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200多年的铠甲被他复原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件盔甲重40斤,包含1032個零件,200米皮绳;30厘米见方的甲片上,要打出12个规整的空洞,厚度在1毫米,而这样的甲片有整整1000片。再加上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手工工艺,耗时长久,才能打造出一件真正的蒙古骑兵战甲。作为一个旁观者,仅仅是将过程描写下来,都不免为之咋舌。
  铠甲这种古代战场上的防具,原本随着火药的兴起失传已200多年,如今它被一群爱好者复原,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回到了我们身边。
  叶思太在草原长大,从小外公教他骑马,给他讲英雄史诗故事,带他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叼银大赛,希望将他培养成一个有血性、有骨气的草原男儿。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记住了草原英雄札讷别克用一千头羊换一件草原铠甲的故事。
  若千年后,叶思太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成为满语协会的主席。一次协会组织活动,需要收集能展示民族文化的作品,叶思太再次想到了草原铠甲。20岁的他因用一个月的时间、结合超强的动手能力复原了一件草原铠甲而引起关注。这件铠甲最终被爱好者以6000元的价格买走。对于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学生,叶思太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可能性,从此开始了复原古代铠甲之路。
  叶思太制作铠甲不像传统匠人那般,技艺传承可以靠师徒问的口眼相传。他的技艺属于“创造性复原”,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发明行为”。无师傅可学,无章法可依,全靠自己的钻研和尝试。复原的艰难使每一个突破都充满快感。
  叶思太说:“用人类学的专业来解释,这叫配置物的快感一像原始人砸击石块制造石斧、像科学家发明新东西、像上帝用泥土造人。匠人能反复体验这种陕感。”
  现代社会,铠甲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更多是作为一种装置艺术品出现,因此市场极小、销售艰难,而成本却是极高的。每复原一套铠甲,光铁制品和皮具的成本就需要投入80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费和耗时费就更加昂贵了。
  最艰难的时期,叶思太为了做铠甲曾连续吃过一个月的泡面。他说,能坚持9年最大的原因是热爱。“最初,每完成一件铠甲,我自己第—个穿上。70斤重的铠甲穿在身上三四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累,只是开心。”
  叶思太是处女座,但制作铠甲经常会把自己弄得满身灰尘与汗味,于是他说自己是没有洁癖的处女座。但他的洁癖其实来自于更深层次,是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洁癖”——他不愿去做大家都在做的工作,他喜欢享受独自在铠甲领域探索的快乐。
  叶思太刚刚通过了研究生论文答辩,即将离开校园,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做铠甲需要敲敲打打,北京并非最佳选择。经过多方考虑,他将自己的工作室搬到了长沙,在那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待稳定下来之后,他还打算探索中原铠甲、欧洲铠甲等更多的领域。研究、复原每一件铠甲的过程,让叶思太看到了彼时世界的历史、文化,了解到其工艺流程与艺术水准。铠甲在他眼中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物件,更是他探寻世界的窗口。
  叶思太希望能尽可能多地复原铠甲,最终将自己的作品做成一个甲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甲胄文化。
其他文献
73岁的王兰俊有着35年党龄,身为科学园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的她,为社区党建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的父亲是民主建国会成员,大伯是地下党员,我从小读的书、唱的歌、听的故事都和党有关。”从小长在红旗下的王兰俊,毕业后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在医院儿科又当护士又当“妈”。曾有一个孩子头上长满疥疮,发炎很厉害,王兰俊一边安慰患儿家长,一边询问孩子的发病时间。了解情况后,她先给孩子剃了头,随后用消毒水对头上
