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记录者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流逝,一切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淡去,渐渐消散。惟有那些老照片记录下了一段段的曾经风逝的岁月,让瞬间定格为永恒……
  徕卡的历史应该回溯到1 911年奥斯卡·巴纳克成为徕茨公司研究部主任的那一刻。80多年来,徕卡相机的发展刻画着世界相机发展的历史轨迹。那些人类生活中的无数重要瞬间和平凡人生被许多摄影师用徕卡相机记录下,成为经典。
  
  奥斯卡·巴纳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机械工程师,亦是一个狂热的摄影“发烧友”。拉着笨重的大相机和三脚架外出拍照,或者用摄影机拍摄短片都是他的最爱。要知道,80多年以前的人们使用的相机是一个庞然大物:木壳的机身、固定的镜头和快门速度,8×13厘米的大玻璃底片,还有那沉重的三脚架。拍照对于当时的摄影师来说是一项体力活。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则是一件昂贵而繁琐的事情。
  对于摄影机的沉迷,使奥斯卡·巴纳克熟悉了那35毫米的电影胶片,更萌发要设计一架携带方便的相机的念头。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巴纳克利用35毫米电影胶片试制了一台可拍摄24×36毫米规格底片的小型相机。用来试拍,作为拍摄电影曝光时的参考。其实,奥斯卡·巴纳克并不是第一个由齿孔的35毫米胶片,想到制造一台小型实用相机的人,但他是一位机械工程师,加上他的好运气,在一个能够发挥其天才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时,巴纳克手工制造了两台原型样机,本意仅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和使用的便利。但当时徕茨公司的老板厄恩斯特·徕茨对这位部下的“癖好”相当赏识。
  “绿色的山丘之间,有高高低低的古塔、木结构的建筑、窄窄的街巷和宁静的生活。”这是徕茨公司的所在地——威兹勒小镇,这片地区是当时德国光学和精密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巴纳克在1914年用“原型徕卡”拍摄的小镇街景,至今仍清晰动人。只是奥斯卡·巴纳克的发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未能马上投产。战争结束后,厄恩斯特·徕茨就开始将巴纳克设计的这种相机投入生产。
  1925年的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厄恩斯特·徕茨正式推出了30台A型徕卡相机。那些用惯了大型底片的摄影师们在展台前怀疑地审视着这款新产品:这种相机片幅似乎太小了,但是,它可以装在口袋里,可以抛弃三脚架,以一种新的、动态的方拍照,这对摄影师来说又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徕茨工厂从1924年开始就在“原型徕卡”的基础上制造了A型徕卡,A型徕卡装有50毫米焦距,F3.5口径的爱尔玛(Elmal)镜头。镜头固定在机身上,不能更换,机身没有测距装置,拍照时要目测距离对焦。A型徕卡只生产了一年,就于1926年被B型徕卡所取代。B型徕卡采用康班镜间快门(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点平面快门,快门速度由1秒到1/300秒。这是徕卡历史上唯一的一款装有镜间快门的型号,后来被相机收藏家称为“康班徕卡”。B型徕卡在5年问共制造了约1500台。1930年C型徕卡问世:镜头不再固定在机身上,可以更换。与之相配套的35毫米焦距、F3.5的爱尔玛广角镜头和135毫米焦距、F4.5的爱尔玛长焦距镜头也同时问世。A、B、C型徕卡,是徕卡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统称为徕卡I型。从1914年到1923年,“原型徕卡”共制造了31台。机身编号从100号开始。而在1924—1925年问,徕茨工厂在典型的德国理念指导下生产,小心谨慎,制造了800多台A型徕卡,机身编号达到1000。
  徕卡(Leica)。是Leitz(徕兹)和camera(相机)两个英文单词的组合。因为原本按读音组成的“LECA”(勒卡),与法国克待乌斯公司1924年推出的35毫米无齿孔胶卷的“EKA(爱卡)”相机发音易混淆,而改为“Leica”(徕卡),所以相机的起名比制造要晚。尽管相机的牌子确定为“徕卡”,但一直都没有将牌子刻在相机上。直到1932年徕卡Ⅱ型双取景器相机刻上这个名字前,相机上的名字一直是“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R.P.”即“德国专利”的缩写。
  1954年。徕卡M3诞生,这是一款划时代意义的135相机。此后,徕卡相,继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TTL,几乎都是依循1954年时的基本设计理念演变而来。M3的出现奠定了徕卡在连动测距相机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第一款抽力式相机,M3大大提高了更换镜头的速度,提高了摄影师的拍摄速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镜头螺口的损坏率。M3还首次采用可自动出现相应框线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个旋转按钮控制所有快门速度。包括B门,这种设计理念被后来的不少机械相机制造商认可并且沿用至今。
  M3之后,徕卡M系列的发展使得徕卡旁轴相机在技术上登峰造极,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因此被公认为相机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50年代以日本为首的新的相机生产国开始发展一系列单镜头反光式相机,并取得了显赫的成绩。这一现实促使徕茨公司在完善M系列相机的同时,开始关注和开发单镜头反光相机。第一架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的试验品,与1959年福伦达公司出品的Bessamatic有些相像。直到1964年,徕卡弗莱克斯相机才正式发售,这也是第一架商品化的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它融汇了徕卡相机精工细琢的工艺品性。在制造技艺上不同凡响、和同时期的M系列相机相比,徕卡弗莱克斯的调速范围更宽,最高快门速度达到1/2000秒,并使用户便于装卸胶卷的大开盖暗仓和比硒光测光表更为方便的旁轴式硫化镉测光连动系统,但是,徕卡弗莱克斯相机的快门噪音较大,取景器亮度不足以与M系列相比,在调焦便捷性和造型总体特色方面也不如M系列相机,体积亦偏大。1976年,可能是为了再振徕卡相机雄风,徕卡弗莱克斯系列的换代产品也启用了“3”字,命名为徕卡R3。R3一改以往徕卡弗莱克斯系列相机的造型特征,采用了更为现代风格的造型。R3相机实际上是徕卡第一架自动曝光相机,以后的徕卡单镜头反光相机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M系!列相机却一心保持着全机械方式。这一方针似乎是徕茨公司在兼顾怀旧与追求品牌、习惯于经典和习惯于快捷操作的几类人。
