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低影响景观对乡村景观的启示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宋代画家郭忠恕的《摹王维辋川图》和明代画家仇英的《独乐园图》,从选址、建造手段、植物配置等方面,浅析山水画中的景观场景是如何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营造天人合一的景观环境.旨在从中国山水画中的景观营造理念,为现代美丽乡村景观营造的处理手段提供启示和思路.
其他文献
植物是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元素,可食性植物则是众多植物中具有可食用功能并用于园林景观配置的植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兼并观赏和食用功能的园林越来越受大众喜爱,也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本研究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角度出发,阐述了可食植物的概念,分析可食植物优势与特征,并以昆明市为例,探究其在昆明市不同城市类型绿地空间中的运用,以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科学搭配手法等,并探讨了它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特征.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人们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加剧,人们应重视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绿地在城市防震避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城市绿地作为逃生场地、紧急疏散通道和货物存储区等防灾空间使用,可以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建立健全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园林景观建设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不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城市化建设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来看,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本研究在此方向进行探讨和思考.
为提升植物景观视觉效果,阐述了植物色彩配置的相关理论,从协调性、对比性、均衡性、季相性4个方面分析了色彩在植物景观中的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色彩在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公园绿化中的应用,以期为植物景观营造和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美丽校园正在逐步进行中.为促进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其研究背景及其应用意义.以东北林业大学主校区为例,对现状数据、问题进行汇总,对不合理的景观依据新标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以达到全面提升校园景观的效果.对虚拟漫游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校园改造设计和构建数字校园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式.利用其交互性与多感知性,让使用者直观、真实地感受到校园内的四季变化,最终实现“足不出户,走遍全国各大高校”的梦想.
以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以园林树木观赏性为研究方向,在园林绿化日常巡查工作及养护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主要以园内现有树木资源为基础,表述出树形观赏性、树叶观赏性、树果观赏性、树花观赏性的所见所感所悟.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各功能区景观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各功能区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教学楼、教工家属区、田径场、翠湖文化广场、含笑湖生态文化广场等功能区中植物选用、配置合理,植物观赏多样性高;而东门、第二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1区、园林楼等功能区存在植物配置缺乏场地特色、文化景观不足、后期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合理建议.
以雍景四季小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对北京市雍景四季小区公共空间进行儿童友好度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该社区公共空间在儿童友好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的三条策略,以期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成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以苏州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B08庭院改造项目为例,探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尊重当地村民意愿,充分发掘乡村地域文化,形成由设计师引导,村民主动参与设计和施工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乡村赋能的景观设计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连民村,经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工程的打造,已经初步完成了基础设施的改善,由原来上海远郊的小乡村变为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的出台,给连民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通过对连民村现存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现存公共建筑与民居进行梳理和评估,提出了基于连民村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建筑,提升了生态环境,引入产业,合理利用并改造现有建筑,进行功能与艺术的升华,使连民村整体振兴项目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