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河清:最爱疍家美食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叶董以前曾是当地有名的盐商,常与疍家人打交道,疍家人经常要向他买盐腌咸鱼之类,因此他也就结交了很多的疍家朋友,爱上了疍家菜。
  叶河清是三亚益龙海景渔村的董事长,他喜欢在自家酒楼旁边的海岸11号度过他的休闲时间:坐在老船木家具上,看着有超五星酒店的凤凰岛和自家酒楼之间的那片海域,十多艘渔船飘荡在上面,戴着斗笠的男男女女有人在摇橹的,有人撒网,还有人蹲在甲板上吃饭、晾衣服的,尽管周边已喧嚣一片,他们依旧保留着疍家特色的风俗习惯。
  三亚益龙海景渔村环境的优美,让同行人简直是“羡慕嫉妒恨”,而对于在此用餐的饕餮来说是“秀色可餐”,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海鲜地道价钱公道在当地人中可是有口皆碑的,因此,益龙的疍家菜也就被海鲜抢了头筹,反而鲜为人知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一帮朋友在酒楼董事长叶河清指引下,得尝了地道的疍家菜。据说,叶董以前曾是当地有名的盐商,疍家人经常要向他买盐腌咸鱼之类,常与疍家人打交道,因此他也就结交了很多的疍家朋友,爱上了疍家菜。
  世世代代在水面上生活的疍家人长期与风浪搏斗、向大海取食,险恶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谋生技巧也产生了独特的疍家美食,涉足餐饮行业后的叶董深深地感到疍家美食有着独特的文化,他经常与他的朋友尝试各种各样的疍家海鲜、家常菜、小吃,琢磨着如何将疍家的特色美食复制到自家酒楼去。
  长期生活在海面上的疍家人一日三餐以鱼为食,简陋的疍家艇舟烹调灶具和调料都十分有限,少了姜、葱、辣椒、味精的疍家菜只好通过新鲜的食材和过硬的烹调技术弥补了。
  靠打鱼为生的疍家人会挑选最新鲜的鱼虾犒劳自己的辛劳。在甲板上,一锅清水,全家人就开始打边炉,吃到最后清水变成鲜美的海鲜汤,汤菜合一,即方便又美味。打边炉之外,疍家人变着法子把鱼虾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或酱料,如咸鱼煲、炸鱼干、炒鱼饼、鱼露、鱼虾酱、鱼虾糟等。
  煲类的菜肴在疍家传统美食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益龙海景渔村,我们得以品尝了三道特色美食,一是由该酒楼选送,2009年被评为“三亚十大名菜”之一的“疍家咸鱼腩肉煲”。这道菜的食材虽简单,制作却颇为讲究,据介绍,要文火将泡过的鱼干烧至半熟,再煲以五花肉。咸鱼要选疍家人做的咸鱼,肉要选半肥半瘦的五花肉,肉在鱼上,别有一番风味。
  疍家咸鱼与一般市场上的咸鱼不同,在于这咸鱼是直接在船甲板上盐腌晒制的,在海风和骄阳作用下,肉质紧实耐嚼,不需加人工添加剂,更避免了陆地上苍蝇的干扰,大大减少了细菌对鱼干的侵蚀,从原材料上保证了其独特的风味。
  咸鱼煲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值得一提。咸鱼在晒制的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营养物质得到浓缩,疍白质含量大大的提高,不分贫穷富裕,一块咸鱼干一碗稀饭,是海南人最喜欢的午餐了。
  第二道美食“香煎疍家鱼饼”也让我们很喜欢。鱼饼选的鱼是新鲜的马胶鱼肉制作,加上店里一些独特的配料,煎出来的鱼饼香味浓郁,一上桌就是一股鱼香味,吃起来鱼肉竟有糯糯的Q劲。原来这也是疍家风味的特别之处。
  杂鱼煲也许是疍家人最为家常菜了。打鱼上来,品相好的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卖个好价钱,普通的各类小鱼就自家吃,不过,久而久之,也成为了一道好菜肴。叶董介绍说,杂鱼煲最重要的是,食材一定要好,也就是鱼一定要新鲜,煲出来的味道才正。为此,他还特意给我们上了“香煎杂鱼煲”和“酸瓜杂鱼汤”。香煎的香,酸瓜杂鱼汤鲜,风味独特。
  为保证原材料的新鲜和正宗,叶懂事长常走访到有疍家人居住的渔村,尽最大可能找到疍家人专门供应最新鲜的海产品。
  为做好疍家美食,他还经常到街头巷尾一些疍家餐厅去试餐,交疍家的朋友,走访疍家人居住的角角落落。他带着我们跑到红沙镇的品尝疍家美食。水居巷是他经常走访地方之一,他在这里寻找着疍家小吃,一旦发现好东西,立马找朋友来分享。
  他十分注重食材的质量,这也是博得好口碑的缘故吧。对于一些市场不能保证的原材料,他甚至投资自己种植,为保证空心菜的质量,专门在多文买地种空心菜,每日一大早从儋州运到三亚,保证餐厅供应的食材新鲜正宗。
  叶董有个想法就是将益龙海景渔村做成疍家美食的主题餐厅,他邀请了一些画家创作疍家题材的画作,请摄影师拍摄疍家题材的片子,他说,做好疍家美味的同时,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突出酒楼里疍家文化元素,并如何向游客们传播疍家美食文化,让更多人享受到海南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
其他文献
“我去海南纯属偶然。”刘建华老师爽朗地笑着对我说,从他的笑容中似乎还能读出当年他来海南的心情。“我去海南是我的一个学生提议的,他说‘你思想自由,你应当去海南,我正好送车去海南,我带着你走’,我身上带了20多块钱,就这样跟着他往海南奔了。”  “我当时因为一个简单的意愿,我向往自由,在我家里的屏风写着‘你见过海吗?’”刘建华老师指手划脚,想起当年的情景他仍然是兴奋不已。“我是冲着大海,冲着自由的梦来
期刊