期刊
又到一年毕业季,各类青春剧、青春片接踵前来。《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我只喜欢你》《出线了,初恋》刚在视频网站收官,《站在你的角度看我》《班长“殿下”》等无缝接档,这些网剧在考试季到来前狠狠赚了一波关注度。大银幕上,《最好的我们》上映,盯上的则是“后高考”档期。这些年的青春剧中,恋爱是主角,可是难道我们的青春全是恋爱吗?青春题材剧还能怎么拍?  青春怎能少得了奋斗与梦想  提笔之前,特意查了一下青春
期刊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海洋社区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6月19日上午,40多名党员群众参观了位于通州大运河畔的“运河清风文化倡廉”主题公园并进行健步走活动。一行人沿着大运河畔漫步园中,领略着大运河森林公园精心整治后的秀美风景,一起交流谈心,很快来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园。一座座生动形象的主题雕塑令人眼前一亮,格言警句、勤廉诗词等镌刻在自然景石、书籍
期刊
爸爸,这是我们一起度过的第39个父亲节了。但之前的38个父亲节,我们都没有刻意地去过这个节日。今天我想发自内心地向您说一声,父亲节快乐!  爸爸,在我40年的人生成长中,我一直都非常的感谢您。或许是中国人比较腼腆吧,我从来没有很肉麻地向你表达过对你的感情。  您对我的爱和对我的关照我不知用什么形式或者方式能表达对您的感激。我想说,如果还有来世,我希望做您的父亲,像您照顾我一样,我来呵护您。  我的
期刊
《马的传说》彩墨纸本96.5cmxl79cm 2018年  《马的传说》彩墨纸本69cmx70cm 2018年  《牛的故事》彩墨紙本70.5cmx47cm 2019年
期刊
愿每天都是父亲节  老爸:  你好!  这样的称呼似乎只有通过文字,才会显得自然一些,但这的确是我心里对您最亲近的称谓了。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您是一个不苟言笑、极其苛刻的父亲,是家里的绝对权威,除了过问我的考试成绩,我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交流。从我记事以来,您从来没有抱过我,也没有对我有过什么夸奖的话。记得初中的一个期末,我拿回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您却因为我的分数不理想而揍了我。所以,從内心来
期刊
去年(2018年)的父亲节,作为倡议提出后的第一个父亲节,我们刊登了《名嘴致敬父亲节我们给父亲的一封信》的特别关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电台主持人元元、李杨薇、刘思伽、毛正宇、羽彤、王娟、张默写下了致敬父亲的信。他们的信让读者感动,当然,最打动的还是自己的父亲。时隔一年,再回忆去年写信的-场景,其中两位主持人仍然历历在目,而主持人毛正宇的父亲则亲自写来一段话。  李杨薇:这封信让家庭多了—
期刊
爸爸:  还记得你去瑞士旅行工作那一年,你三十四岁,我六岁。你风华正茂,我年幼无知,只记得在漫长的期待等待之后,你见到我把我高高地举起来,然后,脸颊的胡须扎到我的脸但幸福得想哭的感觉。  小时候也一直觉得你无所不能,觉得你是个神奇的存在,你懂得一切我不知道的事,力拔千钧,可以修好坏掉的电视机,可以让突然黑暗的客厅重现光明,可以骑着单车带我走很远的路,可以变魔法一样拿出我最想要的游戏机,在某段时光,
期刊
也許自己做教育工作的时间太长,也许对自己孩子的期许太高,从小到大总是在他面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以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而且总是感叹孩子对自己的一片苦心不领情。直到去年的父亲节在报纸上看到孩子写给自己的话,感慨万千,改变了自己父与子的理念,顿悟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父亲——孩子早已经长大了,其实他很优秀,已经有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位置,有了自己美满的家庭和孩子,有了这一代人自己的活法。儿孙自有儿孙福…
期刊
北京电台每年6月1日至30日举办的“听评月”活动,吸引很多听众参与评议节目,2017年首次推出“台长的时间”视频直播以来,受到广大听众、网友、听友的喜爱和关注。  2019年6月5日周三14:10“臺长的时间”视频直播正式开启,新闻广播副台长张红力和主持人李锐与听众、网友交流,并回答听众、网友提出的问题。  这次特别之处在于,首次邀请听众代表、中央戏剧学院大二学生佳成与总编室周晶同时作为主持人,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