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台下是一片绿得惹眼的草坪,阳台上是一些不起眼的盆栽。
一个享受着大地母亲的拥抱,沐浴着阳光雨露,在大自然的呵护中尽情生长;另一个固守着自己盆中小小的位置,只在那一抔土、一瓢水中延续着生命,小心翼翼地泛着绿意。
盆栽是无奈的,它无法选择自己的位置,那个破旧的瓦盆注定是它的开始,也是它的结束。但它没有消沉,没有在顾盼自怜中沉沦。它活着,坚强而勇敢,只因为心中那不灭的信念:既然不能改变位置,那就选择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用一颗向上的心来丰盈自己的生命。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在那粗陋的瓦盆中展示着生命的翠绿,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人不也如此吗?
有些位置是注定的,有些东西是已成事实了,哀伤感叹亦是徒然,悲观消极也为枉然。何不学盆栽在恬然淡定中选择一种向上的姿态,超越位置的极限,再创一番别样天地呢?
历史上不乏榜样,细细回忆,古今中外的漫漫长路上,赫然伫立着一株株顽强不息的“盆栽”。
韩愈改变不了贬官的位置,叱咤风云、位高权重的日子已成为过去,无奈中他俨然成了官场上被遗弃的“盆栽”。可他并没有沉沦,他将目光锁定在脚下的位置,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改风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用拼搏向上的姿态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让脚下潮州的山山水水尽姓了韩,他让脚下的位置开出了绚烂的生命之花。
“人生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电影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他是无奈的,他改变不了弱智的位置,似乎成了一株被上帝遗弃的“盆栽”。可他没有在别人异样的目光和尖厉的嘲笑中遗弃自己。他铭记着母亲的教诲,固守本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迎接上帝为自己设置的重重风景:橄榄球运动员、战士、乒乓球运动员、企业家……在自己的脚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传递出来的生命哲理令人深思:无论你处在何种位置,遗弃你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上帝。
也许上帝是不公平的,也许你的位置过于暗淡、过于艰苦,但只要你不被它吓倒,只要你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姿态,即使是一盆盆栽,依赖那一抔土、一瓢水的给予,也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同学的立意】
鲍璐艺: 试想一下,如果生活中一味地怀疑,那么人与人就不再靠近,只会越离越远。相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一味地怀疑,生活将不再灿烂。但是如果一味地相信,不论正确与否都选择相信,那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你就没有办法立足。
点评: 这位同学看到了“一味地怀疑”和“一味地相信”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仅限于对材料中两句话的阐述,未能提出自己的认识——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对待“怀疑”和“相信”呢?倘若能更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审题可能就会到位了,而不是仅停留于对材料的表面解释。
周丽娜: 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你的世界与人生都将不会美丽。总是一味地、一味地,莫非你就不知道“两味”“三味”?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请你在相信的时候来点怀疑,在怀疑的时候来点信任。万事都不绝对,你又何必去完全地信之又怀疑之呢?
点评: 这位同学解读出“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你的世界与人生都将不会美丽”,还用俏皮的语言告诉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完全可以考虑下“两味”“三味”,可惜未能由此得出“我们应该多角度地思考”的立意。“在相信的时候来点怀疑,在怀疑的时候来点信任”,这个“时候”到底该如何把握呢?“何必去完全地信之又怀疑之”的表述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有些不知所云。这位同学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明晰透彻。
【老师来审题】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新材料作文题,题中未强调要综合材料含义来写作立意,所以既可以从其中一种说法出发来立意,也可以综合两种说法考虑。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多向思维的方法来审题。
角度一: 从第一句话出发考虑,抓住三个关键词——“一味”“怀疑”“灰色”。“一味”有盲目、单向思考的意思。一个只知“一味地怀疑”的人,说明他丝毫不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以一种消极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世界,或者本身心理就是灰暗的,自然“世界将变成灰色”。由此可从“不能一味地怀疑,人生需要信任”“不能一味地怀疑,请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立意。
角度二: 从第二句话入手思考,抓住三个关键词——“一味”“相信”“匍匐”。“匍匐”是缓慢前进的意思。一个只知“一味地相信”的人,意味着遇到事情,不论对错,只知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别人的“应声虫”,其人生的确就只能“匍匐”。由此可从“不能一味地相信,需要合理的怀疑”“不能一味地相信,人生需要独立思考”等方面立意。