王家泽,荷香堂主,南岭居士,海南屯昌人,在职研究生,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珠崖印社副社长、海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学习研究书法、篆刻艺术三十余年,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书法强调的是要善于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意识、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趣好相结合,去反映生活,去承古创新,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影响。  作为
期刊
在海南的画家中,以大海为题材的画家不少,而把眼光放在一个族群上——疍家人,谭龙建、李生琦两位画家应当是较为突出的,他们通过深入的生活提炼,疍民的生产劳作场景,以及人物形象的刻划,来表现疍家人的个体生命内在的气质,从而表现出纯真、善良、勤劳的品质。  李生琦的油画作品常常通过平凡的人物和严酷真实的自然环境来表现个体生命的内在气质,以明确的现实主义反映当代社会现状,塑造普通人和他们的生存状态成为他创作
期刊
陈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1988年闯海南,现为海南省重庆商会会长、龙王投资集团总裁,2010年荣获“中华企业管理十大功勋企业家”称号;入选“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十大新闻人物”,被重庆市聘为政府驻海南联络处副处长。  1988年2月,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之初,陈宁闯海南,他在海南先后批发过嘉陵摩托,开过天外天火锅城、通宵影宫、中山电影院,办过时装厂,搞过房地产,在从商之时,笔耕不断,先后出版了十几
期刊
“回家”中,他把这两个字化为了一辆摩托车的形象,不能不让人想起每年春运时,那千千万万数千公里冒雪骑车归家的农民工,中国式的复杂情感在奔波中淋漓尽致。  梅国云是真性情的人,也是随缘的人。若不是真性情,他不会在从部队转业之时,放弃了许多待遇优厚的去处,选择了更能安抚内心,与文字、思想靠得更近的清水衙门作家协会:若不是随缘,他也不会在多年之后,因为一次偶然,重新握起毛笔,挥洒心中的无边想象。很多人熟知
期刊
他将海南视为自己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为了保持与海南的密切接触,为了结交在海南工作过的朋友,为了接待还在海南奋斗的各界人士,封仪先生专门在柳荫公园留春岛上,建立了仿古风格的“风仪坊”,免费招待来自海南,或在海南工作过的各界朋友,则是他最大的心愿。  一般的北京人都不知道,在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的闹市区里隐藏着一个幽静的小公园,叫柳荫公园。这里芦湾连柳岸,湖鸭戏荷花,野趣之盎然,全然超出你对北京的想象。
期刊
海口骑楼小吃街成3A景区将纳入旅行社奖励线路  7月22日,海口骑楼小吃街“升级”为国家3A级景区,成为海口第7家A级景区以及海南第一家以特色餐饮为主题的A级景区。  海口骑楼小吃风情街拥有2000余种特色小吃,融合“骑楼”、“黄花梨”、“琼剧”、“黎锦”、“海捞”、“海南小吃”等海南独特文化元素,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海南本土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我们争取把这里打造成外地人到海口旅游必
期刊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依海而生的博鳌人忙忙碌碌的来回博鳌港,在海面上开辟着自己的生活。“万泉河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在博鳌挂牌打破了这个宁静的小渔村,随后人流渐渐涌入。  有些人舟车劳顿,跨越太平洋赶到这个小镇,只为听一听亚洲的声音;有些人肩背着闪光灯、三脚架、各式镜头,从地球的一角赶到另一角,只为世人传递这个小镇里进出的观点;国家元首、金融大鳄、文化名人、行业专家等纷纷奔向博鳌。几艘游轮骄傲的停泊在码
期刊
谷雨时,海南已开始抽穗;小满时,田间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海南盛产水稻,也造就了独特的米粉饮食文化。属于热带地区的海南岛,四季如夏,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吹西南季风,夏季为东南季风,雨量充足,日照长,气温高,使得一年四季都十分适宜水稻生长。在海岛上,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水稻种植的普遍往往推动了米粉加工与地域特色的米粉小吃的出现。  从史料来看,最早有發源于
期刊
当一个人开始喜欢苦瓜的味道的时候,大概已经不再年轻。人生的况味,就像是苦瓜的清苦。虽苦犹甘的感受就像是经历了艰难曲折、闯过了激流险滩、稍作喘息的人生。  读过林清玄的《白玉盅》,说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它的美是难以形容的,晶莹剔透,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都长得那么细致。眼下已过立夏,在炎热难耐的时节里,寻一味清凉解热的美食,可能非苦瓜莫属了。  苦瓜属一年生攀缘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