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每年都差不多的一顿饭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廿九暝,全家坐圆圆,年兜好日子,围炉过新年。桌顶酒菜满满是,鸡鸭封肉红瓜鱼,一盘长年菜,一碗金针煮木耳。红膏鲟,乌鳗鱼,吃血蚶才会大赚钱,大人孩子笑咪咪。祝公妈,岁寿吃百二,平安无代志。
  —— 厦门童谣·围炉歌
  因为生活习惯的关系,平时家里人吃饭的饭点都不太一样,除了有朋友来家里吃饭,或者先人家祭,几乎很少有一家人坐在一起正正经经地吃饭的场面,更别说去外面吃了,这种要大家坐下来一起吃的饭,一度让我觉得很正经。


  在厦门,家里吃正经饭的机会很多,每一家都有很多祖先需要纪念,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们,还有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们,在讲究的家庭里,一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摊,一煮起来便是十来人的饭,所幸母亲凭着常年摆摊卖快餐的手脚,操持得很轻松,但到我读初中时,奶奶决定把祖先们的位置挪去了庙里供奉,然后在供奉的牌位上还留了一个自己的位置,说是为了让我以后的媳妇能够少操持几顿。除了这些日子,家里要慎重对待的几顿饭,也就剩普度和过年了,但现在普度也就是简单拜拜农历七月冥阳通途的好兄弟,至于正经吃大家也都忙忘了,或许是现在日子好过了,对于吃的期待与憧憬亦不如拍照发微信朋友圈来得有满足感,即便如此,还有一顿要正经对待的,便是二九暝的围炉。
  除夕这个词在闽南语的表述里不怎么流行,在口头表述上,大家依旧还保有农耕日历的习惯,称“二九暝”或者“三十暝”,至于二九或三十,就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定,后来大家不种地,也不怎么关心农历了,“二九暝”,“二九暝”叫习惯了,即便是三十日,也都“二九暝”了。至于年夜饭这个词,在厦门话的表述里显得很生分,较常说的还是围炉,听起来颇有团圆围坐的暖意,而围坐在火炉旁,烫烫这个夹夹那个,正是厦门年夜饭的不二写照。至于围坐的炉子,有说早时候是取暖的,裹上红纸的红泥小火炉,亦说是码头的小火锅,但至今便已是热气蒸腾的电磁炉。
  至于围炉的缘起已难得知,或许是冷天里自然地向暖而围,或许是借取炉火在民俗中的净化意象,总之旧时是要守岁到天明的,若没有点取暖的设备,怕是要冷得难过,而炉便成了守岁熬夜的好伴侣。现今守岁到天光的习俗应该没多少人做了,熬夜取暖的应景伴侣亦成了一锅锵锵滚的暖火锅,借着冬日里的暖意觥筹交错,但同样的是,一家人一起又度过了一年的第365日,等着春天破寒而来。
  我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厦门人,我的妈妈是漳州龙海人,我的爸爸是泉州南安人,祖辈在1920年左右来到厦门讨生活,先祖墓碑上最开头的两个字是南安,我之所以会记得这些,以前二九暝围炉前,奶奶都要祭家神与祖先,慎独、知本的习性便在此刻强调。还有一项要做的便是贴春联,贴春联的浆糊是热水冲地瓜粉,还有放鞭炮,记得有一年的二九暝买到了几门哑的烟花,草草放完便觉得很不尽兴,但后来厦门开始禁止放鞭炮,那年的兴估计很难再在厦门燃尽了,如今的二九暝幽静许多,当钻入被窝后,忽然有人偷偷放起了烟花,心里居然会有点发烦。