角度三: 从材料整体思考,可知“一味地怀疑”和“一味地相信”都是不可取的,由此可以从“辩证看问题”“理性思考”等角度立意。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的立意】 吴文静: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别人肯定就跟着肯定,别人否定就跟着否定,也就是说不能人云亦云。一路上有不同的风景,或美或丑,要自己判断。不能奢求太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奢求过多反而会让自己失望,太满足于现状又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点评:这位同学从游客的角度思考,认为“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从这一角度立意写作是可以的。但是,该同学又说“不能奢求太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感觉是写“知足”这个话题了。文章的立意究竟是哪个呢?主题不明确,会导致写作时偏题。
胡顺宁: 站在不同的地方去看,会看到不同的美。或许有的人觉得在山脚看到的是最美的,有的人觉得山腰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还有的人认为只有在山顶看到的才是最美的,站得高看得远嘛!所以,学会选择最适合的地方去欣赏才是最美的。
点评: 从材料来看,在不同人的眼里,山脚、山腰和山顶有着各自的美,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学会选择最适合的地方去欣赏”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忽视了材料中的细节以及内在关联。
材料中的两个“于是”告诉我们,那些止步于山脚或山腰的游客是因为听了下山的人说上面“不好看”才停留下来的,而不是因为山脚或山腰的风景独好。另外,能“选择最适合的地方”的前提是去过山中不同的地方,而这些止步的游客根本还没去其他地方。所以,这位同学的立意不符合材料的本意。
【老师来审题】
这则材料要求自选一个角度来作文,同学们审题时可以结合“游客”“下山的人”“风景”等不同角度来考虑立意。
从游客的角度看,有人因为“下山的人”的回答留在山脚或山腰,而有人仍继续爬山,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因此可从“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定力,不能人云亦云”“辩证看待别人的观点”等方面立意。
从下山的人的角度看,从其“没有”与“有”、“没啥好看”与“好看”的回答中,可知“个体不同,认知迥异”,还可引申到“应该怎么做”,例如“尊重个性,提倡和而不同”。
从风景的角度看,山脚——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三处风景对应的是爬山途中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人生的不同阶段;风景都很美但又有所不同,可以比作“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由此可从“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风景”“人生处处有美景”等方面立意。
一个享受着大地母亲的拥抱,沐浴着阳光雨露,在大自然的呵护中尽情生长;另一个固守着自己盆中小小的位置,只在那一抔土、一瓢水中延续着生命,小心翼翼地泛着绿意。
盆栽是无奈的,它无法选择自己的位置,那个破旧的瓦盆注定是它的开始,也是它的结束。但它没有消沉,没有在顾盼自怜中沉沦。它活着,坚强而勇敢,只因为心中那不灭的信念:既然不能改变位置,那就选择一种昂扬的生命姿态,用一颗向上的心来丰盈自己的生命。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在那粗陋的瓦盆中展示着生命的翠绿,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人不也如此吗?
有些位置是注定的,有些东西是已成事实了,哀伤感叹亦是徒然,悲观消极也为枉然。何不学盆栽在恬然淡定中选择一种向上的姿态,超越位置的极限,再创一番别样天地呢?
历史上不乏榜样,细细回忆,古今中外的漫漫长路上,赫然伫立着一株株顽强不息的“盆栽”。
韩愈改变不了贬官的位置,叱咤风云、位高权重的日子已成为过去,无奈中他俨然成了官场上被遗弃的“盆栽”。可他并没有沉沦,他将目光锁定在脚下的位置,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改风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用拼搏向上的姿态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价值,他让脚下潮州的山山水水尽姓了韩,他让脚下的位置开出了绚烂的生命之花。
“人生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电影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他是无奈的,他改变不了弱智的位置,似乎成了一株被上帝遗弃的“盆栽”。可他没有在别人异样的目光和尖厉的嘲笑中遗弃自己。他铭记着母亲的教诲,固守本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迎接上帝为自己设置的重重风景:橄榄球运动员、战士、乒乓球运动员、企业家……在自己的脚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传递出来的生命哲理令人深思:无论你处在何种位置,遗弃你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上帝。
也许上帝是不公平的,也许你的位置过于暗淡、过于艰苦,但只要你不被它吓倒,只要你保持着一种向上的姿态,即使是一盆盆栽,依赖那一抔土、一瓢水的给予,也能绽放生命的光彩。
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
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
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同学的立意】
鲍璐艺: 试想一下,如果生活中一味地怀疑,那么人与人就不再靠近,只会越离越远。相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一味地怀疑,生活将不再灿烂。但是如果一味地相信,不论正确与否都选择相信,那么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你就没有办法立足。
点评: 这位同学看到了“一味地怀疑”和“一味地相信”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仅限于对材料中两句话的阐述,未能提出自己的认识——生活中我们到底该如何来对待“怀疑”和“相信”呢?倘若能更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审题可能就会到位了,而不是仅停留于对材料的表面解释。
周丽娜: 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你的世界与人生都将不会美丽。总是一味地、一味地,莫非你就不知道“两味”“三味”?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请你在相信的时候来点怀疑,在怀疑的时候来点信任。万事都不绝对,你又何必去完全地信之又怀疑之呢?
