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因UM行PRT的共819例患者资料,包括术前视力、眼压以及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间接检眼镜、彩色多普勒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眶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情况,PRT次数、时间、并发症、随访时间,敷贴器取出后半年UM瘤体的基底最大直径和瘤体高度,末次随访肿瘤转移率、病死率及视力变化情况。UM控制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瘤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较,瘤体高度增加2.0 mm或肿瘤任一边界扩展2.5 mm视为瘤体增长,反之则定义为敷贴治疗有效。采用配对t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19例UM患者中男性408例,女性411例;年龄13~85岁,平均数为47岁;均为单眼发病,9例为睫状体黑色素瘤,43例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累及睫状体,767例为脉络膜黑色瘤。819只患眼中,中等大小肿瘤697只眼,大肿瘤110只眼。所有患者接受1次PRT,放射治疗时间6~50 d,平均数为15 d。81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感染,无邻近组织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治疗半年后瘤体基底最大直径为(12.41±3.20)mm,与治疗前瘤体基底最大直径(12.82±3.2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1);治疗半年后瘤体高度为(6.18±2.55)mm,与治疗前瘤体高度(7.21±2.5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1)。随访时间为(34±24)个月(1~125个月),至随访期末25例患者在PRT术后2年失访,71例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PRT的有效率为88.3%(723/819),眼球保留率为91.1%(723/794);视力不变393只眼,视力下降344只眼,视力提高82只眼。60例患者发生全身转移(肝脏、骨、乳腺转移),2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生存曲线分析显示5年肿瘤转移率为12.8%,病死率为5.8%;10年肿瘤转移率为20.6%,病死率为5.8%。

结论

PRT对UM安全、有效,保眼率高且能保存部分有用视力,可以作为控制中等大小UM的主要治疗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0-675)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