  围炉菜


  围炉几乎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顿晚饭,这顿饭上的菜,也早被赋以菜以外的意义,食物的象征主义中的祝福加成,让我们去置办它的时候,亦不敢草率,比起一站式到位日日如一的生鲜超市或小区市场,不再去传统市场走一遭,或许就失去了年前那幸福的操持感。所以当接到这篇文章的要求时,我诚惶诚恐地想,还是得去趟八市,才能对得起这顿纸上谈兵的围炉菜。
  我的童年往事差不多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后来的正经插画创作也是从此缘起,所以得了个朋友给我封的“八市英雄儿女”称号,但除了对于旧日的情怀,我在买菜上是个白目,挑选的原则一般就是自然好看的都难吃不到那里去,去传统市场就是喜爱那种泥泞的众生场的氛围与儿时在这代生活的熟悉直觉。而我的太太思静,自小在家里的农场里长大,自然主义的审美加上食用主义的经验,及时掩的菜,而我就喜欢个“场”,纯粹就是去吃菜市场小吃的。好鱼好菜好果子,饿了吃碗面线糊,嘴馋了来块满煎糕,口渴了有甘蔗汁,还有健康水果吧,虽然伴着泥泞和纷扰,但尽量满足需取便是传统市场的魅力所在。厦门的老市场在我心中亦各有所长,例如二市的土笋冻,霞溪路第七市场的干货,百家村菜市场的丸子,以及八市的海鲜,不会做菜的人总是把买菜当成一场旅行,爱做菜的人则会把它当成一次寻宝。
  很奇怪,记忆里每次去八市总有哪吒闹海的感觉,路面永远有晒不干的水,两旁水族四仰八叉,一双拖鞋,啪啪啪地甩得满后小腿都是泥斑。这次去也碰到了今年冬天少有的几个阴雨天,我们穿着两件亮绿色的羽绒服,隆重地拖着一辆不锈钢拖车,像是闯进菜园子的两条喜悦的菜青虫,在人群与摊位的200瓦灯泡中蠕着虫子版的雨中曲,羽绒服里藏着昨日郑重开下的备忘单。
  鸡一只,猪肚一副——猪肚和鸡炖汤,来做暖炉的汤底。鸡、鱼与三层肉在闽南民间的祭礼里扮演的是小三牲的角色,鸡作为常见的“牲”,是因为它体积不大,好处理又常见,去毛后完完整整摆在台面上亦显诚意所在,猪肚作为最受欢迎的猪内脏亦在年节时成为大家的心头好,在旧时也是礼俗中的常见馈赠品。
  封猪脚是厦门很家常的一道硬菜,炒糖乌后,香菇、金钩或鱿鱼干,或者再加点炸过的芋头,加点酒,在高压锅里焖至熟烂便好,结实又肥厚的猪脚一直给人以健壮富贵的意象,在旧时亦是年节时的必备食材,而以前的闽南人对自己日常最佳饮食的想象就是吃饭配猪脚,猪脚芋头中的芋头,因为它本身较强的繁衍能力,便有多子多福的意象,但看着眼前如混世魔王般的女儿,我亦不敢去想将来我多子多福的景象。
  鱼的做法多是清蒸、糖醋或者酱油水,厦门临海,八市也是以各式海产出名,厦门的渔产以带鱼最盛,带鱼以本港产的珠带最为有味,二九暝吃鱼,亦是得了自然便利,去市场前母亲嘱咐了我们要买红瓜鱼,红瓜鱼便是大黄鱼,早前为厦门内海的盛产,通体偏金黄,早时亦为上得了台面的佳品,但后来因为暴力打捞产量暴减,亦趋金贵,满满当当一趟走来,思静临时起意买了条桂鱼清蒸。   农历十一二月是贝类的盛季,又便宜又好,本地扇贝在八市也才九元一斤,买上一些下暖炉,也是个鲜甜的回忆。流传在厦门民间的求财小仪式里,除了去南普陀钻钱眼石外,就是在二九暝吃血蚶,因为蚶壳相磨的声音极似铜钱的声响,所以人们相信食蚶有富贵隆丰的意象,而且吃过的蚶壳要尽数藏到床下,直到初五才能扫掉。血蚶的吃法也相对独特,只需在暖炉里烫一下,便可掰开壳子食用,但烫的那一下还颇要技术,即不能把蚶烫开又得好开壳,吃时红色的蚶汁外流,颇有点茹毛饮血的感觉。