点评: 这位同学解读出“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你的世界与人生都将不会美丽”,还用俏皮的语言告诉我们不要总是“一味地”,完全可以考虑下“两味”“三味”,可惜未能由此得出“我们应该多角度地思考”的立意。“在相信的时候来点怀疑,在怀疑的时候来点信任”,这个“时候”到底该如何把握呢?“何必去完全地信之又怀疑之”的表述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有些不知所云。这位同学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明晰透彻。
【老师来审题】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新材料作文题,题中未强调要综合材料含义来写作立意,所以既可以从其中一种说法出发来立意,也可以综合两种说法考虑。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多向思维的方法来审题。
角度一: 从第一句话出发考虑,抓住三个关键词——“一味”“怀疑”“灰色”。“一味”有盲目、单向思考的意思。一个只知“一味地怀疑”的人,说明他丝毫不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以一种消极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世界,或者本身心理就是灰暗的,自然“世界将变成灰色”。由此可从“不能一味地怀疑,人生需要信任”“不能一味地怀疑,请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立意。
角度二: 从第二句话入手思考,抓住三个关键词——“一味”“相信”“匍匐”。“匍匐”是缓慢前进的意思。一个只知“一味地相信”的人,意味着遇到事情,不论对错,只知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别人的“应声虫”,其人生的确就只能“匍匐”。由此可从“不能一味地相信,需要合理的怀疑”“不能一味地相信,人生需要独立思考”等方面立意。
角度三: 从材料整体思考,可知“一味地怀疑”和“一味地相信”都是不可取的,由此可以从“辩证看问题”“理性思考”等角度立意。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的立意】 吴文静: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别人肯定就跟着肯定,别人否定就跟着否定,也就是说不能人云亦云。一路上有不同的风景,或美或丑,要自己判断。不能奢求太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奢求过多反而会让自己失望,太满足于现状又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点评:这位同学从游客的角度思考,认为“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从这一角度立意写作是可以的。但是,该同学又说“不能奢求太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感觉是写“知足”这个话题了。文章的立意究竟是哪个呢?主题不明确,会导致写作时偏题。
胡顺宁: 站在不同的地方去看,会看到不同的美。或许有的人觉得在山脚看到的是最美的,有的人觉得山腰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还有的人认为只有在山顶看到的才是最美的,站得高看得远嘛!所以,学会选择最适合的地方去欣赏才是最美的。
点评: 从材料来看,在不同人的眼里,山脚、山腰和山顶有着各自的美,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学会选择最适合的地方去欣赏”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忽视了材料中的细节以及内在关联。
材料中的两个“于是”告诉我们,那些止步于山脚或山腰的游客是因为听了下山的人说上面“不好看”才停留下来的,而不是因为山脚或山腰的风景独好。另外,能“选择最适合的地方”的前提是去过山中不同的地方,而这些止步的游客根本还没去其他地方。所以,这位同学的立意不符合材料的本意。
【老师来审题】
这则材料要求自选一个角度来作文,同学们审题时可以结合“游客”“下山的人”“风景”等不同角度来考虑立意。
从游客的角度看,有人因为“下山的人”的回答留在山脚或山腰,而有人仍继续爬山,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因此可从“选择不同,结果不同”“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定力,不能人云亦云”“辩证看待别人的观点”等方面立意。
从下山的人的角度看,从其“没有”与“有”、“没啥好看”与“好看”的回答中,可知“个体不同,认知迥异”,还可引申到“应该怎么做”,例如“尊重个性,提倡和而不同”。
从风景的角度看,山脚——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云海茫茫,群山隐约。三处风景对应的是爬山途中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人生的不同阶段;风景都很美但又有所不同,可以比作“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等,由此可从“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风景”“人生处处有美景”等方面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