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特色专业的内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探讨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特色专业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95-02
一、特色专业的内涵
特色专业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就像一个标签,让一个学校被大众所熟知。例如,当学生在高考之后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肯定是对学校和专业二者同时进行考量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的专业,这为考生在选择时也提供了参考。教育部最近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名单,虽然在这一批的学科名单里并没有涵盖一些知名高校的优势、特色的专业,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专业在民众中的认可度。
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方面还未有“一流”的这类提法。作为特色专业这个概念而言,对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都是同样适用的,都是各院校竭力去打造的。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具有铁路背景的高职院校,其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铁道类专业,和依托铁道类专业近年才开展起来的轨道类专业都可以算是特色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让这些专业在各类招生中异常火爆。由此,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方面是可以展示出学校的专业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特色专业的标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对于特色专业,各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而言,特色专业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且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较长的建设期而形成的,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而且声誉较高。正如之前所提及的特色专业的标签效应,特色专业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这个层面上看,要作为一个学校的特色专业,它在学校的专业结构中应处于前列,换言之特色专业应首先是学校的总体专业中办学质量较高、占优势的专业。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这3个概念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在这个培养目标中,“技术”这个词不仅仅是指技术应用能力,更多是指技术的革新能力。这也是和中职培养目标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对于特色专业而言,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首要的。
(二)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按照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分类进行有区别地建设。比如对待一些公共类的基础课程而言,应该加强与专业相衔接的改革,可以采取以专业群的方式来对公共课进行改造,将专业群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公共课的教学大纲中,只有这样公共类课程才能真正融入到专业中,而不是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一个部分。同样,对以理论为主的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也要分类进行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围绕着准确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展开,这才能保证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会脱离方向。
(三)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无论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教学都是非常重视的,大多数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都达到50%以上,而且都会有至少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或跟岗实习。职业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一方面通过提高课时来确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强化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提高课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而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占据了重要方面,是各职业院校不可忽略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展了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改革,通过实训室的标准化、实践教学项目的标准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学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共识,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真正含义在于,对教师个体和师资结构是同等强调的,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手段,尤其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等形式提升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招聘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等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的双师水平。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开展,才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这些基本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专业的社会声誉。
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的评价
按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方面,从定位与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专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社会贡献与创新这八方面构建起“职業教育特色专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
由于本评价指标的立足点是职业教育,包含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在大多数的实践中,中职和高职都是分开来进行评价的,而中高职的衔接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别专业的浅层次衔接。在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尽可能纳入同一个评价体系中,是值得尝试的。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参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等资料,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在具体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根据每个指标的不同特性,采取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进行。
(一)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指标体系中,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就主要采取了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比如,在“1.1专业定位”的指标上采取了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专业定位准确,符合行业企业的产业需求,充分体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柳州市支柱产业、广西区域经济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二)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指标体系中,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就主要采取了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而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方式,以便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更强。例如,在“5.1师资结构”的指标上采取了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高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工的教师比例≥30%,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1年以上企业挂职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达到30%以上,专业生师比少于18∶1”;中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工的教师比例≥15%,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1年以上企业挂职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达到30%以上,专业生师比少于20∶1”。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可将一些难以测量的项目进行分解,从而达到较为客观地进行专业评价的目的。例如,在“4.1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的指标上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建立了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实践教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的50%以上,实训开出率95%以上,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三是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四是不断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了实验实训项目等方面的改革;五是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作者简介】付 云(1980— ),女,四川乐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职业教育 特色专业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95-02
一、特色专业的内涵
特色专业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表现在它就像一个标签,让一个学校被大众所熟知。例如,当学生在高考之后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肯定是对学校和专业二者同时进行考量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的专业,这为考生在选择时也提供了参考。教育部最近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的名单,虽然在这一批的学科名单里并没有涵盖一些知名高校的优势、特色的专业,但这并不妨碍这些专业在民众中的认可度。
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方面还未有“一流”的这类提法。作为特色专业这个概念而言,对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都是同样适用的,都是各院校竭力去打造的。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具有铁路背景的高职院校,其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铁道类专业,和依托铁道类专业近年才开展起来的轨道类专业都可以算是特色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让这些专业在各类招生中异常火爆。由此,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方面是可以展示出学校的专业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特色专业的标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对于特色专业,各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而言,特色专业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且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专业。特色专业是经过较长的建设期而形成的,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而且声誉较高。正如之前所提及的特色专业的标签效应,特色专业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这个层面上看,要作为一个学校的特色专业,它在学校的专业结构中应处于前列,换言之特色专业应首先是学校的总体专业中办学质量较高、占优势的专业。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这3个概念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在这个培养目标中,“技术”这个词不仅仅是指技术应用能力,更多是指技术的革新能力。这也是和中职培养目标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对于特色专业而言,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首要的。
(二)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可按照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分类进行有区别地建设。比如对待一些公共类的基础课程而言,应该加强与专业相衔接的改革,可以采取以专业群的方式来对公共课进行改造,将专业群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公共课的教学大纲中,只有这样公共类课程才能真正融入到专业中,而不是专业课程体系之外的一个部分。同样,对以理论为主的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也要分类进行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围绕着准确定位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展开,这才能保证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会脱离方向。
(三)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无论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实践教学都是非常重视的,大多数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都达到50%以上,而且都会有至少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或跟岗实习。职业教育的发展伴随着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一方面通过提高课时来确立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强化实践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提高课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而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占据了重要方面,是各职业院校不可忽略的。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展了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改革,通过实训室的标准化、实践教学项目的标准化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学校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共识,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目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真正含义在于,对教师个体和师资结构是同等强调的,一方面通过培训等手段,尤其通过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等形式提升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招聘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扩充兼职教师队伍等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结构的双师水平。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开展,才能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这些基本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专业的社会声誉。
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的评价
按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点方面,从定位与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专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社会贡献与创新这八方面构建起“职業教育特色专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
由于本评价指标的立足点是职业教育,包含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在大多数的实践中,中职和高职都是分开来进行评价的,而中高职的衔接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别专业的浅层次衔接。在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尽可能纳入同一个评价体系中,是值得尝试的。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参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等资料,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在具体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根据每个指标的不同特性,采取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进行。
(一)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指标体系中,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就主要采取了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比如,在“1.1专业定位”的指标上采取了以定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专业定位准确,符合行业企业的产业需求,充分体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为柳州市支柱产业、广西区域经济及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二)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指标体系中,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就主要采取了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而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方式,以便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更强。例如,在“5.1师资结构”的指标上采取了以定量为主的评价方式,高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工的教师比例≥30%,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1年以上企业挂职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达到30%以上,专业生师比少于18∶1”;中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工的教师比例≥15%,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比例达到70%以上;具有1年以上企业挂职经历的专业课教师达到30%以上,专业生师比少于20∶1”。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可将一些难以测量的项目进行分解,从而达到较为客观地进行专业评价的目的。例如,在“4.1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的指标上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是建立了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实践教学时数占教学总学时数的50%以上,实训开出率95%以上,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到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三是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四是不断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了实验实训项目等方面的改革;五是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作者简介】付 云(1980— ),女,四川乐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