  鱼贝虾蟹,都有甲壳,以前的人取这些甲壳类动物的“甲”意“甲第一等”,常有莲花叶上爬个螃蟹的图案,就是“连登甲第”的意思。而煮熟了浑身通红的红蟳,亦是围炉旁常见的海鲜,富含红膏的红蟳在日常亦是大补,是好面子的闽南人觉得很上得了台面的一道菜。其烹饪方式也很简单,即把螃蟹洗净后放锅里,一碗水煮到干即可。除了红膏蟳,花蟹亦是不错的选择,它不如红蟳那般坚硬,但肉更鲜甜,特别是放凉的花蟹,更有一番滋味,每到年节母亲都会烦恼菜市上红蟳大虾价格令她买不下手,常常买几只寻常花蟹或者几斤对虾应付过去。
  我一直觉得丸子是暖炉的好伴侣,每每下锅便焦急地等它浮起来,传统的二九暝亦离不开丸子,取其圆状,意味“团团圆圆”。八市里的丸子不少,多是深沪风味,之早在开禾路有个叫亚生的先生专卖厦门传统鱼丸,可惜因为做鱼丸的鱼类小产凑不齐,现今便干脆摆起鱼摊,因为先前做花现沙茶面的缘故,常找他买鱼丸,后来花现沙茶面关了,我们每每相见都有些相惜的感觉。后来我便决定去百家村菜市场找另一间心头所好的丸子店,店东早年特地到潮汕学艺,用料亦是精纯,到了年节时更会特制猪肚丸与墨鱼丸,不过他日常的丸子就已经够好了。
  “甜粿”也是必须要的。厦门话的年糕叫甜粿,旧时年节前各家都会蒸年糕互相馈赠,后来大家把这个习惯交给了商店,早些年前的新南轩便是以年糕出名,而后随着思明南路的拆迁改造,也就乘着瓦砾而去。甜的意象,在这么重要的一顿饭里亦为人所珍视,这种分布在舌尖前段的幸福感亦是祈求吉愿的好暗示,在新年时吃到一块裹着蛋煎得有点发焦的红糖年糕也是一段好时光。有甜粿亦有咸粿,咸粿由米浆制成,亦细分为菜头粿、金瓜粿和芋粿,还得加胡萝卜、崇武淡虾皮和香菇,煎一下咸香兼备又外焦里嫩,年节间又便于存放。
  萝卜、茼蒿、芥蓝、菜心、芫荽——总觉得福建就像个暖炉,一锅汤里即容得下山珍海味,亦能存菜根菜叶,大家都进来烫一烫煮一煮,即便是菜根也能有个好口彩。萝卜就一直都为彩头的代言,但最重要的还是冬日的萝卜菜心,经霜打后的别样甜在吸引人,特别是经过暖炉里的汤头加持过,更是一番舒服。至于二九暝一定要吃的菜除了萝卜外,还要有全头全尾的叶子菜,据说这样好头好尾是对长辈的长寿祝福。
  家拥竹山的思静觉得冬笋是冬季最高级的食材了,搭配一桌油腻显得清仙嫩爽,放在暖炉清煮亦增鲜甜,但冬笋老化得极快,要知道山里在生长期的竹子可是能在一夜间拔得挺高的,若吃不完也要把它烫熟存放,而要如冬笋般清甜,亦是我这种酸文人对自己最好的祈愿了。
  我们家的二九暝
  我的妈妈自小长于乡村,所以在她操持下的围炉菜都是以炸为主,在她小时候家里过年也要炸一堆东西,炸好了放笸箩里,这样既好吃又便于存放,客人来家里,只要拿出来重新加热,或者做上新的浇头,更或者凉凉地直接吃,立马就解决了大半桌菜。每到过年妈妈便要炸好几盆食物放在家里,几乎可以从除夕吃到十五,看着油花在锅里封腾,听着啪啪啪的从食物中挤出空气的声音,油锅亦欢腾得像过年。妈妈的角美天妇罗几乎是无所不炸,鸡翅、醋肉、排骨酥,鱿鱼、带鱼、菜丸子,对虾、芋头、五香条。客人来了,祭上炸物,打开暖炉,便可对付上好一阵子。母亲的手脚极快,但偶有神逻辑,她有天劝我多吃点五香条,说是能降火,问她原因,她说里面有荸荠……而思静作为清新派媳妇,便担起了做菜的任务,信奉条理的她不怎么喜欢这般有炸无类的一锅端,封肉、蒸鱼的事便为她所欲为,所幸这样倒成了一个技术加优质组合,而得利的便是生性疏懒的父亲和素爱当保安旁观的我,当然还得防止1岁3个月的女儿在一旁捣乱。
