的发展由名不见经传到形成品乃至名牌效应,助推器是什么?他们的报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刚开始推行的决心是:“课堂改革最大的障碍不是学生,而是我们的教师”。我们县也有名校,也有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方面积累独特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打造像洋思中学这样全国知名的学校?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学校很多教育者对新课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作为校长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改革的迫切愿望,但在魄力和行动上没有真正像蔡林森那样做到不折不扣执行新课改的理念。
其次是办教育的情结与信念。洋思能有今天,最初蔡校长在抓住实现高效课堂这一核心时,也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很多的攻击,很多人的嘲笑,但他都能忍耐下来,矢志不渝、毫不动摇,这是一种坚定执着的教育信念,不因一点困难而放弃。洋思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是像秦校长一样的洋思人对教育的感情,对教育的不离不弃,对全体学生们的尊重理解,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切实活起来。
最后是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品牌学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名校,除了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有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也就是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魂。洋思中学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从办学之初洋思人的危机生存忧患、锐意改革进取意识到目前洋思人的出品牌出精品,这都是一个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学校的魂,也就是学校文化。当然学校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甚至是几任校长慢慢积淀。洋思中学“面向全体学生、不放过任何最差一位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从提出到实践与逐步推行,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口号,真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不折不扣落实执行。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学校不需要大张旗鼓广告宣传,而是“每个学生都是我们学校的广告”,把我们现有的学生教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学校主人翁的意识,每个人都能自觉自发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通过学习,我感觉我们县与洋思中学的差距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信心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一定要相信此种模式的在我们这里的可行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认为洋思中学办学成功是以雄厚的物质为基础那是不对的,殊不知洋思中学的起家条件比我们差了多少,现在洋思中学值得骄傲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创造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真的是值得我们对照洋思中学的教师好好的去推敲推敲。
2、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与洋思教学质量产生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后进生。在课后,要能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清理,最好做到日日清。
3、对周测、月考的成绩做出认真的分析,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时时、处处渗透着思想教育。
5、树立“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广告”的观念,注意办学的社会效应。团结一切力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研员,这次短暂的学习还是给了自己很大的触动,我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高耗低效,在平时的教学视导时也不断地强调课改理念,但是对所谓的模式来说还是心存疑虑。这一段听了江苏的几节语文课,然后今天又在我县的外国语中学听了两节语文课,对自己震动还是蛮大的。一年前在外国语中学听课的时候,我还颇不以为然,可能是课改初期,教师对这种模式操作起来还不够自如,师生间的互动也显生涩,所以我对这样大动干戈的课改并没信心。但是今天随意走进两个教室,其他的不说,单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就让我震撼,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堂课再不是低眉垂眼听书的“闷葫芦”,每个都在参与,每个都在微笑,每个都那么渴望表达,如果不是课改,这样的改变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学习洋思、推广经验、树立典型、提升质量是摆在我们全体教研员乃至全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入的先决条件。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战线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充满信心,需心学习,勇于实践,努力工作,为我县教育事业腾飞而奋斗。
路成利(河南省固始县教研室)
十一月十三日到十九日,我县一行120余人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到江苏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后六中学三所名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观摩学习。通过听课、观摩、听报告等形式,学习了三所名校的先进经验。
三天的学习中,我听了三所学校的五节课,其中四节语文课,一节化学课。几节课听下来,并没有给我想象中的震撼,的确像很多人感觉的那样:精彩处不多,高潮处少见。与我惯常听到的热热闹闹、高潮迭起的小学语文课反差很大。溧水东庐中学的两节课采用了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洋思的两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细究这四节波澜不惊的语文课,还是可以窥见三所名校课堂共同的特质:指向性强、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简约。也正契合了新课程强力倡导的很多理念,比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对于本学科教学也有很多启发,比如面对高年级语文如何长文短教、如何摆脱题海战术、精心设计练习、对于很多农村教师一堂课漫无边际的填鸭,这两种模式的指向性、目的性、简约性应该是可以借鉴的。
听课之余,我们还聆听了三所学校负责人所做的三个报告,主题分别为《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管理+细节+过程=奇迹》、《遵循规律、科学施教,精心打造高效课堂》。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学校的发展、办学理念,三所中学都是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低投入、高产出,绝处逢生,奇迹般地创造出了全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怎能不让人想探寻其中的奥妙呢?能有今天的品牌、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什么?支撑学校发展的内驱力是什么?一所学校的发展由名不见经传到形成品乃至名牌效应,助推器是什么?他们的报告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刚开始推行的决心是:“课堂改革最大的障碍不是学生,而是我们的教师”。我们县也有名校,也有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方面积累独特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打造像洋思中学这样全国知名的学校?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很多学校很多教育者对新课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作为校长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改革的迫切愿望,但在魄力和行动上没有真正像蔡林森那样做到不折不扣执行新课改的理念。
其次是办教育的情结与信念。洋思能有今天,最初蔡校长在抓住实现高效课堂这一核心时,也遭到很多人的非议,很多的攻击,很多人的嘲笑,但他都能忍耐下来,矢志不渝、毫不动摇,这是一种坚定执着的教育信念,不因一点困难而放弃。洋思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是像秦校长一样的洋思人对教育的感情,对教育的不离不弃,对全体学生们的尊重理解,始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切实活起来。
最后是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一所学校之所以成为品牌学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名校,除了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有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也就是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魂。洋思中学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从办学之初洋思人的危机生存忧患、锐意改革进取意识到目前洋思人的出品牌出精品,这都是一个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学校的魂,也就是学校文化。当然学校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长时间甚至是几任校长慢慢积淀。洋思中学“面向全体学生、不放过任何最差一位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从提出到实践与逐步推行,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口号,真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不折不扣落实执行。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学校不需要大张旗鼓广告宣传,而是“每个学生都是我们学校的广告”,把我们现有的学生教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学校主人翁的意识,每个人都能自觉自发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通过学习,我感觉我们县与洋思中学的差距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信心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一定要相信此种模式的在我们这里的可行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认为洋思中学办学成功是以雄厚的物质为基础那是不对的,殊不知洋思中学的起家条件比我们差了多少,现在洋思中学值得骄傲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创造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真的是值得我们对照洋思中学的教师好好的去推敲推敲。
2、后进生的转化是我们与洋思教学质量产生差距最主要的原因。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后进生。在课后,要能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清理,最好做到日日清。
3、对周测、月考的成绩做出认真的分析,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细节决定成败,要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时时、处处渗透着思想教育。
5、树立“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广告”的观念,注意办学的社会效应。团结一切力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研员,这次短暂的学习还是给了自己很大的触动,我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高耗低效,在平时的教学视导时也不断地强调课改理念,但是对所谓的模式来说还是心存疑虑。这一段听了江苏的几节语文课,然后今天又在我县的外国语中学听了两节语文课,对自己震动还是蛮大的。一年前在外国语中学听课的时候,我还颇不以为然,可能是课改初期,教师对这种模式操作起来还不够自如,师生间的互动也显生涩,所以我对这样大动干戈的课改并没信心。但是今天随意走进两个教室,其他的不说,单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就让我震撼,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孩子,一堂课再不是低眉垂眼听书的“闷葫芦”,每个都在参与,每个都在微笑,每个都那么渴望表达,如果不是课改,这样的改变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学习洋思、推广经验、树立典型、提升质量是摆在我们全体教研员乃至全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入的先决条件。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战线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充满信心,需心学习,勇于实践,努力工作,为我县教育事业腾飞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