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X连锁Alport综合征COL4A5突变嵌合体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bin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4例男性X连锁Alport综合征COL4A5突变嵌合体病例,为该病的家庭诊断、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增强临床医生对Alport综合征突变嵌合体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检索和收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遗传性肾脏病注册登记系统数据库并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病例资料。入选符合Alport综合征临床诊断,经二代测序或Sanger测序有COL4A5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突变位点有突变型峰与野生型峰同时存在,疑似COL4A5突变嵌合体的男性患者进入本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试剂盒法提取多组织基因组DNA,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基因突变位点。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并复习。

结果

4例COL4A5突变体细胞合并生殖细胞嵌合体男性患者入选本研究。例1表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多组织(外周血、唾液、尿液)DNA检测到COL4A5 c.3455-1G>A嵌合突变。例2表现为血尿、微量白蛋白尿,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多组织(外周血、唾液、皮肤成纤维细胞)DNA发现COL4A5 c.4994+1G>A嵌合突变。例3表型表现为血尿、无蛋白尿,外周血和毛发柄DNA检测到COL4A5 c.3535G>A嵌合突变。例4表型表现为血尿,无蛋白尿,肾功能正常,无身材高大、睾丸小等,皮肤成纤维细胞DNA测序示COL4A5 c.3106G>A嵌合突变。例3和例4因无法获取标本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但结合其生育史及无身材高大和睾丸小的临床表现,不考虑47,XXY或46,XY/47,XXY嵌合。文献复习显示COL4A5突变等位基因占比及突变类型与男性X连锁Alport综合征突变嵌合体患者的肾脏表现相关。

结论

男性X连锁Alport综合征突变嵌合体患者的表型较半合突变者轻,且表型与突变等位基因占比、基因突变类型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早期诊断淋巴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TACT)的价值及分析不同评估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淋巴瘤患者,患者接受淋巴瘤标准化疗方案治疗。通过视觉法及半定量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治疗前后心肌摄取18F-FDG情况,计算治疗后与治疗前SUVmax
目的分析比较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特点和消化内镜分型,并评估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及判断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南京鼓楼医院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6.4±18.1)岁]未经治疗、病理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讨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手术及131I治疗后疗效分类,并分析影响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56例高危DTC患者[男70例,女186例;年龄(47.6±12.9)岁]。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以及患者术后半年刺激状态下所测数据将患者分为最佳治疗反应(ER)组、疗效不确定(IDR)组、血清学反应欠佳(
目的探索177Lu标记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TATE)的最佳条件,评价标记物的生物学性质并行小鼠显像。方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实现177Lu-NOTATATE的快速制备,确定最佳标记条件,测定其放化纯、体外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率及脂水分配系数。取24只正常昆明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经尾静脉注
目的制备68Ga-2-(4,7-二乙酸)-1,4,7-三氮杂环壬烷-1-戊二酸(NODAGA)-YHWYGYTPQNVI (GE11),研究其对胰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GE11偶联NODAGA后用68Ga进行标记,测定其标记产率、放化纯、亲水性、体外稳定性和特异性。建立人胰腺癌BxPC3荷瘤裸鼠模型9只,分别于注射后30和90 min行microPET显像,并在90 min时获取主要器官及肿瘤的放
期刊
期刊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治的应用逐渐广泛。与PET/CT相比,PET/MR具有软组织对比度高、辐射少、多参数成像、能够提供更多功能参数等优点。该文综述了18F-FDG PET/MR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分期、再分期和预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影像介导操作在世界范围内用于治疗原发性肝肿瘤和肝转移。这些局部区域治疗包括局部肿瘤消融和经动脉疗法,偶尔也可将无法手术的患者降级至可手术状态。数据表明,对于小于2 cm的肝细胞癌,消融可能优于手术。这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导管介导的治疗,如单纯栓塞、经动脉化学栓塞和载药微球是为不能手术患者提供生存获益的代表性潜在技术。该综述重点介绍了最常用的技术和支持其当前治疗肝肿瘤适应证的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