  二九暝之于我便是跑腿买匆忙间遗漏的小配料、贴门联与吃,还有看电视。因为家里人都不喝酒,所以二九暝的围炉菜很快就吃饱了,剩下的留到明天以表今年有余,大家亦没得酒后吐真言的机会,只好悻悻地一起看那套每年都差不多的晚会,父亲偶尔会想看看别的,但我觉得别的虽新,但不看旧的那套晚会怪别扭的,于是早点吃饱犯困的人便去睡了,没什么兴致的人就磕瓜子看晚会,等着睡意来袭。等家里人关灯,盖被子睡觉了,这二九暝算是过了,至于守岁到天光,那只存在于妈妈面对童年往事感叹今不如惜的闲谈里。
  因为生活习惯的关系,平时家里人吃饭的饭点都不太一样,除了有朋友来家里吃饭,或者先人家祭,几乎很少有一家人坐在一起正正经经地吃饭的场面,更别说去外面吃了,这种要大家坐下来一起吃的饭,一度让我觉得很正经。
  在厦门,家里吃正经饭的机会很多,每一家都有很多祖先需要纪念,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们,还有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们,在讲究的家庭里,一年下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摊,一煮起来便是十来人的饭,所幸母亲凭着常年摆摊卖快餐的手脚,操持得很轻松,但到我读初中时,奶奶决定把祖先们的位置挪去了庙里供奉,然后在供奉的牌位上还留了一个自己的位置,说是为了让我以后的媳妇能够少操持几顿。除了这些日子,家里要慎重对待的几顿饭,也就剩普度和过年了,但现在普度也就是简单拜拜农历七月冥阳通途的好兄弟,至于正经吃大家也都忙忘了,或许是现在日子好过了,对于吃的期待与憧憬亦不如拍照发微信朋友圈来得有满足感,即便如此,还有一顿要正经对待的,便是二九暝的围炉。
  除夕这个词在闽南语的表述里不怎么流行,在口头表述上,大家依旧还保有农耕日历的习惯,称“二九暝”或者“三十暝”,至于二九或三十,就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定,后来大家不种地,也不怎么关心农历了,“二九暝”,“二九暝”叫习惯了,即便是三十日,也都“二九暝”了。至于年夜饭这个词,在厦门话的表述里显得很生分,较常说的还是围炉,听起来颇有团圆围坐的暖意,而围坐在火炉旁,烫烫这个夹夹那个,正是厦门年夜饭的不二写照。至于围坐的炉子,有说早时候是取暖的,裹上红纸的红泥小火炉,亦说是码头的小火锅,但至今便已是热气蒸腾的电磁炉。   至于围炉的缘起已难得知,或许是冷天里自然地向暖而围,或许是借取炉火在民俗中的净化意象,总之旧时是要守岁到天明的,若没有点取暖的设备,怕是要冷得难过,而炉便成了守岁熬夜的好伴侣。现今守岁到天光的习俗应该没多少人做了,熬夜取暖的应景伴侣亦成了一锅锵锵滚的暖火锅,借着冬日里的暖意觥筹交错,但同样的是,一家人一起又度过了一年的第365日,等着春天破寒而来。
