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措施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aia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立企业创新的科技机制,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而校企合作就是产学研的具体合作形式之一,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和企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校企合作存在政策缺乏激励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形式比较松散,整体推进的合力相对薄弱;缺乏稳定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动力,难以适应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要求等问题。研究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有效的关键所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2-02
  201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立企业创新的科技机制,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了“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制订和实施校企合作的法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高职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要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尽管政府、学校等都非常重视,但作为一种人才培养途径,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大量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研究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原因分析,进而提出有利于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对策,正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有效进行的关键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高职院校的认可,多数高职院校能够积极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受校企合作主体意识观念、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形式比较松散、整体推进的合力相对薄弱、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动力等问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和产业技术重大创新的要求。
  (一)政府的定位不清晰,缺少有效的政策法规
  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扮演角色不清晰,时而指导,时而命令,造成了有些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应付了事。政府出台的指导性文件,多数属于倡导和鼓励方面的行政条文,执行起来力度不大,并且还不具备法律层面上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深入、协作和发展。没有制度的保障,双方的合作多限于短期、浅层次、形式上的合作,长此以往,校企合作名存实亡。
  (二)学校校企合作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明确的考核标准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而校企合作工作未受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细化指标和考评方式,从制度上保障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利益。
  (三)经费投入不足,缺少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中教育改革發展项目,如: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学校能在项目建设中得到相对较大的经费支持、政策倾斜,因此参与各方都有积极性。而校企合作从地方政府得到的经费支持、政策较少,学校本身对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投入的经费也不足,直接导致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影响学校校企合作的开展。
  (四)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缺少平台
  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模式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的需求,而在校企之间又缺乏有效的平台,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提升校企合作质量,需要探索合作形式,搭建合作平台。
  二、提升校企深度融合的措施
  (一)建章立制
  1.完善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各二级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完善学校技术服务功能。制定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施细则》《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与职责管理办法》《学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范文件。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号召,探索多种新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并出台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2.成立职教集团,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2014年10月由学校牵头组建深圳信息职教教育集团,由政府主管部门、信息类行业协会、企业、信息研究所、中等职业院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组成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联合体。
  集团在学校原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基础上组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64家,其中常务理事单位23家。下设六个工作委员会,包括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与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委员会、文化与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就业与创业促进工作委员会和协同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六个工作委员会。学校在职教集团建设的框架下和校企合作多样化的运行中,逐步探索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   (二)搭建平台
  1.建设校内合作基地
  学校积极实施创新服务举措,增强校企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在与企业合作中,学校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步骤,学校知行楼4号楼,近1万平方米,设立了学校“校企合作基地”,加大引企入校的力度。为了更好地服务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在校企合作基地规划建设了公共办公室、大小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等公共资源,供合作企业使用。
  2.组建校内协同创新中心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号召,探索多种新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協同创新中心,专门规划一栋实训楼用于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强化校企合作细分化管理,推进校企合作整体进程;有助于联合校外资源,争取科研成果的更大突破;有助于促进人才快速成长,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打造全新的创新模式,使模式可复制可移植,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3.与企业合作成立工程中心
  学校聚焦IT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领域,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建立了软件工程中心、通信工程中心、开源技术工程中心、电子商务工程中心四个工程中心,作为学校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兼顾教学、科研、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内容,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的真实环境、企业的真实需求带到中心,将教师、学生、企业的工程师融入其中,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工作。学校工程中心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硬件优势,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将教学、科研、开发、实训实习融为一体,打造“四位一体”的教育创新载体。
  4.校企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
  实验室、研究中心(所)作为学校专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实现了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和高技术的先导,带动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的层次与水平,同时按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布局,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发挥了在地方产业服务、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的作用。
  (三)开展产学合作
  深入开展多层次的产学合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鼓励二级学院在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科研合作。同时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育人,深入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结合行业企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企业联合开企业关注的技术协作、技术攻关项目,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科技研发,最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总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联合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其落脚点和出发点在“联合”,这是发挥优质社会资源办学、兴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是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方丹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实践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37(1):153-155.
  [4]朱厚望.解析高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3(35):24-26.
  [5]刘剑.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创新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3(5):41-44.
  [6]田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十堪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其他文献
[摘 要] 创业型就业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法,实现创业型就业,最终的方案需要落实到专业核心课的设计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多专业渗透式课程设计的理念,以此解决创业型就业的根本问题。  [关 键 词] 创业;就业;多专业渗透式;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68-02  目前,四川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主要分为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遇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与企业脱节,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和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基础”三方面分析政校企行联动,构建高级技术人才培養体系的必要性。以河源职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通过政校企行联合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构建模
期刊
[摘 要] 以安徽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为例,以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实践教学目标及考核评价体系,在培养途径中需要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师资的优化、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逐步将其内化为个体的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规范。这不仅可以实现知识认知与实际的统一,而且也会实现思想道德认知与行为的高度统一,进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从社会实践的教学属性角度出发,结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社会实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经验
期刊
[摘 要] 国内外对师生交互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教育质量、教师发展、教学评价、学校建设、社会支持的影响等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应用型院校转型对师生交互的有效利用,可体现在师生互动与教学评测、教师发展与市场效应、人才培养与学校建设、课程构建与就业提升等层面。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院校;师生交互;研究现状;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5 [
期刊
[摘 要] 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步骤有三:第一步是要定义信息任务,解决“我要查寻什么”的问题;第二步是要确定搜寻策略,解决“我从哪里搜索”的问题;第三步是活用搜寻手段,解决“我用什么方法搜索”的问题。  [关 键 词] 获取信息;信息任务;搜寻策略; 搜寻手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84-02  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城市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力量,高校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营帐。以国家开放大学(广州)为例,在阐述志愿服务内涵和构建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教育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推进开放教育学生志愿服务建设展开理论的探析和思考。  [关 键 词] 开放教育;志愿服务;志愿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我院艺术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阅读目的、阅读喜好分析大学生阅读心理,以获取资源的途径、阅读设备的选择剖析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提出加强与其他图书馆合作、合理配置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建立阅读长效机制等建议。  [关 键 词] 大学生;问卷调查;阅读分析;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
期刊
[摘 要] 学生回迁是分割型异地办学模式下承上启下的一个核心环节,回迁的平稳顺利、管理服务的衔接到位,不仅是对今后工作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更是对当前办学模式的重要检验。以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2+2”办学模式为例,从学生回迁前的准备工作、行李搬迁、开学报到、入学教育等方面系统研究学生回迁问题。  [关 键 词] 异地办学模式;学生回迁;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对于主持人是否需要运用表演技巧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具有广泛的争议。然而在艺术领域里,许多门类都有着相通之处,甚至从表演学的角度来看,主持艺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表演行为。以《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为例,探究主持人在此档节目中的主持表演活动对当前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乃至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播音主持;主持人表演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