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学教育越来越大众化,从而引发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且对就业职位、收入期望较高;另一方面就业准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得他们常常碰壁,难以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因此, 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 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每所高校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率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02-01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一)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形势也随时发生新的变化,以往的热门的专业很可能在学生毕业后就变成夕阳产业,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就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也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擅长的专业及时调整就业方向,并根据当今就业形势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做好了良好的衔接,对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方面指引了方向,及早的让学生认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养在就业中的优劣势,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明确大学生在校学习任务。
(三)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的就业率已成为考核学校必不可缺的一个指标,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关于学生毕业走向,也关乎高校下一步的招生情况。名牌院校像是“211”、“985”类高校如不能保障学生学以致用,也会面临残酷的招生压力。因此,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带动高校的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一)就业指导中“管理”重于“服务
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教育和其他具体的服务内容及管理工作混淆,不少高校没有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而是作为管理对象,官本位思想仍然比较严重。当然,就业中离不开管理,但是服务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质,这是最重要的。高校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的理念,为他们提供卓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成材、就业,实现理想。
(二)就业指导短程化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为一个学期,或是到毕业生时集中安排招聘会,只注重就业信息的发布等事务性的工作。在课程内容上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授求职战术,忽视了学生职业规划等长期规划,无法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几个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目前高校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就是通过集中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或班会的“灌输”;集中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不注重实践技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收集来的就业信息信息匾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低。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校中教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为兼职教师或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而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综合类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宽的视野,这样才能杜绝纸上谈兵,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没有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各地市评选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通过一次就业率来衡量的。而事实上,各行各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学生的跳槽率较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因此一次就业率不应是衡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绩效唯一的指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已势在必行。
三、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采用与时俱进的就业理念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 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保障教学 效果。高校应该认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形势,充分认识到大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从而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重视度。在课程开设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消除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二)改变教学方式
大学课程的教授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讲述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案例分析法,教师可利用以往学生成功的求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流程、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可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教师应找一些学生较为关心的求职就业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情景再现法,在课堂中开展模拟面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求职信心。
(三)有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进展。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高校要紧紧围绕就业工作新理念、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就业指导教师。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四)实施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可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这三个课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时,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特点构建出完整的课程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而且不是仅局限于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集中授课。高校应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总体应把握新生入校后应开展在校的个人学涯规划,毕业生离校前应开展简历设计、形象礼仪等方面的指导,确保就业指导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4-55.
[2]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G].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5
[3]王东.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4]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大学生就业研究,2010(5)
[5]梁贵春,李艳英,郭金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推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初步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3,(09):10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率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2-0102-01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一)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形势也随时发生新的变化,以往的热门的专业很可能在学生毕业后就变成夕阳产业,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就业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特长,也可以让学生发展自己擅长的专业及时调整就业方向,并根据当今就业形势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做好了良好的衔接,对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方面指引了方向,及早的让学生认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养在就业中的优劣势,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明确大学生在校学习任务。
(三)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的就业率已成为考核学校必不可缺的一个指标,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不仅关于学生毕业走向,也关乎高校下一步的招生情况。名牌院校像是“211”、“985”类高校如不能保障学生学以致用,也会面临残酷的招生压力。因此,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带动高校的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一)就业指导中“管理”重于“服务
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教育和其他具体的服务内容及管理工作混淆,不少高校没有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而是作为管理对象,官本位思想仍然比较严重。当然,就业中离不开管理,但是服务才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质,这是最重要的。高校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的理念,为他们提供卓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成材、就业,实现理想。
(二)就业指导短程化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为一个学期,或是到毕业生时集中安排招聘会,只注重就业信息的发布等事务性的工作。在课程内容上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授求职战术,忽视了学生职业规划等长期规划,无法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三)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几个方面,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发展方向的引导。目前高校较为常见的就业指导就是通过集中上大课的形式进行或班会的“灌输”;集中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不注重实践技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收集来的就业信息信息匾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低。
(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大部分高校中教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为兼职教师或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而就业指导课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综合类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宽的视野,这样才能杜绝纸上谈兵,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没有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各地市评选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通过一次就业率来衡量的。而事实上,各行各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学生的跳槽率较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因此一次就业率不应是衡量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绩效唯一的指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已势在必行。
三、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采用与时俱进的就业理念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 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保障教学 效果。高校应该认识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形势,充分认识到大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从而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重视度。在课程开设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消除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
(二)改变教学方式
大学课程的教授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比较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讲述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案例分析法,教师可利用以往学生成功的求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创业政策流程、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可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教师应找一些学生较为关心的求职就业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情景再现法,在课堂中开展模拟面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求职信心。
(三)有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进展。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高校要紧紧围绕就业工作新理念、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就业指导教师。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四)实施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可分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这三个课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时,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结构,根据学校课程设置特点构建出完整的课程体系。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而且不是仅局限于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集中授课。高校应根据专业、年级的不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工作。总体应把握新生入校后应开展在校的个人学涯规划,毕业生离校前应开展简历设计、形象礼仪等方面的指导,确保就业指导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4-55.
[2]杜生民.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G].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5
[3]王东.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4]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大学生就业研究,2010(5)
[5]梁贵春,李艳英,郭金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推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初步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3,(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