  我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厦门人,我的妈妈是漳州龙海人,我的爸爸是泉州南安人,祖辈在1920年左右来到厦门讨生活,先祖墓碑上最开头的两个字是南安,我之所以会记得这些,以前二九暝围炉前,奶奶都要祭家神与祖先,慎独、知本的习性便在此刻强调。还有一项要做的便是贴春联,贴春联的浆糊是热水冲地瓜粉,还有放鞭炮,记得有一年的二九暝买到了几门哑的烟花,草草放完便觉得很不尽兴,但后来厦门开始禁止放鞭炮,那年的兴估计很难再在厦门燃尽了,如今的二九暝幽静许多,当钻入被窝后,忽然有人偷偷放起了烟花,心里居然会有点发烦。
  围炉菜
  围炉几乎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顿晚饭,这顿饭上的菜,也早被赋以菜以外的意义,食物的象征主义中的祝福加成,让我们去置办它的时候,亦不敢草率,比起一站式到位日日如一的生鲜超市或小区市场,不再去传统市场走一遭,或许就失去了年前那幸福的操持感。所以当接到这篇文章的要求时,我诚惶诚恐地想,还是得去趟八市,才能对得起这顿纸上谈兵的围炉菜。
  我的童年往事差不多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后来的正经插画创作也是从此缘起,所以得了个朋友给我封的“八市英雄儿女”称号,但除了对于旧日的情怀,我在买菜上是个白目,挑选的原则一般就是自然好看的都难吃不到那里去,去传统市场就是喜爱那种泥泞的众生场的氛围与儿时在这代生活的熟悉直觉。而我的太太思静,自小在家里的农场里长大,自然主义的审美加上食用主义的经验,及时掩的菜,而我就喜欢个“场”,纯粹就是去吃菜市场小吃的。好鱼好菜好果子,饿了吃碗面线糊,嘴馋了来块满煎糕,口渴了有甘蔗汁,还有健康水果吧,虽然伴着泥泞和纷扰,但尽量满足需取便是传统市场的魅力所在。厦门的老市场在我心中亦各有所长,例如二市的土笋冻,霞溪路第七市场的干货,百家村菜市场的丸子,以及八市的海鲜,不会做菜的人总是把买菜当成一场旅行,爱做菜的人则会把它当成一次寻宝。
  很奇怪,记忆里每次去八市总有哪吒闹海的感觉,路面永远有晒不干的水,两旁水族四仰八叉,一双拖鞋,啪啪啪地甩得满后小腿都是泥斑。这次去也碰到了今年冬天少有的几个阴雨天,我们穿着两件亮绿色的羽绒服,隆重地拖着一辆不锈钢拖车,像是闯进菜园子的两条喜悦的菜青虫,在人群与摊位的200瓦灯泡中蠕着虫子版的雨中曲,羽绒服里藏着昨日郑重开下的备忘单。
  鸡一只,猪肚一副——猪肚和鸡炖汤,来做暖炉的汤底。鸡、鱼与三层肉在闽南民间的祭礼里扮演的是小三牲的角色,鸡作为常见的“牲”,是因为它体积不大,好处理又常见,去毛后完完整整摆在台面上亦显诚意所在,猪肚作为最受欢迎的猪内脏亦在年节时成为大家的心头好,在旧时也是礼俗中的常见馈赠品。
  封猪脚是厦门很家常的一道硬菜,炒糖乌后,香菇、金钩或鱿鱼干,或者再加点炸过的芋头,加点酒,在高压锅里焖至熟烂便好,结实又肥厚的猪脚一直给人以健壮富贵的意象,在旧时亦是年节时的必备食材,而以前的闽南人对自己日常最佳饮食的想象就是吃饭配猪脚,猪脚芋头中的芋头,因为它本身较强的繁衍能力,便有多子多福的意象,但看着眼前如混世魔王般的女儿,我亦不敢去想将来我多子多福的景象。
  鱼的做法多是清蒸、糖醋或者酱油水,厦门临海,八市也是以各式海产出名,厦门的渔产以带鱼最盛,带鱼以本港产的珠带最为有味,二九暝吃鱼,亦是得了自然便利,去市场前母亲嘱咐了我们要买红瓜鱼,红瓜鱼便是大黄鱼,早前为厦门内海的盛产,通体偏金黄,早时亦为上得了台面的佳品,但后来因为暴力打捞产量暴减,亦趋金贵,满满当当一趟走来,思静临时起意买了条桂鱼清蒸。
