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吉田优70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q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吉田优701是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与选自广东原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抗稻瘟病恢复系泰701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6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阐述了吉田优70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吉田优70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中圖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029-02
  吉田优701是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与引自广东原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恢复系泰701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区试和生产试验均表现丰产性突出,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广东省标优质3级,2016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稻20160039)。
  1 特征特性
  1.1 亲本特征特性
  吉田优701的亲本为自育野败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和恢复系泰701。吉田A属野败型不育系,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叶片厚直,生长势旺盛,穗大粒多,叶鞘和稃端紫色。在连山早造于3月18日播种,播始期(80±2)d,晚造于6月20日播种,播始期(62±2)d,较优ⅠA早2d左右。花药瘦小,水渍状,乳白色。花粉以典败为主,不育度99.7%。
  恢复系泰701:感温型中迟熟品种。早造全生育期(135±2)d,晚造全生育期(119±2)d。分蘖力中等,叶片较长较阔,叶色淡绿,株叶集散适中,剑叶直立,叶鞘、稃端无色。茎秆粗壮,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着粒一般。米细长无腹白,米质优。较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1.2 吉田优701特征特性
  1.2.1 生育期。吉田优701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08~112 d,与对照种深优97125、深优9708相当。适宜在广东中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
  1.2.2 农艺性状。吉田优701在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中,株型中集,叶色淡绿且挺直,分蘖力中强,抽穗整齐,穗大粒多,后期成熟转色好。株高95.1~102.1 cm,有效穗数265.5万~288.0万穗/hm2,穗长22.1~22.3 cm,每穗总粒数171~176粒,结实率78.1%~79.1%,千粒重22.3~22.7 g。
  1.2.3 产量。吉田优701于2014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产量8 179.35 kg/hm2,较对照深优97125增产8.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晚造复试,平均产量7 423.2 kg/hm2,较深优9708增产11.97%,达极显著水平。2015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327.65 kg/hm2,较深优9708增产2.89%。日产量66.30~75.75 kg/hm2。
  1.2.4 品质。经鉴定,米质为广东省标优质3级,其垩白度2.8%~5.2%,堊白粒率16%~20%,整精米率55.2%~62.0%,直链淀粉14.8%~16.0%,胶稠度64~68 mm,长宽比3.1~3.2,食味品质分81~83分。吉田优701具有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米粒外观透明,有较浓的饭味,米饭适口性好。
  1.2.5 抗性。经鉴定,高感白叶枯病(Ⅳ型菌5~9级,Ⅴ型7~9级);中抗稻瘟病,病圃鉴定叶瘟2.0级、穗瘟4.0~4.5级;全群抗性频率91.43%~96.97%,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8.46%~94.74%和100.00%。吉田优701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弱。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期为早造3月中旬、晚造7月10日前(靠北山区应适当早播)。采用塑料秧盘育秧或秧田水育秧,秧田播种量150 kg/hm2,大田用种量18.75 kg/hm2,发芽种子宜疏播、匀播。用肥沃的塘泥或田泥作育秧营养土,施足优质复合肥作底肥,培育壮秧[1-2]。
  2.2 适时移植
  采用秧田水育秧,晚造秧龄20~22 d、早造秧龄30~35 d,叶龄6~7叶时为插秧适宜时期;采用塑料秧盘育秧,秧苗3.0叶时为大田抛秧适宜时期。抛秧或插秧前大田要施足基肥[3],抛(插)足基本苗,达27.0万穴/hm2,抛(插)秧要均匀,吉田优701分蘖力中强,宜插双株,基本苗数达81万株/hm2。
  2.3 合理施肥
  施肥采用前重中控,后期看苗情、看土质适施穗肥的方法。首先要施足基肥,一般施用过磷酸钙375 kg/hm2、碳酸氢铵375 kg/hm2作基肥[4];早施、重施攻蘖肥,在抛(插)秧后7~9 d,结合除草,施尿素112.5 kg/hm2、进口复合肥(15-15-15)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作分蘖肥。中期适当控制氮肥施用,要及时晒田,控制肥料;后期看苗情看土质巧施穗肥,可在齐穗期适当补施籽粒肥[5]。