  随着数码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数码相机抢夺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场。而徕卡由于居高不下的价格,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显然,仅仅靠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推出款款手动对焦传统相机的徕卡渐显落伍。虽然徕卡公司生产的高品质、昂贵的相机,每一个平面、按钮、接缝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是面临时代的挑战,徕卡也必须为了生存而战。和松下合作后,徕卡借助以电子产品见长的松下电器推出了数款极具徕卡韵味的复古数码相机。不管在功能、特色还是外观设计上,徕卡都照搬了松下的机型,换上自己的剑金属LOGo,成就了徕卡的全新数码相机。然而高出松下机型好几千元的价位让不少消费者不敢恭维。仅仅一个徕卡的品牌LOGO就使得徕卡的数码相机和松下的数码相机有那么大的价格差?这或许就是品牌的效应。但同样也要消费者买你的账。
  M8的出现总算为徕卡挽回了一些面子,成为徕卡进军数码领域的有力武器。M8在原有的全手动设计的基础上,还保证了和1954年后制造的徕卡镜头的兼容性。应该说,徕卡M8不同于以往松下的贴牌设计,更具有徕卡的独特韵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徕卡数码时代。
  徕卡相机代表着坚固、耐用和优异的性能,在硝烟弥漫、环境恶劣的二战战场上,徕卡135相机是战地记者的首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徕卡似乎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阵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轻便小巧、价格适中的数码相机,奢华的徕卡渐渐成为了收藏柜中的珍品。
  徕卡相机在工艺方面表现出的美学价值,形成了徕卡产品深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在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心目中,徕卡越来越多地凝聚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使用价值对徕卡来说也许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在数字化不断冲击传统的今天,徕卡更容易被看作是传统,是一个历史。在整个相机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能不说:徕卡,历史的象征!当然,我们更希望徕卡能够在数码时代中发挥出更好的风采,源自德国的严谨和精良的做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逐的焦点,或许徕卡也在努力改变目前的这一现状。希望徕卡的明天不再只是摆放在柜子里的收藏品,而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全新意义的徕卡。
其他文献
在历史交汇处观察世界经济形势,我们从已经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看到了下个世纪全球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短缺走向富足的中国
居住在坦桑尼亚海岸附近岛屿的沿海居民是半自治的,并且是其邻近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使用者。他们现在正面临一次经济转变,他们的生产计划已因此有所改变。我们用1993、1997和19
工程教育,顾名思义,是一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由于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围绕工程所进行的科学与技术活动又十分活跃,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现代经济建设离不开工程
全国农技中心根据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水稻生长、品种布局、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将严重发生,发生面积10.4亿亩次。其中,虫害以“两 Based on t
<正>【案例】2008年元宵节刚过,浙江省嘉善县地方税务局稽查局接到县地税局转来的一份举报材料,举报人称嘉善县经济开发区内某电子五金厂存在偷逃税款行为,要求该
在蛇年春节的返乡大潮中,38岁的钟军也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老家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良村过年。和往年加入风餐露宿的“摩托车返乡大军”不一样,今年钟军是开着汽车返乡的,他的
目前我省受旱面积达到3600万亩,抗旱保夏收、保春播任务十分艰巨,全省有23万人因干旱出现季节性临时饮水困难,随着旱情持续发展,饮水困难人数还将大量增加。由于去年严重干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称T.F.P)是西方国家通用的宏观经济效率指标。TFP的基本算式是A=Q/K~(W1) L~(W2),就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表达方法。该
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所有制问题的论述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998年学界就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力图在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所突破。本文试对1998年理论界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的研究情况...
′98中国股份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大会秘书组′98中国股份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3月28—30日在西昌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150余人聚首航天城,就社会广泛关