  农历十一二月是贝类的盛季,又便宜又好,本地扇贝在八市也才九元一斤,买上一些下暖炉,也是个鲜甜的回忆。流传在厦门民间的求财小仪式里,除了去南普陀钻钱眼石外,就是在二九暝吃血蚶,因为蚶壳相磨的声音极似铜钱的声响,所以人们相信食蚶有富贵隆丰的意象,而且吃过的蚶壳要尽数藏到床下,直到初五才能扫掉。血蚶的吃法也相对独特,只需在暖炉里烫一下,便可掰开壳子食用,但烫的那一下还颇要技术,即不能把蚶烫开又得好开壳,吃时红色的蚶汁外流,颇有点茹毛饮血的感觉。
  鱼贝虾蟹,都有甲壳,以前的人取这些甲壳类动物的“甲”意“甲第一等”,常有莲花叶上爬个螃蟹的图案,就是“连登甲第”的意思。而煮熟了浑身通红的红蟳,亦是围炉旁常见的海鲜,富含红膏的红蟳在日常亦是大补,是好面子的闽南人觉得很上得了台面的一道菜。其烹饪方式也很简单,即把螃蟹洗净后放锅里,一碗水煮到干即可。除了红膏蟳,花蟹亦是不错的选择,它不如红蟳那般坚硬,但肉更鲜甜,特别是放凉的花蟹,更有一番滋味,每到年节母亲都会烦恼菜市上红蟳大虾价格令她买不下手,常常买几只寻常花蟹或者几斤对虾应付过去。
  我一直觉得丸子是暖炉的好伴侣,每每下锅便焦急地等它浮起来,传统的二九暝亦离不开丸子,取其圆状,意味“团团圆圆”。八市里的丸子不少,多是深沪风味,之早在开禾路有个叫亚生的先生专卖厦门传统鱼丸,可惜因为做鱼丸的鱼类小产凑不齐,现今便干脆摆起鱼摊,因为先前做花现沙茶面的缘故,常找他买鱼丸,后来花现沙茶面关了,我们每每相见都有些相惜的感觉。后来我便决定去百家村菜市场找另一间心头所好的丸子店,店东早年特地到潮汕学艺,用料亦是精纯,到了年节时更会特制猪肚丸与墨鱼丸,不过他日常的丸子就已经够好了。
  “甜粿”也是必须要的。厦门话的年糕叫甜粿,旧时年节前各家都会蒸年糕互相馈赠,后来大家把这个习惯交给了商店,早些年前的新南轩便是以年糕出名,而后随着思明南路的拆迁改造,也就乘着瓦砾而去。甜的意象,在这么重要的一顿饭里亦为人所珍视,这种分布在舌尖前段的幸福感亦是祈求吉愿的好暗示,在新年时吃到一块裹着蛋煎得有点发焦的红糖年糕也是一段好时光。有甜粿亦有咸粿,咸粿由米浆制成,亦细分为菜头粿、金瓜粿和芋粿,还得加胡萝卜、崇武淡虾皮和香菇,煎一下咸香兼备又外焦里嫩,年节间又便于存放。   萝卜、茼蒿、芥蓝、菜心、芫荽——总觉得福建就像个暖炉,一锅汤里即容得下山珍海味,亦能存菜根菜叶,大家都进来烫一烫煮一煮,即便是菜根也能有个好口彩。萝卜就一直都为彩头的代言,但最重要的还是冬日的萝卜菜心,经霜打后的别样甜在吸引人,特别是经过暖炉里的汤头加持过,更是一番舒服。至于二九暝一定要吃的菜除了萝卜外,还要有全头全尾的叶子菜,据说这样好头好尾是对长辈的长寿祝福。
  家拥竹山的思静觉得冬笋是冬季最高级的食材了,搭配一桌油腻显得清仙嫩爽,放在暖炉清煮亦增鲜甜,但冬笋老化得极快,要知道山里在生长期的竹子可是能在一夜间拔得挺高的,若吃不完也要把它烫熟存放,而要如冬笋般清甜,亦是我这种酸文人对自己最好的祈愿了。
  我们家的二九暝