  2.4 科学管理水分
  提倡“早露田、重露田,够苗及时晒田”措施。浅水移栽,抛(插)秧后,薄水促分蘖,施分蘖肥后自然落干,开始露田,直到泥土微微裂开,回“泥皮水”自然落干再露田,如此反复,当苗数达300万株/hm2时排水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中后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扬花时田间保持浅水,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6]。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7],密切关注病虫害预测预报。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瘿蚊、稻飞虱等虫害,分蘖成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等,抽穗灌浆结实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8]。   3 制種技术
  3.1 合理安排亲本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吉田A异交率较高,抽穗扬花要求日最高温30~35 ℃,日最低温度不低于23 ℃,光照充足的天气条件,异交结实率高,制繁种产量高。在连山宜秋制,选择最佳的抽穗扬花时间,应在8月25日左右抽穗扬花。这样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秋制播种期以天数差为主,叶龄差为参考。连山县秋制天数差为22 d,叶差7.0~7.5叶。第1期父本6月1日播种,第2期父本比第1期父本迟播5 d(于6月6日播种),母本比第1期父本迟播22 d(于6月23日播种)。
  3.2 科学管理
  采用浅水插秧回青分蘖,够苗抓紧露田晒田,后期干湿排灌,不要断水过早。施肥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攻蘖肥,氮、磷、钾肥配合,增施、重施钾肥,苗期施足氯化钾600 kg/hm2,以提高抗逆性和異交结实率,促其分蘖强盛,有效穗数足,花期长。要重施钾肥,以提高异交率。
  3.3 科学喷施九二○,提高异交结实率
  吉田A对九二○反应较为敏感,其施用量一般为150~180 g/hm2,于见穗约20%时喷施。父本可加喷1次,以父本较母本高10 cm为宜。
  3.4 严格除杂,确保种子质量
  安全隔离,确保四周200 m的安全隔离区,或者与隔离区花期错开20 d以上。制种田要在秧苗期、分蘖期认真除杂,把落田谷、禾头再生株和其他杂株除净。抽穗扬花期一定要专人每天坚持除杂,保证种子的质量。
  3.5 病虫害防治
  要抓好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卷叶虫、三化螟的防治,以控制其危害。
  4 参考文献
  [1] 王红叶.寒地水稻高产高效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2] 黄卫东.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4(19):33.
  [3] 罗琼,王昆,许靖波,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4,28(1):86-91.
  [4] 黄自聪.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35.
  [5] 方文英.余杭区双季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6] 林华.温州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7] 薛亚光,杨建昌.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6):8-12.
  [8] 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
其他文献
蓝色橡皮泡痣综合征是一种以皮肤及消化道等内脏器官多发血管畸形或血管瘤为特征的罕见疾病,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仅200余篇.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或漏诊.为
跟舟联合是跟骨与舟骨之间形成的畸形连接,主要有骨、软骨、纤维性联合3种存在形式。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跟舟联合是由于胚胎期间质细胞分化失败的结果。普通X线后足45°斜
为培养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情况,包括教学目
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适宜在一季稻温光资源有余、双季稻温光资源不足地区应用,洞庭湖区属适宜种植区。阐述了该模式的优势,包括具有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避灾减灾能力
探讨了性信息素引诱剂对桑螟成虫的诱杀效果和对桑螟幼虫在桑园的消长动态监测效果,分析了桑螟的世代发生规律,为指导桑螟防治提供依据。
分析了黄溪村原蚕基地大棚种茧育的优点,并从大棚建造、种茧育桑园配置以及饲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大棚种茧育技术,以供业界同仁借鉴。
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矛盾的转变,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梦”及五华县发展现状,提出了五华县农业农村发展对策,以期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在全膜双垄沟播的基础上,对缓释肥、复合肥一次性施入和常规施肥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