  我的妈妈自小长于乡村,所以在她操持下的围炉菜都是以炸为主,在她小时候家里过年也要炸一堆东西,炸好了放笸箩里,这样既好吃又便于存放,客人来家里,只要拿出来重新加热,或者做上新的浇头,更或者凉凉地直接吃,立马就解决了大半桌菜。每到过年妈妈便要炸好几盆食物放在家里,几乎可以从除夕吃到十五,看着油花在锅里封腾,听着啪啪啪的从食物中挤出空气的声音,油锅亦欢腾得像过年。妈妈的角美天妇罗几乎是无所不炸,鸡翅、醋肉、排骨酥,鱿鱼、带鱼、菜丸子,对虾、芋头、五香条。客人来了,祭上炸物,打开暖炉,便可对付上好一阵子。母亲的手脚极快,但偶有神逻辑,她有天劝我多吃点五香条,说是能降火,问她原因,她说里面有荸荠……而思静作为清新派媳妇,便担起了做菜的任务,信奉条理的她不怎么喜欢这般有炸无类的一锅端,封肉、蒸鱼的事便为她所欲为,所幸这样倒成了一个技术加优质组合,而得利的便是生性疏懒的父亲和素爱当保安旁观的我,当然还得防止1岁3个月的女儿在一旁捣乱。
  二九暝之于我便是跑腿买匆忙间遗漏的小配料、贴门联与吃,还有看电视。因为家里人都不喝酒,所以二九暝的围炉菜很快就吃饱了,剩下的留到明天以表今年有余,大家亦没得酒后吐真言的机会,只好悻悻地一起看那套每年都差不多的晚会,父亲偶尔会想看看别的,但我觉得别的虽新,但不看旧的那套晚会怪别扭的,于是早点吃饱犯困的人便去睡了,没什么兴致的人就磕瓜子看晚会,等着睡意来袭。等家里人关灯,盖被子睡觉了,这二九暝算是过了,至于守岁到天光,那只存在于妈妈面对童年往事感叹今不如惜的闲谈里。
其他文献
一篇《欧洲人如何享受户外》的文章提到:“大部分欧洲人度过周末的方式是这样的,开车到一个幽深的山谷里,停下,下车走上四十分钟,或者干脆慢跑,到一个味道不错的饭馆用餐,这顿饭的时间多半要用上几个小时。之后,找个湖边,把钓竿一甩,静静地享用下午的太阳,或者找一个不太高的小山,慢慢地徒步到山顶,来点红酒,等着太阳下山。”  国内对将这种画面引入现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太多人希望“从疯狂的城市生活里出逃”,却
期刊
每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在厦门这个小渔村里……
期刊
对第一次赴美国自驾的访客来说,东海岸堪称“最美国”生活样本。这里汇集了纽约这样的美国最大城市,最古老历史名城费城以及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如果再加上东南海岸的佛罗里达“阳光之旅”,此趟行程堪称完美经典。相较于西部的粗犷奔放,东海岸多以精英、知识分子自居。我的自驾之旅,选择这条最经典的线路,以此为切口认识“最美国”生活。  Day1-2 纸醉金迷大都市  行程:纽约  在肯尼迪机场提车后,美国东海岸的
期刊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当你来到台北,你会发现台北能够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台北汇集了异常丰富的文学资源:这里拥有最多的出版社、最多的书店、最丰富的展览。在台湾,你想成为一名作家,不管你是来自高雄,或是来自台南,你最后一定会到台北来。  但是对我来说,台北或许并不是一个适合创作的城市。在台湾,有很多地方都比台北适合创作,如果你写乡村题材,你可能会到美浓去。但是台北却同样给予写作者许多的养分,
期刊
认识一个地方,从旅游信息到文学作品,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大概是最好的起点。从某种程度而言,独立书店在一座城市所呈现出的状态,是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城市品质的标准之一。因为独立书店往往承载展现在地文化及文化启蒙的功能,除了有在地的出版品外,在地创作者的作品,各种文化沙龙、展览,读者交流活动,使阅读在地并不只限于文本,更扩及文化艺术的多元面向。居民透过自身的历史观照与土地情感连结,对所居住的地方有更多感
期刊
“麦田狂想”合作计划带动了一股巨大的杂粮复兴运动,过去仰赖大宗进口的大豆、玉米等杂粮的种植都随着小麦回到了台湾土地上,而且是以一种友善的方式:不施农药,不毒鸟,更不用除草剂。  水滚了,一把面条放下去,我屏息期待着,期待那股令人舒爽的气息飘来,咦,奇怪怎么没有呢?面条翻了翻,搅了搅,都快熟透了,依然阙如。明明也是全麦的面条啊?把包装袋拿来瞧了瞧,材料标示确实是全麦面粉,啊!莫非就是少了“喜愿面包工
期刊
萝卜糕  林语堂非常喜爱的一种平和小吃,由白萝卜、香菇、干虾仁、红葱头、腊肠、粘米粉等等原料加工而成。他在离开家乡的几十年中,一有机会就要尝一尝这萝卜糕,回味一下童年的农家生活。故乡之味,正是林语堂暮年闻着水仙之香,渴望在春节时候吃到的萝卜糕之味吧。  枕头饼  因形似长枕得名。传说名扬于明代嘉靖年间,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以至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  小溪镇县城  大
期刊
混着味觉、视觉、触觉的8条台湾小旅行  2014年,台湾的“梦田文创”推出一项环绕着“独立书店”的整合性计划,邀请导演侯季然拍摄《书店里的影像诗》,记录台湾四十家特色独立书店,并推出电视剧《巷弄里的那家书店》、策划制作专书《书店本事:在地图上闪耀的阅读星空》。撰写《书店本事》的郭怡青女士,在完成书店的采访之旅后,感慨地说,“这次采访对我而言,犹如一场超时空的人文之旅,环岛一周,透过不同时代的书店故
期刊
摄像机里的书店旅行  三分钟的书店影像,给观众一个印象,诱发兴趣,对书店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侯季然的摄影擅长影像实验,以“唐山书店”的拍摄为例,他聚焦于磨损的地板,甚至将摄影机倒着拍摄,尾随店主陈隆昊的步伐,探看这些被经年踩踏的有机纹理。之所以倒着拍,一方面反映了唐山书店所位处的地理空间──地下室;另一方面似也隐喻其秉持的“地下观点”。  十几年来,侯季然造访唐山书店无数次,然而从不知店主陈隆昊的真
期刊
食  台一牛奶大王  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三段82号  +886-223634341  每日10:00-24:00  创始于1956年的“台一牛奶大王”,地处台大对面,乃台北市知名的老字号甜品店。就侯季然记忆所及,他就读小学时,母亲初次带他赴公馆逛街,沿途所见多是青春正茂的大学生,空气中弥散着荷尔蒙的气味,有别于他自小居住、百货公司林立的东区闹市,令小小的他心荡神驰。台一是许多台大人的共同回忆,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